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外销通草画的制作与销售

2019-04-08 08:35肖朋彦
客家文博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销画作广州

肖朋彦

一、外销通草画在广州的出现

(一)得天独厚地缘优势

在探讨外销画的商业性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其在广州产生的必然性:大环境上,18到19世纪欧美出现的工业革命令生产技术提升,各国产品生产量上涨,国内环境无法满足销量的情况下,欧洲工业产品开始寻求对外贸易。文化方面,过往战乱令大量人口南迁至广州,本地兼收并蓄的内涵逐渐出现。大量西方人的到来并未受到排斥,反而令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互相交融,形成广州开放的文化和商业氛围。因此中西结合的文化、商业性的社会,在广州相较于其他地方更能被接受和传播。

(二)便利化的经济环境

经济上,“与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广州作为一个内河港口也便于粤海关监督控制贸易,因而减轻了朝廷的忧虑。”2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港口。“与中国沿海其他港口不同,广州是重要的内河港口,便于顺利获得内地补给品、船只必备用品和包装所需物料的供应。”3每年中的不少时间,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将停留于广州。一旦上岸,衣食住行只能从本地获得补给,使广州的便利性进一步彰显。

(三)政策带动画业发展

政策上,西洋人虽可进入广州进行商业活动,但根据清代管理制度的规定,西洋人不得随意离开商馆区:“除了一个月三次固定的日子之外,我们被‘禁止外出游荡,而且永远不得离开一名通事。'… …每一个‘番鬼'在茶叶贸易季节结束时,都必须离开广州,乘船返回本国,至少必须撤往澳门;而且住在商馆的时候,不能离开比牡驴尖(Jackass Point)4更远的地方。”5为满足外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位于夷馆附近的同文街和靖远街(下图标红色圆圈处)出现了大量相关店铺。而特殊环境造就了特别的社会和文化,再加上当时对于西洋人的政策限制,令广州出现了专售予外国人的外销画。

(四)外销通草画的性质

由于外销画以销售获利为最终目的,外销画家会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进行创作,本土出产的通草薄片成为他们的首选:通草生长速度很快,“一年生长期的通脱木最佳”,7说明通草片原材料很快就能生产并采集。且广州为通草的生长区域,材料容易找到。另外,通草作为台湾重要的出口经济作物,一口通商的广州口岸自然能获得大量通草片以作绘画之用。其制作过程也比其它植物纸张的制作更为简便:“砍伐后,就地截成一定长度,趁鲜用细木棍或圆竹筒顶出茎髓,晒干。将茎髓加工成方形薄片,称‘方通草',切下的边条,称 ‘丝通草'。置干燥处。”8其制作简易和时间快、可大量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令其脱颖而出。

在制作水彩画时,通草片作为画纸也较其他材质的画纸更好。因为通草片的水溶性强,在吸收墨色和颜料后,由于质地坚韧且软白,更能突出色彩,而颜色保存也较其他纸更为出色:“在通草纸上着色,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出几近马赛克玻璃斑斓缤纷的效果,鲜艳靓丽。”9

由此,广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发展下,逐渐衍生出制作与销售外销通草画的行当。

二、外销通草画的经营模式

“可以推测,兼卖外销画的店铺中画作数量不会太多,属于零售的性质。”10相比起茶叶、丝绸等官方贸易,不少外销画只是用于填充其他外销品放入船舱中的空隙位置,而且购买时无需通过行商等中介,是西洋人与店铺老板的直接交易。为了供应市场的需求,广州外销画店想出了一套流水作业的工场作业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一)外销通草画的制作模式

为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外销画店基于效益与效率的考虑,开始采用流水形式作业,并制作大量外销画模板以加快制作速度:

1、雇用大量熟练工

外销通草画的商品性质导致其销量与创作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外销通草水彩画的盛行导致画店必须雇用大量画工进行绘画制作。1835年10月出版的《中国丛报》就曾说过:“在十三行附近有三十余家店铺出售通草纸水彩画册,有二三千人受雇制作这些画。”11大量店铺制作和出售通草画,说明其销量较高,在当时为流行画种。除了文字叙述外,我们仍可在一些当年的外销画中找到证据:从下图可见当时庭呱画室的情景,各处摆放着不同题材的绘画,且在窗前有几个雇佣的画工在进行外销画绘制。这进一步说明外销画店铺的生意兴隆。

2、流水式分工作业

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外销画店对绘画创作进行了流水式分工。由于外销画家令外销画与市场紧密相连,为迎合市场潮流,画家们争相仿效受欢迎画家的作品,也创作受欢迎题材的外销通草画。在这种情况下,“临摹风格类似、题材类似的作品成为外销画家的主要绘制方式。”左图源自外销画题材《三百六十行》,内容是画匠正对一幅画进行临摹,说明临摹绘画在当时是常见的工作。

外销画店一旦认定某个题材为市场所喜爱,这个题材会被批量和机械式生产,无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当时西洋人所记载林呱(关乔昌)画室水彩画册的生产:“林呱带我们去外面的房间,这是工作间,大约二十名年轻人正用白色或黄色的被称为‘米纸’(通草片)的纸上画画。......这些画其实并没有艺术可言,纯粹是一种机械的制作。这里认真地实行劳动分工,一位画工专门画树另一位专门画人物,一位画手和脚另一位画房屋。这样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能出色地完成绘制尤其是细节描绘。但他们中无人有能力独立创作一幅完整的画。”15

另外,一样的题材、内容甚至画面只要受欢迎,就会被反复临摹。“每一个画家皆有一份印刷画册,按自己的意愿从中选择样品进行临摹”。17而著名学者伊凡·威廉斯先生也曾说过“不同画师绘画同一图样是十分常见的现象”。18

在这些情况下,画店的分工和按模板生产令画作生产速度加快,但失去了艺术家创作画作时的内涵和精神,分工作画和模板制作令画作显得呆板和 标 准化,失去了独特性和 原 创性,艺术价值并不高 。 所以,外销通草画只是一种艺术商品。

(二)销售与商业竞争手段

1、广告宣传操作

在保证质量与数量的情况下,作为艺术商品的外销画,因应市场效益与商业利益而生产,但除了生产之外,它还必须要能顺利出售。因此,外销画店运用广告宣传来促销生意,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光顾、提升竞争的优势,也成为其商业性发展的佐证。

“可以向读者保证:如果他们希望在下次彗星光临地球之前的有限时期内永生,毫无疑问,最好是为母亲、姐妹、情人、知己、妻子留下一幅比在他们心目中更英俊漂亮的林呱画肖像,只要十五块美元,罕见的传真!”19这句广告语源于1835年,是外销画家关乔昌(林呱)刊登在《广东邮报》上的广告。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顾客前来购画。

与此同时,关乔昌还刊登广告称,“林呱,英国和中国画家”。20作为一个外销画家,他深知西洋人每年停留广州的时间有限,在外销画淡季,关乔昌把预设消费群体重定为本土人,有利于全年生意不断。

2、竞争关系出现

另外,外销画家还为了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降低外销通草水彩画价格来提升销量。例如关乔昌在推销画作的广告中,言语间不时带有与师傅钱纳利作竞争的意味:“我跟我的老师钱纳利画得一样好,有时甚至会比他更好,而我的收费比他便宜。”21从这句对白可看出,关乔昌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惜与其师钱纳利作竞争。实际上,外国画家钱纳利绘画的每幅肖像价格为50至100 piastres(葡币),而林呱画作价格只需15至20 piastres。22这对于不太在乎艺术内涵又只想带纪念品回国的西洋人而言,明显是林呱的画作更具吸引力。因此,连钱纳利自己也出于竞争而对关乔昌感到怨恨,说关只是一个水平极差的画家,绘画技艺是从自己那里偷学的。这种竞争的师徒关系因商业化市场的出现而变得不稀奇。

三、结论

外销画在广州的盛行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地理条件,而通草纸获取的便捷和利于作画等优势,让外销通草画成为热门的外销画品种。通过把握市场动态和流水线式的大量产出,画店老板为扩大销量而不断促销宣传,说明外销通草画是艺术商品,画家绘制它们的目的并非来自精神上的满足。清代广州的外销通草画行当,从画料选材,题材选择,制作流程等,都流露出商业的气息,以逐利为目的,使画作商业性优于艺术性,让外销通草画逐渐成为面向西洋人的热销品。

注 释:

1 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0.

2 [美]范岱克著,江滢河、黄超译.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5.

3 同上, P5。

4 “牡驴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新商馆前面的陆地深入珠江的地角,英公司在该处设有小码头。中文原名不详。”资料来源:[美]亨特著,沈正邦译,章文钦校.旧中国杂记[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2.

5 [美]亨特著,沈正邦译,章文钦校.旧中国杂记[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1-2.

6 同上,P17。

7 梁敏蔚.十九世纪外销通草水彩画的题材和材料之研究[D].广州大学,2011:21.

8 徐国均、何宏贤、徐珞珊、金蓉鵉主编.中国药材学(上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751-752.

9 同1,P172.

10 徐堃.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32.

11 《中国丛报》,1835年10月,VOL.IV 转自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152.

12 黄时鉴(美)、沙进编著.三百六十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1.

13 同1,P141.

14黄时鉴(美)、沙进编著.三百六十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3.

15 Gardner,A.T.E,"Cantonese Chinnerys: Portraits of How-qua and Other China Trade Paintings", The Art Quarterly, VOL. XVI(1953),p317-318.

16 同10,P22.

17 Craig Clunas, 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s,pp.73-81.

18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博物馆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M].北京:中华书局,2001:22.

19 胡光华.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关乔昌和钱纳利的艺术竞争[J].美术观察,2001(2):74.

20 同上,P74-75。

21 同上,P75。

22 同1,P145。

猜你喜欢
外销画作广州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