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学案例中的德育渗透

2019-04-07 14:2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刑法资料价值观

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永恒的教育话题,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法律课程具有与德育教学结合的天然优势,应该在法律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加强德育的渗透和熏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一、刑法案例中德育渗透的实施

1.课堂教学各环节

教师充分引申、挖掘德育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在讲刑法中自首这个知识点时,晋中地区刚刚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李秀子畏罪潜逃。笔者想到用这个案例来导入,因为是刚发生的,而且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笔者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出重点:自首后应该如何做才是他最明智的选择?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笔者做了总结,如果他选择了逃避,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如果他选择自首,自首是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定会对他从宽处理。孰轻孰重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懂得犯错误要敢于承认,要有责任担当,主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并从中学会反思,明白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三思而后行的道理。

2.注意案例的有效利用,正面引导,反面反思

结合实际,让学生平时养成观察时事的习惯,将各种案例引用到课程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强化正确价值观的渗透。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时,发生在2018年的昆山砍人事件,于海明将刘海龙砍伤,最终认定为正当防卫。本案例中,实施不法侵害人以强侵弱,防卫人以寡敌众,面对不法侵害,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通过本案件,要学生明白在危难面前,我们有法律为我们的权利保驾护航,培养学生维护正义、明辨是非,倡导社会良好风尚、弘扬正气的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敢于和邪恶做斗争的勇气。这体现的正是对“以正压邪”价值的弘扬和宣示。同时,对于不法分子而言也不要以身试法,最后枉送性命,害人害己。

3.师生的课前准备,收集资料,甄别资料为课堂所用

收集整理资料看似简单,实则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无从下手,从形形色色的文章资料中收集为课堂所用的案例,需要甄别,首先整体上挑选那些和授课内容一致的资料,其次再分析案例是否有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为一节课多次利用最好,而不是整堂课用的案例越多越好,不要让课堂变成案例的堆砌,课堂看似热闹,实际却成了故事会,学生实践能力没有提高。另外,对于教师来说,还要注意,有些案例可以拼凑利用,或是稍作改动也可以利用。

比如,在讲数罪并罚的适用情形时——刑法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和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讲第一个内容,笔者用了一个案例:甲犯抢劫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执行5年后被假释,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还有故意伤害罪,于是撤销假释,后经法院审理故意伤害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这个案例并罚的方法是“先并后减”。那么,讲第二个内容,只要把案例中的漏罪改为又犯新罪,并罚方法就变成了“先减后并”的案例,之后笔者会引导学生发现适用数罪并罚的两种不同情形,最终执行的刑期结果也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分析隐含的法理,之后再来开展分组讨论,漏罪与又犯新罪的危害性有何不同?这样区别对待的意义何在?可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思考,可自由发挥,深入挖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或余地。

二、实施中的反思

1.认清法律的局限性,加强德育渗透

虽然法律在生活中也很重要,但法律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要对法律有较为客观的认识,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有一起盗窃案,少年犯钻法律空子,两名14岁少年在多地作案40余起,被抓后,声称还能再偷400天。虽然这两个不良少年很了解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但是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不懂事,需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于一些歪风邪气要加以抵制,与不良群体保持距离。

2.完善实习实训教学

利用刑法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在实践中,通过顶岗实习、见习的形式,学生会对法律形成独特的认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形成稳定的品格。学会自觉树立法律职业道德,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其道德修养,从而顺利向职业岗位过渡。

3.形成法律信仰渗透德育教育

从初次接触到不断学习,德育认识由浅到深,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将知法、守法、懂法内化为对法律的崇敬,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流价值观的体验,使学生在德育情境中获得提高与发展。

三、总结

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整合,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也要注意授课技巧,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品德修养得以升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效果。

猜你喜欢
刑法资料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刑法的理性探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