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鲅鱼圈4038 m3高炉布料溜槽事故判断及处理

2019-04-10 12:28唐继忠姜彦冰周明灿
鞍钢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炉顶风压布料

唐继忠,姜彦冰,周明灿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辽宁 营口115007)

高炉炉顶布料溜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均匀性,是目前多数高炉采用的布料设备。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以下简称鲅鱼圈)4038 m3高炉炉顶溜槽设置11个环位,每个环位对应1个倾角,由里向外倾角逐渐增大,螺旋布料由外环开始,逐渐向里环进行。由于高炉炉顶布料溜槽长时间处于高温(100~500 ℃)、高压(200~250 kPa)的工作环境中,且承受着料流的冲刷和侵蚀,通常具有固定的寿命周期,属于高炉需要定期更换的备件。一般新溜槽的使用寿命为1年左右,经过多次返厂修复的溜槽使用寿命仅为3~5个月。当布料溜槽出现异常时,与设定值相比,料流轨迹将出现大的偏差,破坏料面形状和煤气流分布,导致高炉炉况失常。所以,高炉炉顶布料溜槽的工作状态对高炉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鲅鱼圈高炉近些年来的生产实际情况,介绍了布料溜槽出现异常事故的判断过程,总结出布料溜槽异常时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

1 布料溜槽异常事故判断

1.1 布料溜槽弯曲后断裂掉落

炉顶布料溜槽弯曲是溜槽长期使用后出现的普遍现象。对每次更换下来的旧溜槽进行测量,发现都会有1°左右的弯曲。这种小幅度的弯曲,虽然对高炉布料有一定影响,但都能通过高炉日常装料制度的调整予以消除,不会对高炉产生大的影响。但当溜槽弯曲严重时,边缘气流会过度发展,无法通过调整装料制度消除影响,此时必须休风,更换溜槽。

2009年4月12 日,鲅鱼圈1#高炉(4038 m3)布料溜槽发生先弯曲后断裂掉落事故。事故过程如下:3月中上旬,1#高炉炉喉温度一直稳定在100℃以下,炉顶温度保持在180℃左右。从3月末到4月10日,炉喉温度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由100℃逐渐上升到240℃。4月11日,炉温持续维持在铁水中硅含量0.200%左右水平,大幅度提升焦比,炉温仍未升高。16:40炉喉温度开始上升,在30 min内由270℃快速升到400℃,炉身上部壁体温度也缓慢上升,高炉边缘气流严重过盛,热量损失大,出现料速越快,炉顶温度越低,炉喉温度越高的现象。到4月12日8:00,炉喉温度急剧上升至634℃,至此,高炉操作人员判断炉顶布料溜槽可能出现弯曲或掉落情况,决定休风检查。休风后,发现溜槽在距根部1/4处断裂掉落。鲅鱼圈1#高炉布料溜槽弯曲后断裂掉落过程示意图见图1。

图1 鲅鱼圈1#高炉布料溜槽弯曲后断裂掉落示意图

1.2 布料溜槽全部掉落

布料溜槽全部掉落也存在初期逐渐弯曲过程。随着溜槽弯曲程度加大,炉况波动加剧,直至溜槽掉落。在事故过程中,炉顶和炉喉温度会出现巨大波动。2015年4月2日,鲅鱼圈2#高炉(4038 m3)发生布料溜槽根部掉落事故。事故过程如下:自2015年3月15日起,2#高炉炉况出现异常,炉喉温度开始逐渐上升且波动较大,最高上升到接近400℃,同时炉顶温度也升高,炉顶打水控温频繁。4月2日2:00,炉顶温度突然从200℃下降到145℃,在8:00,炉顶温度略上升,达到170℃,但通过炉顶摄像始终未见中心气流。12:30炉顶温度又突然下降到100℃以下,而炉喉温度上升较快,溜槽旋转电流没有出现布料期间应有的正常波动,此时确认溜槽出现问题。2015年3月14日~4月4日高炉炉喉温度见图2,2015年4月2日高炉炉顶和炉喉温度、溜槽旋转电流分别见图3、图4。立即休风处理,发现炉顶料面呈馒头状,溜槽仅剩两侧大梁。

图2 2015年3月14日~4月4日高炉炉喉温度

图3 2015年4月2日高炉炉顶和炉喉温度

图4 2015年4月2日高炉溜槽旋转电流

2 布料溜槽出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措施

2.1 布料溜槽出现异常的特征

正常工作中的布料溜槽是处于封闭空间中的,对于没有炉顶高清成像设备的高炉,并不能直接看到溜槽的状况,因此,如何通过特征参数发现并判断溜槽异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布料溜槽出现异常时:一是炉喉温度突然大幅上升;二是炉顶温度和下密阀箱温度明显下降;三是布料溜槽旋转电流在布料过程中波动变小或无波动。以上三个特征同时出现,就可以确认布料溜槽已经弯曲或者掉落。

2.2 布料溜槽异常的处理措施

发现并判定布料溜槽出现异常事故后,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降低事故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1)停止富氧,并控制冶炼强度,立即组织出铁休风,尽量少上事故料;

(2)因为溜槽异常,炉料都布了在中心,在休风前需加焦改善料柱透气性。在减风到零之前,可维持2.5焦1矿的加焦制度(采用3焦1矿和2焦1矿组合的上料模式),同时入炉焦比提高50 kg/t,矿石批重缩小5~10 t/批(以保证每小时10批料为准),入炉碱度降低0.05;

(3)由于溜槽事故导致的休风,中心气流多会受到压制,炉顶点火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应多准备点火材料,以解决点火困难的问题;

(4)送风前,要均匀堵住占总数1/6的风口,以利于高炉恢复;

(5)送风后,由于料面呈馒头状,边缘料少,应通过加罐焦的方式使料面平整。在布第一批附加焦炭时,采用单环布料,并调整溜槽倾动,把焦炭全部布在边缘。布完第一批料后,料面基本平整,炉喉温度开始下降。从第二批开始用正常布料制度,如需要加焦,至少将1/3的焦炭布在中心。

(6)当风压达到250 kPa时,根据风压分批次逐渐打开休风前所堵的风口。

(7)当事故料下达时,由于中心重、边缘轻,炉身水温差较高,此时高炉压差要低于正常压差10~20 kPa,风压按下限维持。待事故料过完风口,炉身水温差开始下降,煤气流分布好转后,逐渐恢复风量、风压。

3 实践效果

鲅鱼圈高炉根据布料溜槽异常事故三大特征判定溜槽弯曲、断裂或掉落,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有效减少了溜槽异常事故的损失。高炉布料溜槽采取措施前后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高炉布料溜槽采取措施前后效果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鲅鱼圈高炉确认溜槽异常的时间明显缩短;通过多次的事故预案演练,各工种协调配合、熟练操作,休风更换溜槽的作业时间也降低了一半以上;休风时间的缩短及采取的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也大幅度降低了休风后的恢复时间,避免了至少1.6万t铁的产量损失,降低了溜槽异常事故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4 结论

(1)判断布料溜槽出现异常的三大特征:炉喉温度突然大幅上升;炉顶温度和下密阀箱温度明显下降;布料溜槽旋转电流在翻料过程中波动变小或无波动。

(2)布料溜槽掉落后,应该首先停止富氧并控制冶炼强度,立即组织出铁休风。在减风到零之前,可维持2.5焦1矿的加焦制度。

(3)由于溜槽事故导致的休风,炉顶点火时要考虑到休风前气流状态,因此,应多准备点火材料,以解决点火困难的问题。

(4)送风后,应该通过加罐焦的方式使料面保持平整;如需要加焦,至少将1/3罐焦布到中心。

猜你喜欢
炉顶风压布料
高炉炉顶降温打水系统设计探讨
天山煤电公司106 煤矿自然风压的规律研究与应用
用布料拼图形
高炉炉顶摇臂式料流调节阀的设计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降低高炉炉顶液压系统压力改造
欧冶炉顶煤气压力控制操作优化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按约定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