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019-04-06 05:56丁寰翔陈军浩
求知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党建

丁寰翔 陈军浩

摘 要:“红领之家”是在宁波最早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基础上按照党中央的党建需要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益组织,但它承担了地方党委一定的党建工作,通过模式创新、机制构建,促进了党员与要求进步人们的发展,同时通过志愿者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要。“红领之家”接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充分利用“红领之家”本身所具有的党建先进性的平台,引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创新了自己独有的模式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值得推广和参考的样本。

关键词:党建;“红领之家”;基层社会治理;社区矫正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12-04

一、十九大精神更加明确了党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作用

十九大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党建领域,十九大报告坚持从严治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我党的根本要求;强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注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确保维护中央权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反腐败斗争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穿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增强执政本领,特别是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本领。十九大的党建精神,是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但是“党的建设从来都不是就党建说党建,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与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基层党建必须切实地与当地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的中心工作,很好地探索和创新党建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的最佳路径和方式,推进党的事业朝着有益人民的视野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九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明确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说明黨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在社会治理中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从而推进党的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达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行为的法治化、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治理途径的协同化、治理手段的科学化、治理效果的互补化的目的。“对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与创新,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攻坚性工程。”[2]社会治理重在基层,治理重心下放是落实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础平台,同时推进社会建设,培育社会组织及其相关社会力量,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达到政府、社会、公民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因此,只有做好党建,提高党的干部和党员自身的素质、素养,才能确保党的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作用。

二、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是党建工作的创新典范

“红领之家”是在2001年10月注册的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基础上,于2012年5月组建设立的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红领”与“蓝领”“白领”相对,是指那些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章、爱好公益、乐于奉献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积极向上的热心人士。“红领之家”成立的初衷,主要在于培育党员、干部队伍,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红领之家”根据党章要求设置招募条件,通过集中受理报名、现场甄选接收,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能力、有特长的人员吸收进来,形成以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红色团队”。近年来,随着志愿精神的传播弘扬和基层党组织的重视推动,越来越多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加入到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截至2017年10月底,“红领之家”共有注册“红领”1135名,其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709人,五年多来,累计开展活动2059次、服务时间41538小时。“红领之家”也先后被赋予全国志愿服务100个最佳服务项目典型代表、浙江慈善志愿服务奖、浙江“好人榜”、宁波志愿服务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十余项荣誉。负责人陈军浩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宁波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红领之家”之所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成为党建的示范品牌,在于其本身在党建方面所具有的以下特点:

(1)体现了党建方向的政治性。“红领之家”的“红”,体现了“红领之家”以志愿者服务来吸纳共产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和党员论坛交流,旨在培育党员的政治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量,践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宗旨,提升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感受,作为把好党员政治品性的重要一关。坚定走好“举党旗、强服务、打造‘精锐之师”的发展之路,强化政治志向和政治责任,打深红色烙印,使“红领之家”源于而又高于一般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

(2)体现了党建内容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先进性是入党的基本条件和应该具有的素质。“红领之家”利用自身平台将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其他要求进步的人士,纳入到志愿者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活动中去,有利于密切群众联系和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先进性的传播与弘扬。此外,“红领之家”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互联网、微信、微博等进行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志愿实践与思想交流的活动,围绕党务工作和社会热点,定期开展主题多元、形式多样、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有效补充,这也是具有先进的属性。

(3)体现了党建运行的组织性。“红领之家”挑选素质过硬、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区党代表担任“红领之家”负责人,组建核心管理团队,广泛招募“红领”成员。志愿者实行注册制,做到实名登记,成为志愿者前均要接受谈话,让参加者了解“红领之家”的宗旨,同时让平台了解参加者的动机。“红领之家”所发起的项目活动,要先经过组织部把关,以突出黨性以及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的回应,组织部则帮忙对接资源。“红领之家”严格志愿项目开发和管理,认真做好志愿项目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实施执行、审核评估的环节,并通过互联网菜单式的项目可供志愿者选择秒杀,使志愿活动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找与选择,形成相对有效有序的开放与活跃的形态,并最终也将志愿者志愿活动记录在系统之中,这也是带有公开透明系统的一种自组织性。

(4)体现了党建指向的为民性。“红领之家”的系列志愿者项目,如“敬老”(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下午定为红领敬老日,志愿者走进福利院开展洗头、理发、剪指甲、聊天、医疗等服务。)、“秀山”(志愿者在每个月第二个和最后一个星期日上午开展红领秀山行动,走进游步道,清理垃圾并劝导游客环保出游。)、“护绿”(志愿者在每月第二个和四个星期日下午开展红领护绿行动。走进绿化带、公园清除垃圾、宣传护绿。)、“亲水”(志愿者响应省委“五水共治”号召,在每月第三个星期日下午开展红领亲水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清除河道垃圾,劝导居民不向河道倾倒垃圾。)、“靓城”(志愿者2014年9月开始在每个月第一个、第三个星期日上午,开展公共设施清洁养护的活动。)、“导医”(志愿者从2012年7月14日开始每个周末在北仑人民医院、北仑中医院进行导医、自助挂号、自助取单等志愿服务。)、“领轨”(志愿者在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中河站开展协助乘客自助购票、刷卡进站;引路、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助残”(每个月第二个星期日开展光明行走行动、光明影院活动、光明联谊活动、盲文传送服务。)、“献血”(志愿者每个月第四个周日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无偿献血服务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另外,不定时开展文明督查、暖冬行动、爱心义卖、抗洪救灾等突发性、应急援救等志愿服务活动,均以“善”为导向,服务老弱病残、服务公益便民、服务绿色生态,从而达到“滋养善”“培育善”“展示善”“弘扬善”“延续善”的目的,更好地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社区,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纠纷的产生,创造美好和谐的社会。

(5)体现了党建机制的规范性。“红领之家”成立之初,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党工委就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中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自党校结业后一年培养考察期内,以及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内,根据学习、工作和自身特点,必须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义工服务和完成24分的积分考核指标,且是利用课余时间,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红领之家”征求多方意见后先后出台五项可操作性的制度:“成员实名制”“活动申报制”“服务积分制”“积分兑换制”和“项目互动制”。通过搭建论坛、QQ群、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四类平台,安排专员进行网站运行、网络招募、服务宣传、活动登记、成员管理等工作以支撑制度实施,进一步规范服务活动的流程和运作程序,致力在制度的制约下确保服务活动高效统一。建立发展党员的参加志愿服务程序前置制度,以刚性的程序约束确保党员参加志愿服务的普遍性;实行志愿服务活动申报认领制度,以有限的服务机会增强党员志愿服务的竞争性;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以合理的回报调动党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实行党员自主策划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制度,以更大的主动性激发党员志愿服务的创造性;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以透明的运作保障党员志愿服务的规范性。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党工委提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到“红领之家”报到的要求,提供日常运作经费保障。“红领之家”在日常活动中全面推行项目认领、信息公开、星级评定等制度,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激励、保障制度体系,提高“红领之家”的专业化运作水平。由于“红领之家”的经验的可推广性,现在已经覆盖全北仑区域。

三、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参与社会矫正工作是党建生命的重要体现

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是体现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国际行刑趋势的一种刑罚执行与矫正犯罪人的重要方式,是专门机构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对服刑人员监管、帮扶,促使其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社区矫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2014年8月,由宁波市北仑区政法委牵头,新碶街道办事处、北仑区司法局等多部门协同成立了宁波市首家“红领之家社会服务工作室”,积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特殊人群(主要指社区矫正对象、监禁矫正的刑释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员)服务机制的改革试点,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理念由传统防控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依托其党员志愿者团队开展针对矫正人员的教育管理、帮扶救助和心理矫正工作。目前,已初步构建完成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9月,红领之家开始承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121名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结对帮扶(走访了解、心理辅导、困难帮扶)。通过服务专业化、运作网络化、项目品牌化、学习多样化、帮扶一对一开展服务工作。三年多来,“红领之家”所联系的327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

综观“红领之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来看,其形成了以下社区矫正经验:

(1)“红领之家”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依托党政之基和制度之机。设置3名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配置面积近600 平方米的办公楼,并分类设置矫正报到室、心理咨询室、教育培训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强化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前期调研,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出台首个《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的试点意见》,明确政法委、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服务中心的具体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了各职能部门、服务中心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开展对试点工作的分析、预警和交流。同时,出台《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红领之家社会工作室奖惩规定(试行)》,强化考核奖惩机制,为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确立长效机制。

(2)通过“红领之家”平台的形成机制使党建与社区矫正工作较好地得到了对接。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改造有罪错的人再社会化的过程,重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而加入“红领之家”作为志愿者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其他要求进步的人员,具有本身服务社会的理念和善行,可以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引导下,从事一定的社区矫正的教育帮扶工作。将要求进步的志愿者与需要接受监管、帮扶的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教活动,较好地体现了社区矫正的社会属性和有效性,对进一步引导社会正确理解和认识社区矫正工作具有示范效应,可以促使社会矫正工作从被社会旁观到被社会接纳的过程。

依托红领之家工作室已注册的700多名党员志愿者队伍,创新党员志愿者与矫正对象“一对一”志愿帮扶结对模式,由其带领矫正人员开展学习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截至目前,志愿结对率达到100%。同时,创新“片区化”走访结对帮扶,把新碶街道划分成9个片区,配备片区负责人及志愿者,开展对重点矫正对象的日常走访、上门服务,三年来,累计走访4653人次。通过党员志愿者的“传帮带”作用影响和感化矫正对象,有效缓解区域社区矫正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使矫正工作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执法活动。

(3)通过“红领之家”平台的服务形式实现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紅领之家” 平台的服务形式具体表现在社区矫正的专业化,即形成相对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多样性课程教育及个性化的心理诊疗。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红领之家”有效调动社会资源,着力引进区域知名讲师、优秀律师、医学心理专家、企业家及社会工作者共计71名成立区矫正工作“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经验丰富、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涉及面多的优势,有效填补原矫正工作人员知识面和专业性单一化的缺陷,为社区矫正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在每月的“学习日”开展有关思想道德、形势政策、法律法规、道德文化等内容的讲座,组织和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培训内容,搭建企业招工平台举办矫正人员专场招聘会等,受到矫正人员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突出重点、分类走访,依托心理专家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个性化心理矫治:为患有心理疾病者提供心理咨询并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对有劳动能力但逃避劳动者进行教育引导;对有再犯罪倾向者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通过这些社区矫正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矫正工作的社会化效益。

(4)通过“红领之家”平台的项目活动有益于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红领之家” 致力于搭建以平等、互助、公益为主旨的志愿者平台,带动社区矫正对象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登记注册成为“红领之家”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同时,在内部管理时将志愿者细分为六类,即按照普通群众、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区域外党员、矫正对象的分类,便于内部管控。在志愿活动过程中,所有人地位平等,不分角色,有利于模糊矫正对象的身份。这种“去标签化”的管理模式,使矫正对象的人格得到了最大尊重,大大缓解了矫正对象因服刑人员这个“身份标签”产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激发其参与和完成社会服务和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红领之家社会服务工作室”通过创制多样化的志愿者项目,接纳矫正对象对公益活动的选择,并通过前述的五项制度构建激励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以公信互动、公开透明为特点的激励型管理机制。为实时记录每位矫正对象参与活动、学习的情况,制订“学习记录”“走访日志”“活动足迹”蓝黄红三原色的个人档案,规定社区服刑人员一旦参加志愿服务、学习教育便会获得相应积分,积分标准主要依据服务时长、服务难度和社会价值确定,一般以参与活动1小时积1分换算。矫正对象可以通过参加活动项目,获得积分,并可以通过积分获得奖励,或者通过服务换服务。“红领之家”在志愿服务的大平台上,把社区矫正对象无差别地融入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积极向上的热心人士之中,去“恶人”“坏人”标签,激发他们人性深处的善,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互动使矫正对象员在社会这面镜子中看到了接纳、尊重和认同,促使其恢复自尊、重建自信,强化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提升其回归社会的主动性和行动能力。

(5)“红领之家”参与社区矫正是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红领之家”依托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进步人士,通过地方党委的支持,探索非企业的公益组织建设,进行多元化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特别是在社区矫正领域,通过购买政府服务形式,承担起引导、教育、帮扶矫正对象和相关特殊人群,解决社会治理中政府较为困惑或难办的工作,利用平台本身具有的党建内涵,通过多元化项目融入社区矫正工作之中,从而实现了从党员被动式的“要我服务”到党员主动式的“我要奉献”的变化,从少数党员参与到更多党员参加并吸引许多群众共同参与的变化,从较少项目和较少时间的志愿服务到拥有“每月九日”常规性服务及其他临时性和突发性服务并投入更多时间的志愿服务的变化,体现了对当前党建工作若干难点问题的破解:提出客观标准、加强主观改造,有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放弃权力依赖、直接面对群众,有助于培养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强化文化认同、增强情感归属,有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直接服务群众、契合群众需求,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参与引导、教育、帮扶矫正对象,有助于社区矫正工作社会性的更好体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平等对待和尊重,有助于矫正对象改过自新,消除矫正对象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实现社区矫正的宗旨。“红领之家”的这种探索和实践,符合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值得继续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钟宪章.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J].理论导刊,2016(11).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党建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