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2019-04-08 01:17宋佳斌黄媛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理

宋佳斌 黄媛媛

【摘 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心里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1例老年性耳聋伴耳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43例患者,其中耳鸣42例;和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中耳鸣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天患者心里状态、听力变化及耳鸣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和耳鸣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里状态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性耳聋;耳鸣;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心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tate of mind and curative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afness. Methods:A total of 91 patients with senile deafness and tinnitu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grouping. Among them, 4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 42 cases of tinnitus; and 4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45 cases of tinnitus, of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cognitive therapy combined therapy on this basis. Interventions we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heart state, hearing changes and tinnitus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30 day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tinnitus symptom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state of mind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afness with tinnitus.

Key words:Senile deafness; Tinnitus;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23-01

老年性耳聋即从病人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人体会伴随着身体的老化出现许多病症,老年性耳聋就是因为听觉中枢的退化引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逐渐累及中低频多伴高调性耳鸣及言语识别率下降。耳鸣尤其是老人耳鸣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大,对于疾病处于早期或者是病情较轻的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仍可正常生活;而对于某些疾病晚期的患者则会严重影响其生活,甚至因为长期的耳鸣形成暴躁人格。同时使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这种长时间的心理障碍反过来又可加重耳鸣[2],形成恶性循环,伴随精神疾病耳鸣患者的自杀案例有过报道。{可不要或放到后面讨论}

老年性耳聋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有密切关系。老年性耳聋治疗疗程长,疗效有些不明显,甚至无疗效,病人心理波动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因此在治疗前或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解其与耳聋之间的相关性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2016年1月---2018年6月,对91例老年性耳聋伴耳鸣的老年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对照实验,并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将二者结合进行治疗的方法起到了明显的功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纳入标准:患者年纪在六十岁及以上,大多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呈现渐进性加重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可能伴有耳鸣现象,以及言语分辨率的降低。听力障碍判断符合国际化组织(ISO)1997年日内瓦会议规定了判定听力退化程度的分级量表。轻度听力障碍定义为平均听阈的25-40db;中度听障定义为平均听阈的41-55db;中重度听障则是在56-70db;重度就是大于71db的平均听阈。纯银电测听检查结果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伴随听力对称性退化。没有出现重振现象。语言分辨率低,无法匹配纯音听力。且在过去一周里面没有进行过治疗,同时没有在噪音环境里工作过。能符合上述条件的80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49例;年齡60-90岁,平均年龄67.84岁;伴有耳鸣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其中耳鸣42例;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中耳鸣45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视情况每周进行2-3次,每次40分钟,每次治疗结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不少于10分钟讨论,分析治疗效果,并要求患者做好治疗笔记。

1.2.2 统计方法 一般资料以正态区间表示(x±s),焦虑及抑郁实验组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耳鸣及耳聋实验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1.2.2.1 认知干预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职护士实施,护士长进行监督,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心理教育技术,认知改变技术,实施认知干预。主要内容及干预方式:第一步: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营造专业和友好的诊室氛围,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足够的理解尊重,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全面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感受患者的心理情况,对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困扰感同身受。首先对病人进行耳聋病变程度的分级评定并判断其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另一个重点在于通过询问家属及患者本人来了解他们对于治疗的期望值。制定个性化干预目标,并简要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流程以及可能涉及的方法。第二步:改变患者认识,在治疗过程中令患者学习到更多的关于耳聋耳鸣的知识,同时加强对家属成员的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采用科普形式的讲课,设“耳鸣在线”网站(www.ear2x.com.cn)。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方案,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少错误认识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减少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是其认识到耳鸣不会有生命危险,也并非恶性肿瘤。缓解病人焦躁的情绪,使其意识到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需由听力治疗师对病人进行相关听力学知识讲解。第三步: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病例的治疗方式,提示患者正确的治疗方式,减轻病人的焦虑感,消除其错误理念,使其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做到充分配合医生和治疗师。

1.2.2.2 行为干预 ①声音治疗:可以尝试使用MP3来进行声音方面的治疗。可以采用小音量进行掩蔽和加大背景音乐这两种声音相叠进行治疗的方法。在听训练过程中指示患者专注听背景音乐,减轻听中枢对于耳鸣掩蔽声的警觉度,从而使大脑慢慢适应耳鸣,继而减轻耳鸣对患者的困扰。②睡眠干预:首先对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行干预,按照患者更舒适的睡眠习惯规划合理的睡眠时间。尽量减少患者白天卧床休息的时间,缩减不必要的睡眠,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维持患者的居住及睡眠环境在安静的状态下,对于入睡有困难的患者,在入睡前采取放松疗法,例如泡脚、喝热水等。③放松训练疗法:将患者安置在光线柔和、安静舒适的环境内并保持随意、放松的姿势,指导患者握紧拳头几秒后松开,咬牙几秒后再松开,反复进行这个动作,让患者充分掌握放松与紧张的区别,刺激患者主观上的感受增强。然后在轻缓的音乐下指导其进行手部、头部、躯干、腿部的放松训练。④饮食干预:很多老年性耳聋病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具有个体性的饮食方案,合理用膳,注意营养,多摄入维生素、粗纤维、清淡饮食,戒烟少酒,多吃瘦肉、黑木耳、核桃、豆类和鱼等含锌、铁食物。⑤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老年性耳聋用药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老年人听力下降,交流障碍,记忆力减退,对服用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易混淆,有责任护士负责服药到口,以便控制基础疾病,完成目前药物计划,减少基础疾病对耳聋的影响,慎用耳毒性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 (1)对各组的所有个体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后计算分数,任一量表>40分为阳性,两个量表均<40分为阴性[3]。(2)进行耳鸣评价的标准:参考的标准是文献4,当耳鸣完全消失的时候即断定为痊愈。显效:耳鸣明显减弱1/2以上。有效:耳鸣减轻.无效1/3。耳鸣不变或加重。

2 结果

3 讨论

老年性耳聋患者会出现重振现象,即小声讲话时听不清,大声讲话又会嫌吵。且其对声源判断不准确,常借助視觉进行补偿。但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应对老年性耳鸣的治疗方法仍不明确,随着病程的延长,耳聋耳鸣的程度加重而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表现。常存在明显的偏执、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且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分析得出,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且都会造成程度不等的听力损伤。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在于自身,原因在于所有生物体均处于同种环境中,但病患却因为心理无法承担而造成困扰。从这个层面来讲,是病人自身创造了障碍。同时个体也完全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充分调动患者本身潜能,让患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了解正确的理念,摆脱消极以及错误的认知观念,重塑其信心,更正不正确的情绪表达,促进患者融入社会,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和认知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针对患有老年性耳聋的患者的一般的情况进行评估,把耳聋治疗的焦点集中在患者本身,解决病患的心理问题,找出患者熟悉的环境以及过往的经历与疾病的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目标清晰、明确,具有效果评估的可观察性和可把握性。,同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力求发挥最大疗效。治疗过程中护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积极合作的关系,使患者成为一个学习者,并全力帮助患者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心理疾病。引导患者抛弃消极颓废的想法,转而接受正确的向前的思想。不断通过学习各种技巧锻炼听力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病人即便清楚耳鸣无法完全治愈,但他们可以借助学习到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缓解耳鸣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耳鸣带来的损害,例如:体力和耐力的下降、入睡困难、难于放松等。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里状态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和耳鸣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钟纯MP3改用为耳鸣掩蔽器治疗耳鸣[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6):443-443.

[2]黎志成,古若雷,戚敏,等.耳鸣患者负性情绪水平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485

[3]段吉茸,陈震声.老年人听觉康复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1-2,75-132.

[4]王洪田,李明,刘蓬,等.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185.

[5]张敏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6]柴峰,李静波.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J].四川中医2008,26(2):27-28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