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金融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9-04-09 09:01高维新马诗宁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广东省

高维新,马诗宁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研究意义】广东省不仅是经济强省,更是农业大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农业信贷资金的扩充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当前广东省的农村信贷需求不断扩大,广大农村地区对资金的需要越来越广泛且迫切,但涉农贷款供给相对不足,呈现出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而且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优化农业信贷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前人研究进展】银行信贷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地区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Goldsmith[1]在1969年就开始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的正向变动关系。Iqbal[2-3]建立了农村信贷模型,认为借贷行为首先影响农户初期的预算约束及消费与投资水平,继而影响后续的收入与支付成本,最后才影响到农业经济增长,因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Jensen[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由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农业投资方面缺乏效率。国内学者在过去10年间常以农业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农业信贷作为解释变量,利用实证分析得到农业信贷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变动关系,且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均衡。对农村信贷选取不同的衡量指标会影响最后的结论。张建波等[5]以农村信用社贷款为指标衡量农村信贷主体,发现其对农村经济有反向作用,而乡镇企业贷款衡量的农村信贷投向结构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王冬生[6]收集了我国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村信贷与农村地区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杨洋[7]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利用Granger检验了我国信贷规模的扩大对经济扩张的推动是一种相互作用力。谭崇台等[8]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唐勇[9]利用协整理论研究两者关系,研究了农村金融信贷中的结构问题,发现两者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万宇涛等[10]采用相对熵的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户融资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作为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起到了降低交易监督成本并减轻信贷风险的作用。李富有等[11]在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的模型,实证检验出农村信贷结构的差异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同。任乐等[12]研究了农业保险与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和最优贷款额度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两者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信贷的发展。

【本研究切入点】关于农村金融信贷的研究,当前的成果虽然已经很多,但根据不同客观环境的具体研究却相对缺乏,且研究跨度相对较短,忽略了长期过程中的很多因素;多数研究集中于农村信贷整体发展,而就我国当前的农村状况而言,农村信贷的现实意义要大于农村金融整体的意义。农村金融的国内研究成果往往因研究者的计量角度与实证方法的差异而不同。就广东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力到底如何以及如何作用的,长期和短期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上述问题,以期有效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证各大金融机构投身新农村建设,加深农村信贷投入的深度和广度,优化改良农村金融信贷的结构。

1 广东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信贷的现状

1.1 广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现状

广东省具有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农村建设成为广东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三农”决策部署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农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不断创新的良好态势。广东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保安全保供给成为工作之重,多种农业生产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农民收入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民生活以及农村地区的生产有了坚实的保障[13]。

1.1.1 农业总产值规模不断扩大 从图1可见,广东省的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较大,从1978年的85.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215.28亿元。前期增长较为缓慢,进入2010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几乎呈直线式上升,其中有几个年份间增速明显减缓,比如2013年和2015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的原因。总体来看,广东省农业总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体来看,广东省的农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图1 广东省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Fig.1 Trend of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in Guangdong province

1.1.2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形态经历了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广东省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农业经济不断推陈出新,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农林牧渔的结构变化(表1)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牧业和渔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小农业占比有所下降,林业相对来说得到巩固,农林牧渔4种结构比例不断趋于平稳,行业结构得到优化,不断趋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表1 1979年和2017年广东省农林牧渔结构Table 1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structur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1979 and 2017

1.1.3 农业生产总值占比越来越小 广东省第一产业总值在总量上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但第一产业在各产业中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图2)。广东省第一产业占比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的31.82%下降到2017年的4.03%,这些年来广东省对外开放越开越广,经济增长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现,这些都对第一产业比重产生影响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除珠三角以外的粤东、粤西及北部山区等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占比仍然巨大,因而广东省农业经济仍然举足轻重。

图2 广东省1979—2017第一产业占比变化趋势Fig. 2 Trend of the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1979 to 2017

1.2 广东省农村金融信贷现状

广东省目前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主要依附于各大金融组织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机构以及民间信贷等。农村信贷主要在规模、效率与结构变化上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14]。

1.2.1 规模 当前广东省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供给效率相对低下,广东省广大农村地区对信贷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缺口,信贷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状态,因此资金的有效支持对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很大作用。当前农村资金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来说有所滞后,往往表现在当企业或个人迫切需要资金时却因贷款流程中存在种种门槛而得不到所需资金。广东省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对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受到种种限制,因而严重限制了信贷的发展。

1.2.2 效率 效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资金的流转运动速率,资金流进与流出的效率影响了信贷的发展。农户与农户之间在资金的投向与获取之间存在不对称,一部分是有多余的闲钱却找不到合理的理财方式,另一部分是因为资金不够同时也未能得到及时正规的贷款而无法实施自己的规划。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个人与个人的民间借贷途径,就是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角色促使资金双方之间达到平衡,从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贷效率提升后,原本闲散的金钱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继而农业的产出也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广东省地区经济的发展。

1.2.3 结构 广东省目前金融信贷的结构较为丰富,依托于深圳地区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整个省的农村金融都领先于全国水平。但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的分布及效率也不均匀,区域性商业银行仍然是广大农民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还比较单一,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相对不发达区域的大部分农民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其惠农功能运用还不够。

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非结构性质的问题。首先是不同区域的农民信贷思想差距较大,对金融知识的认识缺乏,对国家的一些信贷优惠政策也缺乏理解;其次是农村信贷有些偏离农户以及农业,很多时候农村信贷用于非农经济的发展,非农户口的享受程度高于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

2 广东省农村金融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衡量农村金融信贷发展选取的数据主要有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贷款以及乡镇企业贷款。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79—2017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农村金融统计》。数据均以2017年价格进行衡量。由于统计方式的差别,农业贷款的数据在2010—2013年间以全国性贷款余额的方式公布,为便于计量,本研究结合已有数据并根据广东省农业贷款占全国农业贷款的比重得到2010—2013年的数据。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广东省乡镇企业贷款数据部分缺失,本研究采用线性趋势值法以及临近点的均值作为替代值进行缺失值处理。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不同的组合来对农村金融信贷的发展进行不同维度的衡量。

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中,AK模型最典型[15]。AK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式中,gt+1为t+1期的经济增长率,A为边际资本生产率,It为t时期的投资,Yt为t时期国民生产总值,δ为每期的资本折旧率。在经济中,有,θ为储蓄-投资转化率,St为t时期的储蓄额。代入上式得:

以上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机制可以描述为:金融信贷机构吸引储蓄存款,将部分存款以贷款的形式向生产单位发放,将储蓄转化为生产单位的投资,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共同作用推动经济的增长。本研究以广东省农业生产总值(AGDP)来衡量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信贷发展从规模、效率和结构来衡量。

2.1.1 农村金融信贷规模的指标 本研究中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农村信贷的总量变化反映了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变化。本研究中农村金融信贷规模的指标是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的总和,根据这个指标的变化来描述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

式中,CQ为农村贷款余额,AL为农业贷款,TEL为乡镇企业贷款。

2.1.2 农村金融信贷效率的指标 本研究中的农村信贷效率主要着眼于农村信贷对农村宏观经济的影响。自Goldsmith[1]始,金融相关率的概念被广泛认可。国内外众多学者多运用信贷与产出这两者之间的比值进行测度[16],国内学者在其测度中加入了信贷约束的条件,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参考以往的相关研究,采用以下公式衡量农村信贷效率。

式中,CE为农村金融信贷效率,CQ为农村贷款余额,AGDP为广东省的农业生产总值。

2.1.3 农村金融信贷结构的指标 农村金融信贷发展的结构是一个质的层面,只有通过对信贷发展的结构进行优化与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农村金融信贷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农村信贷资金是农业生产与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构成比例能很好地阐述农村信贷的结构,同时参照姚耀军等[17]的研究,将农村信贷结构指标的测度方式表示如下:

式中,CS为农村金融信贷结构,TEL为乡镇企业贷款,AL为农业贷款。

2.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2.2.1 单位根检验 在实际经济中的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基于平稳数据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往往不适用。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尤为重要。如果数据是非平稳的,有必要通过一些适当的处理使其变得平稳。

本研究采取ADF进行检验。根据数据特征,结合ADF检验的模型区别以及AIC、HQ、SC准则判断后选择一种模型来进行检验[18]。选取的ADF检验模型为:

对时间序列数据农业生产总值,农村金融信贷规模、效率以及结构进行ADF检验,整理后得到表2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指标的ADF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此时接受原假设,表明了数据存在单位根,即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因此需要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变换,以消除其非平稳性。对不平稳的数据分别进行一阶、二阶差分,结果见表3。一阶差分后,除了信贷规模CQ,其他指标均平稳;二阶差分后,信贷规模指标归于平稳。对数据按检验结果分别进行差分处理,以进行下一步的计量操作。

表2 农村金融信贷指标各数据序列ADF平稳性检验结果Table 2 ADFstationarity test results of data series of rural financial credit indicators

表3 农村金融信贷指标各数据序列一阶、二阶差分ADF平稳性检验结果Table 3 ADFstationarity test results of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difference data series of rural financial credit indicators

2.2.2 建立向量自回归VAR型 本研究建立的Var模型在原本Var模型的基础上剔除了外生变量向量,模型如下[18]:

式中,y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p是为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εt为k维扰动向量,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本研究采用的是AIC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滞后阶数。运用Eviews7.2进行操作,通过滞后信息准则[19]进行滞后阶数的确定,最终确定滞后阶数为5,纠正Var模型为Var(5)(表4)。

表4 滞后阶数的确定Table 4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g order

2.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考察农村金融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应用。一阶差分之后序列平稳,因而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东省农村金融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5)表明,当P值小于0.05时,拒绝原假设。农村信贷规模和效率是农业总产值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村信贷规模和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有预测能力。农村信贷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类似于供给主导的关系,规模扩大了,本省的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提高在农业活动中的生产效率。其中农村信贷效率的作用力是双向的,提升农村信贷中有效贷款占贷款发放总额的比例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信贷贴合农户以及农业的问题,提供农业用途,进而提升信贷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表5 广东省农村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Table 5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 of rural data in Guangdong province

农村金融信贷结构不是农业生产总值的Granger原因,信贷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没有预测能力。贷款无论最终用于乡镇企业生产壮大还是农业生产都能对农村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作用。观察1979—2017年广东省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的数据发现,乡镇企业贷款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业贷款增长的速度,可见乡镇企业在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对突出。

2.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当建立的Var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整个系统的动态影响,考察扰动项的影响如何传递到其他变量。通过Eviews7.2给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结构以及效率正的冲击,分别得到其关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图(图3)。从图3可以看出,在给农村信贷效率一个正向冲击后,农村生产总值在前4期慢慢向上波动并在第4期达到最高点,之后在4~5期有所下降,第5期过后继续不断上升,可见效率的冲击长期来看效果可观。在给农村信贷规模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农村生产总值上下波动并在第4期时达到最高点,之后快速上升。说明当农村信贷规模受到一个正向刺激时,短期内可能有反向刺激,但长期来说信贷规模的冲击仍很大,说明信贷规模的投放将长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在给农村信贷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后,农村生产总值短期内波动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仍正向,但影响相对较为微小。

图3 农村生产总值对农村信贷效率(A)、规模(B)和结构(C)冲击的响应曲线Fig. 3 Response curve of rural GDP to the impact of rural credit efficiency(A),scale (B)and structure (C)

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效率以及结构通过金融市场间接传递给农村经济增长,可以是正向促进的也可以是反向拉动的。3个脉冲响应图(图3)说明,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扩大农村信贷规模和效率来起作用,长期的持续性情况也很好。从图4可以看出,农村信贷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冲击的影响更大,可见三者的着力点应首先放在提高农村信贷的效率上。

图4 农村生产总值对农村信贷效率、规模和结构冲击的脉冲响应综合结果Fig. 4 Comprehensive results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of rural GDP to the impact of rural credit efficiency,scale and structure

3 结论与建议

3.1 扩大农村信贷规模,提升信贷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率的提升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广东省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增加有效贷款,将信贷真正用于农业发展,建立高效完善的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促使信贷规模的扩大变得自然而然。在这过程中,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发挥市场的良性竞争,避免垄断现象的出现。当前广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呈现出各地区运作效率严重不一致的现象,因此需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方面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20],保障广大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吸引新型的金融组织,适当通过竞争缩减落后的效率低下的金融组织的数量,形成积极向上的金融机构竞争机制[21]。对于现存的金融机构要优化其服务。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界定其业务职能范围,健全内部管理结构,改善产权结构,提升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的效率,缩短农户信贷审批周期,降低农户信贷成本,加大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此外,发挥好农行等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帮扶角色,立足于“三农”,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地分配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好更完善的信贷服务。

3.2 构建农村金融信贷的完善机制

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资金的宏观政策引导,长期来说,信贷结构还是存在一些正向作用,因此,使用经济的手段指导信贷资金流向国家扶持的项目,支持发展广东省特色农业,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以减少盲目投资,带来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格局。根据国家对经济结构的大风向标,调整信贷需求结构,防范贷款伴随的种种不确定性,有效安排以及使用农村信贷资源。与此同时,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干预,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秩序,不干涉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操作,同时保证有一定的监管。

3.3 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发现,广东省农村信贷的坏账率高,不良贷款占比高于其他省份,特别是粤西地区。因此需要设立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可以有政府的财政介入,以政策鼓励的形式促进城区的担保机构向农村发展,加大农村地区的信贷产品风险补偿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担保体系,期间可以针对具体的业务建立具体的担保制度,促进农业贷款发放激励机制的形成,鼓励有效贷款,严厉打击恶意贷款,杜绝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严厉打击处罚,帮助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在适当时候追偿债务,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公共信息平台,创造一个完善、良好的金融信贷环境。同时推进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彼此相互担保,贷款人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贷款,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2],增强集体意识。

3.4 加强农村信贷后的监督

对广东省粤西农村地区的调查发现,很多贷款农户对信贷失信的后果不够理解,贷款用于农业生产的利用率也很低,对已经贷出去的资金,需要动员各级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资金的在日后使用上的合法合理,保证借款对象在进行借贷后真正地将资金用于农业用途。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以有利于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同时还需加强农村信贷监督的宣传力度,倡导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结构,加强农民对信用的认知,让农民真正身体力行信用的真谛,为银行贷款的发放和收回提供扎实的基础。同时依靠政府的力量加强激励,强化农民的信用意识,健全“守信得益,失信必究”的约束机制,使农民树立牢固的信用意识,这对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机制的约束作用很大。完善农村金融信贷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机构、农民等社会各界共同力量的发挥。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广东省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