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舞蹈艺术人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2019-04-08 05:20王代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舞者舞蹈动作

王代勤

(科右前旗文体局乌兰牧骑,内蒙古 兴安盟 137700)

一、舞蹈艺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意义

舞蹈是人体行为变化技能,也是表达、传递情感的方式。传统培养舞蹈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逐一解释动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但是生搬硬套地动作具有生硬、僵化、不连贯等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避免,通过强化学生对舞蹈的认知以及舞蹈情感的理解进行,学生在对舞蹈产生情感的情况下更容易提高舞蹈动作和谐性①。

舞蹈本质属于一种表演,舞蹈艺术人才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应当作为舞蹈本身而存在,使观众看到表演就能够体会到舞蹈意义、价值所在。这需要舞蹈艺术人才集情、意、形于一身,因此,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应当围绕这三者进行。培养舞蹈学生舞蹈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情感意识以及表演能力,从而让舞蹈由呆板、机械变为灵动、神韵。达到舞蹈、舞者合一的境界,为舞蹈艺术人才成长为真正的舞蹈艺术大家奠定基础。

二、舞蹈艺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舞蹈是美的化身,舞蹈教学是美的教育,舞蹈通过行为动作传递真、善、美,传递爱,感染人们。想要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着眼于舞蹈要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情感等,本文从各个要素入手阐述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方法,作如下阐述。

1.舞蹈理论知识。舞蹈理论知识应当包含三部分,包括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树立新型教学观念,注重培养舞蹈学生先进的学习理念,使其自主积极成为舞蹈艺术的传承者。注重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自身内在需求,鼓励其积极学习舞蹈,提高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建构起一套个人舞蹈技能知识体系,提高理论素养。

2.舞蹈技能技巧。舞蹈技能技巧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关键,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技巧,教师在构建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兼顾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下更容易深入学习,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针对舞蹈技能技巧反复练习,持续练习,不断培养舞蹈灵活性②。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舞蹈表演活动,增强舞蹈技能熟练度、完美度。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下更易于创新、改编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提高对舞蹈的理解,明白舞蹈技能的应用方法,在表演中不断创新创造,融入自己的个性,丰富舞蹈,提高舞蹈的生命力。

3.舞蹈情感意蕴。构建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融入“意”的教学,即是说,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真意,明白舞蹈如此动作想要传递的情感,让学生与舞蹈产生共鸣,积极演绎舞蹈的意蕴,而非单纯地模仿、练习。例如,教授蒙古族筷子舞动作,教师在理论知识构建中应当渗透蒙古族内含的意蕴,可以包括下述内容,第一,讲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惯以及游牧生活状态下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勇敢的性格等;第二,舞蹈动作含义,包括肩部耸动、脚步跳跃等,将这些动作与蒙古族人民热情、开朗、豪迈的民族个性进行联系。也就是说,在教授学生学习动作前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含义,对舞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舞蹈技能技巧进行表演。

4.舞者体形训练。身体是舞蹈的基础,也是传递舞蹈情感意蕴的媒介,训练体形是每一位舞者都应当长久坚持的。对此,在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舞者体形训练课程,以柔软度、灵活性以及协调性为训练目标。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同时注重规范、准确示范。例如,在教学前期向学生展示舞蹈整体,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练习。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分解动作,注重学生动作的标准性,提高舞蹈优美性。当然,训练学生体形也应当融入到舞蹈整体教学中,把动作、技巧、意蕴等渗透到舞蹈作品教学中。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是舞者的基本功,但仅仅依赖基本功演绎出来的作品难以彰显舞蹈价值,舞蹈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其情感、艺术的呈现。舞者艺术感觉的重要性通常较基础知识更为重要。内外兼修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关键。

三、结语

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仅仅使学生学会动作远远不够,教师应当着眼于时代,在继承传统培养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培养方法。逐渐构建出集成情意形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注释:

①吕玉娟.浅析高职院校复合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交际,2018(21):182-183.

②杨靖明.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7(22):36-37.

猜你喜欢
舞者舞蹈动作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刀尖上的『舞者』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