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2019-04-04 00:55任程英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任程英

摘  要:一个国家文明历史的依托和载体之一即为文物,它是人类社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经济、政治及文化所遗留至今的史书,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所以文物保护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是国家、机构以及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职责。本文从文物保护意识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目前文物陈列和保管中,因为缺少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如何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文物陈列;文物保管

一、 文物保护意识概述

文物可以传递历史信息,传播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文化的媒介,文物在进行陈列和保管时必须要相当注意,文物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一旦在陈列或者保管过程中发生损坏,文物的原本外观无法恢复,可能就此消失,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生,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文物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和保管就显得更加重要。文物保护意识指的是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工作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手段被研究出来,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逐渐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意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保护好文物,延长文物的研究寿命,防止文物发生人为或自然的破损。文物保护意识不仅仅对保护文物本身作出研究,同时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的陈列和保管,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文物完整性的目的,从而延长文物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

二、 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在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我国历史悠久,有特别丰富的历史文化,然而能够留存下来的文物却少之又少。所以,对于这些很不容易保留下来的文物,博物馆要进行妥善保管。只有将文物保存好了,后期的工作才容易开展。这些文物只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向观众展示的时候才能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凸显出来,最终让观众受到启迪。博物馆对文物的良好保护才是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在我国所有的博物馆中,有一半的博物馆都是基层博物馆,由此可知,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主要力量。但基层博物馆的保管人员专业技能存在很大差异,加上条件又落后,对文物保护的程度远低于省级博物馆和国家级博物馆。基层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源。如果基层博物馆不能有效地保存这些文物,使其遭受破坏,将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

三、 文物陈列与保管现状

1、 文物陈列过程中保护不到位。文物的陈列过程中,文物保护机构没有严格的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要求,从事文物陈列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于不同文物的陈列环境不了解。例如金属类文物要避免文物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纸质、布料等文物要防止出现虫害。文物陈列时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中的溫湿度进行相应调整,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另外在文物陈列过程中,文物管理人员采用防霉剂来预防文物发霉,但是长期使用同一种防霉剂,很可能造成某些霉菌对防霉剂产生抗体,无法发挥防霉剂的作用。

2、 无法及时发现文物本身的蜕变。文物自身常常会随着收藏的年限或年代流逝,而逐渐产生质的蜕变,而这种变化过程却又非常缓慢。在博物馆每天必须与文物打交道的保管员或解说员,只有经过深入细微地观察,才可捕捉到文物微妙的变化规律。而目前馆内的部分文物工作者,缺乏担当和奉献精神,应有的责任心有所欠缺,造成时常悄然发生变化的某些文物难以被觉察到。例如,书画陈列发生掉粉现象,库内保管的画卷产生粘连等意外状况,一般待发现时却为时已晚,这是馆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3、 文物收藏的陈列展览保管不到位。近几年来,不同地区的馆舍多数有新建、扩建或者翻新,文物展厅的面积有所拓展,另外增加了投入的配套保护设施,有效改善了文物展示的陈列与收藏环境。然而从多家基层博物馆的反馈和监测结果可见,仍然出现了某些问题。譬如怎样掌握与调节馆中的温湿度以及照明等环境因素,使之符合并满足文物展示的陈列与收藏保护条件。尽管工作人员倾尽了各种努力,但实际状况依然不够理想。

四、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陈列与保管的策略

1、 基于教育培训,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意识能够通过教育培训进行不断强化。对此,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应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提升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促进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在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并通过教育培训,丰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推动文物陈列与保管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2、 做好文物的防虫工作

虫害是影响文物陈列和保管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文物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想避免文物被虫害所损坏,就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了解到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虫类各种生活习性,包括虫类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灭虫方法等,一旦发现文物虫害,应该果断的对虫害进行控制,防止虫害破坏更多文物,减少文物损坏的数量。不同性质的文物发生虫害的概率不同,对于纸质、布料等容易发生虫害的文物,要重点的进行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虫害的发生。在发生虫害之后,要用合适的灭虫方法来治理,避免出现灭虫剂破坏文物的现象。在消灭虫害之后,要对文物的陈列环境进行调整,将环境温度、湿度调整成不适宜虫类生长的条件。

3、 加强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还要加强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在文物保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客观的对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利用现代的修复理念和科学的修复计划,对文物进行修复。对文物的修复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文物的价值、质地、损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弄清楚文物的发掘过程和文物的历史背景,对文物修复前的音像图文字资料等进行搜集,在保证文物原本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修复。

4、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改善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

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基于文物保护意识,实施预防性保护。即对可能影响文物质量与价值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技术与方法入手进行保护。就文物陈列环境而言,依托先进技术,根据文物本质特征,有针对性的控制文物陈列区域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情况,并在定期监督检测中国对环境各项指标进行审查与调整,避免陈列过程环境因素对文物产生不利影响;就文物保管而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改善库存条件,避免霉变、积灰、磕碰等问题的产生。并根据文物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库存措施进行保护。

结语:

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中,文物保护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文物保护人员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还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保护措施。在掌握现代化博物馆先进保护技术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为我国文明的延续提供强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娄景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

[2] 王丽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1)

[3] 孟波.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