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2019-04-08 01:16孙静茹
决策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人文素养现状

孙静茹

【摘要】由于理工科专业偏向于培养技术性人才,并且当前的人文素养教育机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了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缺失,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偏向形式化。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文素养与理工学科知识的联系、面向第二课堂更新教学方式、以社会为背景提升教育的实用性这三个路径,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理工科学生;现状;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认知与改造世界的手段,于是教育的重点逐渐向科技类转移。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中,理工科学生教育的重理轻文特征日益明显,除了政治教育略为充足之外,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暴露出一些问题。而人文素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理工科学生在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在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理工科学生在各个方面偏向于利己,同时也缺乏对于人文素养的追求,比如在就业方面希望选择薪水高的工作,而忽视了对职业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等重要因素,这恰恰反映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这种现象源于对实用主义的过分追求,而未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形式化

现在有很多高校意识到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并开设了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化,教师与学生都不太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加重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热情的缺乏、政策的无力,使得授课老师无法真正重视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导致相关课程走向形式化,变成了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性,学生更难以提起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对策

(一)加强人文素养与理工学科知识的联系

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并不仅仅在于单独开设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与理工类知识撇清关系,而是在于理工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类知识的融合。首先,人文素养类的理论应结合实践精神,促使学生将人文素养类课程的理论部分付诸实践,同时人文素养类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独立辩证的思维。其次,在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时,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应结合理工类学科的特色,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

(二)面向第二课堂,更新教学方式

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枯燥无味,第二课堂丰富的教学方式能让人文素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首先,第二课堂开展的形式应多样化,通过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其次,第二课堂能充分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等方式,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第二课堂中,把教师的感悟与心得分享给学生,通过课程的反馈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不断地更新人文素养教学的方式。

(三)以社会为背景,提升教育的实用性

目前的人文素养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停留在书本中,也存在着空喊口号的现象。这是由于人文素养教育未能以社會为背景,理工科的学生未能真正汲取其精髓。首先,在踏入社会后,当诱惑和道德与个人的利益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很多的学生会忘记人文素养教育,迷失自我,最终作了错误的选择。其次,虽然理工科学生擅长用论文、图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社会上更倾向于用面对面的谈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理工科学生这方面技能的欠缺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文素养技能的欠缺。所以要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真正发挥人文素养教育的实用性,使理工科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不因为自身的人文素养不足而限制自己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能够极大地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面对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形式化、人文素养水平下降的现状,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改变传统的素养教育模式,改变重视科学技术而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立足第二课堂,面向社会,通过实践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王舒婷.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90.

[2]国锐.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途径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5):142-144.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人文素养现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