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科”背景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2019-04-08 01:59侯华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着力育人学生

张 鹏 侯华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学生领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深刻内涵,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通过研究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具体对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一流学科建设。

二、研究方法

就调研方法而言,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设计了实践育人模式调研提纲,根据调研提纲面向学生进行了关于“实践育人”的半结构化访谈。

三、“五个着力”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着力思想政治引领

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实践育人模式设计的出发点,设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倾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建国70周年观察团”“守护绿水青山”“寻访校友·传承西农精神”等选题供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思政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求趣味性与感染力,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自觉补足精神之“钙”。

(二)着力综合素质提升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西北乡村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积极动员,精细组织,队伍成员覆盖学校18个院(系)的30余个专业,实践育人注重不同专业相互合作,达到了“人数多、宣传广、力度足”的现实需要,能更好地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确保了实践育人的成效。青年学生奔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就乡村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生态环境、产业类型、区位特征、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等内容进行了调研。社会实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关注“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发展献计献策。

(三)着力学校学科特色

“新林科”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团队重点围绕《把科研论文写在黄土地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家群像》《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等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做好实践育人的教师安排,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提早联系实践所在地的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相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实践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国情民情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在实践中增强学科自信和专业认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的路径。

(四)着力团学工作新内涵

“倾听青年之声,推进智慧团建”是实践育人模式的一大亮点,帮助和指导学生编撰图文资料向各类媒体投稿,在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微博、微信、QQ等媒体工具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社会实践系列推文。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微信群、QQ群,用以实时获取人员安全、开展情况、问题困惑和心得体会等相关信息,充分挖掘新媒体优势,让新媒体平台成为青年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朋友圈”。

(五)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合专业特点,把深入了解“三农”,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实践目标,所有项目都将实践地点选择在农村区域,就“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旅游脱贫模式的探索”“有机农业助力脱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生态治理和垃圾分类”“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三农”相关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梳理全国林业双创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业设计与模型制作大赛、家具设计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支持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空余时间走访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而实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参加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区的实习活动。

学院实践育人模式坚持“五个着力”,通过实践的“小故事”来感悟“大道理”,坚持“引领青年、围绕青年、关照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方针,依据“新时代、新形势、新青年”的现实背景,有效的提升了育人成果,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着力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