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辨析

2019-04-08 01:16李慧
决策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集体经济贫困地区

李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分布比较分散,呈现出“富裕地区有贫困村”“富裕村庄有贫困户”的复杂态势,每年都有不少群众“因病致贫”“因学返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扶贫脱贫工作。它既关乎增进人民福祉,也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而想要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只有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才能振兴中国的乡村。

一、精准扶贫迫切需要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条件

(一)精准扶贫亟待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

农村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的物质基础,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应该把发展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精准扶贫、引领弱势群体共同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硬指标,在政策上支持,在经济上帮助,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如华西村、南街村、刘庄等富裕村,都是坚持集体主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才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接近了共同富裕。而一些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或集体经济发展较弱,群众难以团结在一起,造成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所以,为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提高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在农村的领导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重要工作,是补齐村级集体经济短板的重要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化工作落实,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深層次贫困问题的解决须诉诸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贫困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减少了7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目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人口,一般是贫中之贫,靠自身摆脱贫困难度很大,加之目前经济的下行压力,一些农村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加大,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此时必须明确思路、措施精准、众志成城,以必须完成使命、必然取得胜利的信念全力推进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扶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以“五个一批”为主要途径实现脱贫,逐步形成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集中注意力和各种资源,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改善和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与质量。实现精准扶贫,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必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它的发展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组织基础。所以,只有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在扶贫中,要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否则,整个扶贫工作将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强大的动力,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就有丧失的危险。”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难点重点在农村,对于那些低收入人群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产业发展薄弱的贫困村,其经济来源靠的是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扶,难以治本。若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路子,要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培植“造血”机制,为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机制。各级政府须高度重视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要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中,并努力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要从政治上、社会关系上、情感上把农民群众动员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同时,还可通过设立农民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健全和完善合作社经营管理机制,在生产生活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在村级合作社的基础上实现劳动者的自主性联合,使得村民与村庄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真正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力量建设乡村、美化家园。

(二)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六个精准”的坚实后盾

为了落实精准扶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要切实落实“六个精准”,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这个后盾,要将着力点转移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上来。深入调查,对症下药,建立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既能创造就业机会,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集体经济成为贫困群体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总之,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乡土品牌,增加群众收入,才能取得精准扶贫的最后胜利。

(三)农村集体经济为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提供动力支撑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近年来,部分地区扶贫效果显著,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出现贫困反弹。这些贫困地区难以实现真正的脱贫,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只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因此,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志气,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在精神上做好扶贫工作,增强贫困群众致富信心和决心。同时,“扶智”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农民致富的本领。而智力扶貧和精神扶贫要靠集体经济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要加大力度培育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大力度扶持贫困群众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夯实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积极探索完善企业、股份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能人带动扶贫等模式,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二者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乡村振兴:须以精准脱贫为前提

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前提就是进行精准脱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这块短板,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展示了我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二)消除贫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价值归旨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剩下的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也是未来扶贫工作的重心。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发展集体经济也大有可为,应紧紧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机遇,大力发展集体产业,补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脱贫的根本在于让贫困群体安居乐业,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大幅提升农民包括贫困人口收入,继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三)美丽乡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理想追求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且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致富、提升农民幸福感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美丽乡村是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理想追求,是实现城镇化和“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志气。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集体经济对精准扶贫的促动作用研究”(2017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集体经济贫困地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