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山水电站泄洪洞建设及运行全过程水力学问题分析

2019-04-06 08:22李桂林郭金婷罗永钦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力学泄洪洞流态

李桂林,郭金婷,罗永钦,吴 楠

[1.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2.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33;3.国电金沙江旭龙(奔子栏)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0 引言

高拱坝两侧设置岸边泄洪洞是水电工程常见枢纽布置方式,国内已建或在建的二滩、小湾、溪洛渡、锦屏一级、白鹤滩、乌东德等工程均采用此种方式,高拱坝水头高,泄洪消能问题突出[1],坝身泄洪、泄洪洞泄洪是主要泄洪方式,因坝身泄洪易带来近坝区流激振动、泄洪雾化等问题,泄洪洞常作为优先选择运行的泄水建筑物,其泄洪安全备受关注。高水头岸边泄洪洞的主要水力学问题表现在进口漩涡、空化空蚀、掺气减蚀、出口消能、通风补气等方面[2],研究的全过程通常是:前期设计及科研人员基于水力设计、水工模型试验[3-4]、三维数值模拟[5]等手段对泄洪洞体型进行详细深入研究;后期工程完建后经过长期泄洪考验、系统原型观测进一步验证及反馈前期研究成果,形成完整封闭的泄洪洞建设及运行经验。然而实际情况是,高坝工程的调节库容通常较大,泄水建筑物泄洪频率较低,接受长期泄洪考验的概率相对也低;另外,系统的组织并获得原型运行的水力学数据难度大,因此岸边泄洪洞水力学问题研究常不是全过程的,难以提供工程建设运行的完整技术支撑。

大岗山水电站拱坝最大坝高为210m,电站正常蓄水位1130m,总库容7.42亿m3,调节库容为1.17亿m3,工程泄水建筑物由坝身4个深孔和右岸1条开敞式进口无压高水头泄洪洞组成。该工程是典型的高坝工程,位于高山峡谷区域,电站调节库容小,汛期泄洪非常频繁,泄洪洞是主要的泄水建筑物[6]。泄洪洞前期水力学问题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后期运行频次高,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水力学原型观测,具备全过程水力学问题分析条件。

1 水力设计

经过枢纽布置多方案比选,岸边泄洪洞布置在右岸,采用开敞式纵坡为i=0.1039且一坡到底的形式,总长度1077.50m,开敞式设计的好处是保证了进口补气的顺畅。断面形式为圆拱直墙型,断面尺寸为由16.00m×20.00m(宽×高)渐变成14.00m×18.00m(宽×高);进口底高程为1098.32m,出口底高程为990.00m,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经水力设计后的泄洪洞最大泄量为3352m3/s,最大流速为41.95m/s,为解决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蚀问题,设计了六道掺气设施,每级间距约150m,掺气坎的设置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掺气坎、出口消能工具体形选择与优化、下游河道消能防冲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2 水工模型试验

在前期水力设计的基础上,建造了水工单体模型,比例尺为1:40,上游模拟对进口流态有影响的构筑物,下游河道模拟长度600m。在模型试验优化过程中,主要技术难点是:1号掺气坎区域具有低Fr数水力特点,不易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出口下游河道狭窄,其消能防冲效果对挑流鼻坎体形较为敏感。通过开展多种方案对比的模型试验,解决了上述的难点技术问题(见图1),确定了泄洪洞流道的推荐体形(见图 2)。

推荐方案模型试验泄洪洞在校核洪水位1132.35m运行时,流量试验值为3460m3/s,比设计值略大。泄洪洞进口边墙处的分离区域较小,水面形态总体平顺。六级掺气坎采用“U 形挑坎+局部陡坡掺气坎”体形,解决了1号及其他掺气坎的掺气问题,各级流量下均能形成稳定空腔且基本没有回溯水流产生,各级掺气坎前的掺气浓度大于1.22%,通风井内的最大风速约56m/s,各实测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出口采用了斜鼻坎,坎上水深均匀,各级流量下均能正常起挑,下游河道消能防冲效果总体较好[7]。

图2 大岗山泄洪洞剖面图Figure. 2 Dagangshan flood discharge tunnel section

3 水力学原型观测

高流速泄洪洞水力设计对水流脉动的考虑有局限性,水工模型试验亦有模型相似率的问题。为进一步检验设计成果,了解泄洪洞运行的真实工作状态,2016年汛期(运行初期)对泄洪洞进行了水力学原型观测(见表1),观测水位为1120.75~1128.66m,观测参数包括了流态、动水压力、底流速、掺气浓度、空穴监听。

表1 水力学原型观测工况Table 1 Hydraulic prototype observation conditions

3.1 流态

原型泄洪洞闸门全开时,因进口左右两侧收缩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绕流现象,原型模型流态十分相似(见图3和图4);原型闸门局开时进口检修门槽处有不同程度的立轴旋涡,属正常水力学现象,对工程运行无不利影响。

图3 1120. 0m水位闸门全开进口流态(模型)Figure.3 Gate fully open inlet flow state in 1120. 0m Water level(model)

原型泄洪洞出口水舌纵向充分起挑,水体呈“乳白色”,横向充分拉伸,形成马蹄形的水流形态,出口挑射水流落水点基本位于下游河道的中心,水舌外缘落水点附近的水流涌浪冲向左岸,局部范围内水流沿岸坡有一定爬升,落水点上游水面总体较为平顺;水工模型试验水舌形态、下游河道流态与原型十分相似(见图5和图6)。

图4 1120.7m水位闸门全开进口流态(原型)Figure 4 Gate fully open inlet flow state in 1120.7m(actual)

图5 1120.0m水位出口流态(模型)Figure 5 Export flow state in 1120. 0m Water level (model)

图6 1120.7m 水位出口流态(原型)Figure 6 Export f low state in1120. 7m Water level(actual)

3.2 掺气浓度、空化噪声

原型1号掺气坎前边墙上水流表面自掺气作用明显,水流掺气浓度达9.2%~23.5%,泄洪洞出口挑坎起点处(桩号1+077.50m)底部测点水流掺气浓度实测值为5.0%~6.6%。根据1:40泄洪洞单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1123m水位闸门全开泄洪时,桩号1+060.00m泄洪洞底部水流掺气浓度为3.7%,原型观测各工况水流掺气浓度均略大于模型试验值,掺气效果较好。泄洪洞内的空化噪声测点也未监测到明显的空化噪声,表明掺气坎的底部掺气能有效保护坎后泄槽底板免遭空蚀破坏。

3.3 流速、脉动压力

原型观测时,1120.75m、1125.98m、1128.66m水位闸门全开、1122.70m水位闸门开度大于6m泄洪,泄洪洞出口反弧段及挑坎处(距底板3cm)水流流速实测值为22.00~25.73m/s。模型试验时,各级水位闸门全开时,洞内流速沿程增大。校核洪水位1132.35m下,泄洪洞出口流速为35.8m/s。正常蓄水位1130.00m下,泄洪洞出口流速为27.35m/s。原型观测泄洪洞出口流速略小于模型试验,这可能与原型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底部流速偏低有关。但考虑到观测工况泄洪洞进口水位略有差异,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观测成果基本吻合。

原型观测泄洪洞桩号1+077.50m处底板上时均压力约为(4.80~5.68)×9.81kPa,根据模型试验成果,水位1120m、1123m闸门全开泄洪工况下,泄洪洞桩号1+070.00m附近底板上时均压力为(2.70~3.69)×9.81kPa,原型值比模型试验值大(1.99~2.10)×9.81kPa。原型观测脉动压力最大值出现在1128.660m水位闸门全开泄洪时,为2.41×9.81kPa。泄洪洞出口底板上动水压力值总体不大,原型观测成果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

3.4 闸门起挑开度

原型观测库水位为1122.70m、闸门开度小于4.2m泄洪时,出口挑流鼻坎内水体未完全起挑,水流落砸本岸,泄洪洞闸门局开时,闸门开度应大于4.2m运行。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可重点关注在汛期排沙运行控制水位时,闸门不同开度局开时闸门振动情况及进口不利流态的影响,以总结运行经验并指导实际运行。

原型观测成果总体表明,进口水流平顺,洞内无明显不利水力现象,实测水力参数无异常现象,出口挑流鼻坎的水流扩散充分,下游消能效果较好。从泄洪洞前期水力设计、模型试验成果与原型实测值对比来看,三者之间总体吻合较好,但原型底部掺气量更大。

4 泄洪洞实际运行情况

泄洪洞的水力设计、水工模型试验、水力学原型观测均一致论证了泄洪洞建设、运行初期的泄洪安全性,但泄水建筑物的泄洪安全需经过长时间实际泄洪的考验,因此获得泄洪洞近年来实际运行过程与状态十分重要。大岗山水电站于2015年 9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5年底四台机组全部投产,截至目前,电站已安全度过两个完整汛期,根据电厂实际运行记录,泄洪洞的运行时间基本从每年 5 月初持续至 10 月底,运行时间较长。

2016、2017年度泄洪洞运行开度统计数据表明(见表2和表3),两年时间累积操作泄洪洞闸门近5000次,闸门在开度5~10m范围内频繁开启,全开次数较少,存在局开泄放较小流量长期运行的情况。建设单位在2016年汛后和2017年汛后对泄洪洞进行了检查,两次检查结果表明,经历两个完整汛期运行后,泄洪洞整体运行状态较好,泄洪洞进出口、洞身、底板、边墙等各部位运行正常,未发现大面积冲蚀磨损,仅结构缝有几处冲磨现象;泄洪洞出口岸坡、道路总体运行较好,局部有掏刷现象。

表2 2016年5 月 1 日~10 月 31 日泄洪洞开度统计表Table 2 Flood discharge opening statistics table(2016.5.1~10.31)

表3 2017年5 月 1 日~10 月 31 日泄洪洞开度统计表Table 3 Flood discharge opening statistics (2017.5.1~10.31)

5 结论

本文基于大岗山水电站泄洪洞水力设计、水工模型试验、水力学原型观测、后期运行与调查,分析了其建设与运行期全过程的关键水力学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1)泄洪洞体形优良合理,各工况进口及全程流态均较好;6级掺气坎体形科学合理,原型掺气效果较模型高,更有利规避流道内发生空蚀破坏。

(2)泄洪洞出口挑流鼻坎体形合理,水力学条件较优,水流扩散充分,下游消能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3)水力学原型观测进一步验证了水力设计、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水力参数总体吻合较好,观测成果还为后期闸门操作运行、水库调度提供了支撑;实际运行情况及现场调查进一步论证了泄洪洞长时间、高频率泄洪的安全性。

(4)大岗山水电站泄洪洞的建设管理、运行是成功的,其解决高速水力学问题的全过程研究思路、方法可为类似工程建设及运行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水力学泄洪洞流态
复合掺合料在高流态特种混凝土中的应用
实验室小浮选机流态优化对浮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侧边机组故障对泵站前池流态的影响
饱和紫色土初始态和稳定态细沟水力学特征研究*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浅谈涔天河泄洪洞洞内抗冲磨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简析涔天河泄洪洞在Ⅴ类围岩情况下的进洞施工方法
顺河跨海大桥工程对河道影响数值分析
基于管网理论的人口迁移动力学模型构建
水力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