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泓木船竹泓木船,了不起的民族文化

2019-04-09 12:37225700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七班吴芷婧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19年3期
关键词:木船水乡造船

(225700)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七班 吴芷婧

“隔河千里远,出门便用船”。兴化是全国著名的水乡,船也成了水乡人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起的造船业也被勤劳善思的竹泓人经营得如火如荼。

今天,我们这些小记者在张站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船制造工厂。走进其中,我发现钉造的船只以小巧的农船、渔船和渡船为主,所以这里并不像一般工厂那样宽敞,它没有流水车间,也没有轰隆隆的机器声,有的只是一阵阵节奏明快、韵律铿锵的斧凿声,叮叮、当当、叭叭……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穿着单衣,正运斧挥凿,汗流浃背地钉着一只乌篷船。他虽然眉目沧桑,饱经风霜,但一锤一钉、一招一式却干净利落,一股不服老的倔强劲儿在他那凿出的“大”字造型上纤毫毕现。

接着,我们来到工厂内部,“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斧凿声回荡在安静的工厂里,锯木的、选料的……每个人都认真专注。我们有幸体验了一把刨木料的工作,我用尽全部的力气,才推平了一块。看来要把一整块木料刨平,确实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和耐心。然而这是诸多工序中最简单的一道,造一只船要有选料、锯料等前前后后72道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哪怕是只有一个针眼大的洞都会使船进水,造成危险。所以,竹泓工匠们若没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千锤百炼的细致,又怎么会造出一只又一只船呢?想到这里,我心里对造船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真正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二楼的会议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周伯伯给我们展示了1951年的卖船账本。当时的人们生活条件不好,卖船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卖出一只船,工人就会得到一些粮食。这账本里记下的就是当时卖船工人收获粮食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造船、卖船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久而久之,它发展成了竹泓特有的船文化,鼎盛时期,全镇有周、王、冯、崔、李、陈六大家90余户造船。它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底蕴以及一代代造船人演绎的人生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

现在这项古老的造船工艺已经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殊荣犹如一束智慧之光照耀着更多的造船人。竹泓镇大街小巷中流传下来的“叮叮当当”的造船声,犹如一曲动听的打击乐,会一直传响下去……

(指导教师 郑 彤)

星星 感言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的家乡兴化,有这样一种了不起的民族文化——竹泓木船。这是我和伙伴们第一次走进木船制造厂,当时大家都被老艺人炉火纯青的造船技术深深折服,也没有想到家乡的木船制造文化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于是回家后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其实,我们家乡除了有精美的木船,还有许多驰名中外的美食、美景,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江苏兴化做客!

(吴芷婧)

教师寄语

芷婧同学的文章有一定的可读性,也有很强的画面感。她观察细致入微,在叙述所见的情景中能加入自己的感想,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对造船人的钦佩之情。文章的最后能从造船声的传响联想到“文化传承”,确为难能可贵,这充分体现了小作者很善于用心感受生活、体味生活,因为只有真心热爱生活的孩子,笔下才会流淌出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字。

(郑 彤)

七嘴八舌

丁文程:文章有详有略,从总体描写到细节的深入,娓娓道来,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古镇的木船厂。她特别注重环境的描写,以“船”作为关键词,突出了我们水乡的特点。

周常诚:文章中运用了不少精彩的成语和词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造船的艰难不易,更让读者们体会到了造船工艺的精细,也体现了她对民间技艺的热爱之情。

赵浩威:读过文章让我也有了想去了解兴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想法,正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的不易,所以才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发扬光大。

李玲:造船的每一步都如此艰辛,在吴芷婧同学的介绍中,我看到了每一个工匠的责任心,他们的汗水是对造船技术的最好证明。兴化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木船水乡造船
木船
梦里水乡画里藏
友谊的小木船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新水乡歌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小木船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