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2019-04-09 03:29常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精细化高校

常亮

摘 要:在研究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的过程中,根据高校的结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高校的发展战略进行分解,构建模型,建章立制,持续改进,使管理具备“规范化、个性化、精细化、绩效化”特征,同时基于理论支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平衡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对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校 精细化 绩效化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精细化绩效化管理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与绩效化管理

1.高校精细化管理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需要,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对偏离组织目标迹象的一种科学调整。他与粗放型相对应,是高等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大跨度地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2.高校绩效化管理

高校绩效化管理, 是有效协调高校组织机构中所有教育管理活动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模式,实现高校绩效化管理,主要通过评估学校发展战略、分解战略、组织部署、工作激励,监控绩效、反馈绩效信息以及持续改进,进一步平衡好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方组织机构利益相关者利益,从而更好的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1]

二、高校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要与高校的管理模式相匹配,因此构建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模式,要建立在科學合理地分析其内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2]

1.高校管理模式的特点

德国管理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对我国现行的科层制管理体制有着深远影响。科层制在纵向上形成了校-院-系的划分,其连接和运作的核心是各个职能部门和中层管理者,横向上在运作层面又有各学科、研究中心等,由此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3]

这种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优点是使高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分工进一步明确,提高了工作实施的效果和管理效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功能的不断变化,也显现出了很多不足,例如权力过于集中在上层,严重制约了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管理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顺畅的现象。[4]

为了改善高校管理模式,我国一些高校也陆续开始采用欧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学院为中心的两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使高校机构更加扁平化,减少了高校各级组织的层次,这也为高校建立精细化绩效化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5]

2.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实现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将管理重心下移,改变传统的由学校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以学院为中心的两级管理。建立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有利于改善原有体制的僵化,使得管理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更加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

在理顺校院两级关系的基础上,学校进行宏观调控,学院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享受相应的权利和利益。形成学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格局,同时将学校发展战略层层分解,管理中心有效下移,构建一种突出学术管理职能的新型学术组织。

三、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的途径

笔者认为,科学高效的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应包括分解战略目标,健全基本制度、实施规范考评、做好持续改进等4个阶段。

1.分解战略目标

分解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是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每年年初,高校组织内部要将学校已经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召开以此为主题的会议,各职能部门、学院系等单位依据组织发展战略目标,讨论形成本部门(单位)的工作任务,根据精细化绩效化原则,将目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进行进一步分解。在确定目标任务时,要兼顾其目标的科学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等因素,同时,确保目标任务可以充分调动本部门(单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健全基本制度

“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章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也可以照样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和办法,构建一个工作规范、秩序井然的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进一步规范高校管理,提高工作的时效和实效,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避免“官僚行政”。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每项制度的制定要尊重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学校力量,不能与其相违背,尽量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制度先行。

3.实施规范考评

根据各部门(单位)制定的任务,构建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以此来进行考核。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评通常采用目标参照评价法,考评由自评、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或服务对象评价构成,每一个考评周期内,由学校相应考评小组依据年初各部门(单位)制定的本部门(单位)任务书进行考评。整个考评过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要合理考虑各部门(单位)的自身性质,在兼顾各部门(单位)的“个性”时,满足学校总体发展的需要。

4.做好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高校精细化精细化管理在持续改进时要明确改进目标、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时间期限。制定了改进计划后,管理者要随时检查根据改进的情况,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达到改进的目的。

总之,高校精细化绩效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其体系的构建也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强.孙贺.论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四个层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徐国兴,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和比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9):50-53

[3]汤文钦.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高校管理的一对基本范畴[D].华中师范大学,2001.

[4]吴冬梅.绩效考核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Freeman,R.E.,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n:PitmanPublishing,(1984)

猜你喜欢
精细化高校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