略论《二十四诗品》之委曲

2019-04-03 05:40武迪迪
读天下 2019年8期

摘要: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影响巨大的诗歌理论著作,这部作品在整个诗歌理论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委曲一品的主要内涵是强调要随物赋形,不拘一格。在文章的脉络表达上要变化丰富,情节设置上要委婉曲折,描写人物内心的想法。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委曲可分为两类:情节之委曲、诗中之委曲。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委曲;心境

“委曲”乃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第十七品,其原文如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细读原文才知“委曲”并非自己当初所会之意,然“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二十四诗品·委曲》),道和器是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指超乎形体之外的某种抽象的本质,而器则是指有形的具体事物,是道的具体表现。所以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司空图借用这两个概念,强调说明诗道不应有死板的形式。不自器,是说不用固定不变的形式来拘限自己。与之圆方,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意思都是说,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应圆则圆,应方则方,要随物赋形,不拘一格。

委曲对平直而言,是指委婉曲折的艺术风格,与《缜密》属于同一品类。但缜密从布局的角度讲,主要指横向的面上的各种内容的相互位置;委曲则从线索、脉络的角度讲,主要指纵向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线索的经营安排,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一章的前十句,全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委曲风格的状貌。作者告诉我们,委曲之风应如太行山万绿丛中羊肠小径的逶迤曲折,应如幽曲泉流的隐现明灭,萦纡往复,应如悠悠花香的无微不至,无远不达。委曲之风必须有顿挫有波折。这种顿挫和波折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蓄势,而不是方苞所批评的“力疲而委顿”。正像挽弓之际须审时而发,高歌之前应蓄势凝神。只有这样才能把箭射得更远,调唱得更高。正是这种顿挫和波折才更加显出文章的委婉曲折。“似往已回,如幽匪藏”,两句是说委曲风格的作品,脉络应该回环曲折,欲露還藏。当然,这种回环吞吐目的是使文章富于变化和动辄之美,避免那种呆、直、浅、解,一览无余的弊病,而不是有意把文章写得隐晦曲折。

(一)情节之“委曲”

在这本书中,崇尚自然是司空图基本的美学思想之一,这种思想同样也贯穿在本品之中。而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动画片《山水情》也体现了委曲的艺术风格。讲述了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

整部影片没有一个对话,都是管弦配乐,但人物内心的活动都透过画面展现出来,人物内心的心情也不难理解,管弦配乐的背景让人感觉到犹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浮躁的做作的感觉,让观众感觉很清新、淡雅。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通过山水以及山水之间的变化看得出来,人物的表情也很形象,通过他们的表情也能让观众理解他们的心情,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无以表达的美感。人物之间的感情真挚而又淳朴,没有一句对话,却时时都在表达感情,人物之间的感情让整部影片充满浓浓的情谊。

中国的艺术作品一向擅长借助外界景物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山水情》中人物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很多样,当师傅意识到徒弟需要更为广阔的天空的时候,借助老鹰抛弃小鹰的一幕来点拨以及表达师傅的心情,影片也多次借助水中的鱼儿和飘落的雪花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当师傅和徒弟要分手之前,他们乘坐小舟,河水汹涌磅礴,山石错乱不堪,流水哗啦,委婉地表达出师傅不舍得徒弟的复杂心情。师傅离开后,徒弟在山水的怀抱下继续努力的学习乐器,山石层峦叠嶂,流水静谧,迷雾皑皑,细雨纷纷,这一切都表现出徒弟弹琴的一种心境,表现出徒弟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能够和山水融为一体,琴声中体现人和自然合而为一的胸怀。

(二)诗中之“委曲”

我国古代诗人非常重视诗歌艺术这种委曲的风致。在创作中,既要求造诣的委曲,又要求章法、句法的委曲,即所谓“无笔不曲”。陆时雍《诗镜总论》说:“老杜‘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一语意经几折。本是惜春,却缘白发拘束怀抱,不能舒散,乃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愁怀莫展,所以对酒而自伤也。”在一句诗中这样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读者提供了宽阔的想象寻味的馀地,增加了诗句的艺术魅力。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以杜甫诗《月夜》为例,分析委曲的风格特点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少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鄜州看月也。下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傍衬之笔,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香雾云餐‘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遥想其妻在鄜州看月光景。收处作期望之词,恰好去路,‘双照紧对‘独看,可谓无笔不曲。”又如贾岛的七绝《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就主题来说,不过是抒发了一般的思乡之情,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含义。

作者通过委曲的章法,把这种普通的乡思,表得如此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因而使这首小诗成为众口传诵的名篇。

参考文献:

[1]杜黎均著.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2]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周甲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主旨辨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4]乔力著.二十四诗品探微[M].济南:齐鲁书社,1983.

作者简介:

武迪迪,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