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的誓言

2019-04-10 23:59潘昱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君臣父女

潘昱蓉

摘要:莎士比亚的剧作《无事生非》中存在着两条爱情线索,即克劳狄奥与希罗的爱情以及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的爱情。而誓言恰恰是爱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剧作中,誓言不仅存在于两对恋人的爱情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父女关系和君臣关系的维系之中。笔者将从人物的誓言入手,对剧中关键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以期对莎士比亚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誓言恋人 父女 君臣 出尔反尔

誓言,通常指的是立定决心时的言辞,是契约的一种口头化表现。古往今来,誓言和契约于我们并不陌生,是人与人之间订立的共同承诺,规约并维护着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具有约束性。在西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历来便被认为是上帝和人类订立的契约,具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而在中国,我们于“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中,同样看到了女子对爱情誓死不渝的誓言。莎士比亚的剧作《无事生非》中存在着两条爱情线索,即克劳狄奥与希罗的爱情以及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的爱情。而誓言恰恰是爱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剧作中,誓言不仅存在于两对恋人的爱情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父女关系和君臣关系的维系之中。笔者将从人物的誓言人手,对剧中关键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以期对莎士比亚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一、恋人间:破绽百出的誓言

当我们每每读及白居易《长恨歌》日寸,虽常常慨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更感念于他们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当我们翻阅里克尔的诗集时,“熄灭掉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猛关上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这爱情的炙热常常撩拨着我们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而当我们看到叶芝在《当你年老时》这首诗中轻轻诉说着温馨的爱情时,原本炙熱的内心却悄悄泛起了静谧的涟漪……或炙热,或静谧的爱情诗,是恋人间吐不尽的情语,说不尽的情谊。但这充盈着坚定而甜蜜的誓言恋语,是否全然袒露着真情呢?

(一)爱情缺位的婚姻在《无事生非》这部喜剧的开始,我们便看到了克劳狄奥和希罗这对恋人在唐·彼得罗的帮助下相知相恋的故事。对事物旧有状态的否定,是情节推进的最重要动力。那这看似平凡无奇而又顺利美满的爱情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危机呢?

首先,《无事生非》中,克劳狄奥和希罗的爱情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克劳狄奥追求希罗、被唐·约翰的谎言迷惑从而羞辱希罗及误会解开后重新与希罗在一起。从这简要的情节概述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之中存在着连续否定。而这连续否定又无法通过黑格尔式的双重否定演化为肯定来得以说明,所以,笔者将采用赵毅衡先生的动态化符号方阵来进行阐释。从文本中,我们得知这场危机的中心是唐·约翰和他的侍从共同设计的诡计使得恋人间产生了嫌隙。他们的诡计也并不特别,无非是引诱克劳狄奥和唐·彼得罗相信希罗不贞。此时,希罗的“贞”与“不贞”便为“全否定”性符号方阵提供了否定向前推进的两个对立面(如图)。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否定推动,这个文本走向了终结。从“贞—不贞一非贞一非不贞一贞”的过程中,似乎情节又回到了原点。但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是此原点并非彼原点,即文中希罗所说“一个希罗已经蒙垢而死,但我以清白之身活在人间”,她是另一个希罗,而克劳狄奥也成为爱她的另一个丈夫。蒙垢而死的希罗得到了重生,那么克劳狄奥又缘何成为她另一个丈夫了呢?希罗从这场诡计中又看到了什么?

次之,“当我在世时,我是您的另一个妻子;当您爱我的时候,您是我另一个丈夫”,希罗在与克劳狄奥误会解除后再次重逢时如此说到。所以,我们不禁思考克劳狄奥是否真的喜欢希罗?在决定追求希罗的克劳狄奥向唐·彼得罗殿下寻求帮助时,他先问到了一个问题:里奥那托有没有儿子。当他得到希罗是独女的消息后,才说出自己爱上了希罗。如此这般的一番提问,难免使人心生芥蒂。克劳狄奥似乎在向唐·彼得罗确定希罗是独女这一事实。而当他得知自己误解了希罗而向里奥那托请罪却得知希罗已经死了时,里奥那托提出了“既然不能当女婿,那就当侄婿”,且声称这个侄女和希罗一模一样,并且是兄弟俩唯一的嗣息时,克劳狄奥没有拒绝,反而感激涕零地接受了。所以,克劳狄奥一前一后的提问与回答,让我们对克劳狄奥对希罗的真情产生了质疑,甚至不妨认为他更在意的可能是里奥那托的财产。若说克劳狄奥的一问一答只是让我们产生了怀疑,那么第二章第一场,当唐·彼得罗向克劳狄奥说明情况后,“伯爵,从我手里接受我的女儿,我的财产也随着她一起传给您了”,里奥那托这一席话,则成为克劳狄奥对希罗并非真情的确证。

最后,在希罗受到唐·约翰及其仆人构陷时,她始终处于失语的状态。当克劳狄奥在婚礼上羞辱她时,她口中的荒唐无人过问;当她因为两位绅士不可能说谎这一理由而被逼迫时,没有人给她解释可能的状况;当她反复说自己是被冤枉时,大家也只是认为她在抵赖;当她被迫得晕过去时,人们也只是觉得她羞愧交加。在整个过程中,她虽不断否认,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相信她,帮她说明当时的状况。虽没有不在场证明而实则并没有犯罪的人,却因为他人构陷而需要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无罪,否则便是有罪。这难道不是逻辑上的一个悖论吗?

希罗的爱情考验不仅仅来自于唐·约翰及其仆人的构陷,更来自于克劳狄奥对其爱情的缺位,同时也来自于她身为女性在当时社会状况下的失语状态。若说因为这失而复得的爱情结局是喜剧的一部分,那希罗对克劳狄奥这豁达的诙谐,又何尝不是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所提及的“悲剧的诙谐”呢?

(二)他者建构的恋爱

听从于父母之命的希罗在被追逐的恋情中受到了考验,那希冀自由的贝特丽丝又是否能在恋爱中寻求到了自己的依托呢?

从文中的结局中,我们得知她找到了自己的依托,但并不是自由恋爱的结果。当两个人还在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时,唐·彼得罗便召集了他们的朋友一起设计了他们的爱情;当培尼狄克通过窃听唐·彼得罗和克劳狄奥的对话慢慢走入朋友们的设计中,从而对贝特丽丝的傲慢态度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时,当贝特丽丝窃听希罗和侍女的对话,当得知培尼狄克爱着自己时,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步步得落入了朋友们的圈套之中?所以,从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唐·彼得罗和朋友们共同巧妙设计的结果,并非自由恋爱所导致的。

而当培尼狄克看到克劳狄奥和希罗终成眷属时,他也希望神甫为他和贝特丽丝见证。此时,二人才发觉朋友们的誓言都是假的。培尼狄克并没有为了贝特丽丝不爱他而害病,而贝特丽丝也没有因为培尼狄克不喜欢她而活不下去。无论是希罗、侍女还是里奥那托、唐.彼得罗、克劳狄奥,那时对他俩的誓言都是虚构的。所以两人对爱情产生了怀疑,他们违心地认为自己不过是照着道理来对待彼此,甚至说彼此只是普通朋友。而真正二人关系的确定,亦来源于他者的敦促。当他俩扭捏和犹豫时,里奥那托说:“侄女,我可以断定你是爱着这位绅士的”,而克劳狄奥也说:“我可以赌咒他爱着她”,并且和希罗一起举证出两人写给对方的诗歌。

所以,这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的爱情中,他俩希冀自由,却小心翼翼走入朋友们为他俩爱情而巧妙设计好的圈套。显然,他俩的爱情来自于他者的建构。而当得知他们所窃听到的誓言都是朋友们的设计时,他俩对感情产生了怀疑。最终,朋友们的再次发誓和举证促使他俩认识到了彼此的爱情。那么他者构建的爱情中又是否有真正的感情呢?

曾经不甘陷入爱情牢笼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在爱情过程中显然是骄傲而羞涩的。当第一幕中使者向众人传达战场上的人得胜归来的消息时,贝特丽丝看似打趣,实则关心地询问着培尼狄克的是否安全归来、是否勇敢及有没有伴侣跟随等详细情形,而当克劳狄奥宣称自己喜欢希罗时,培尼狄克却认为贝特丽丝除了脾气以外更为出色,当二人在彼此诘难却慢慢陷入众人设计时,他们虽然依旧诘难彼此,但是却私下里悄悄写信写诗互倾爱意,当二人得知彼此的爱情在众人的设计中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小心翼翼地确认时,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彼此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培尼狄克愿意为贝特丽丝的痛苦发誓去跟克劳狄奥决斗时,我们看到了他对于爱情的真挚和坚持。所以,他们的爱情历程更确切地说,是在他者建构之下,对自我情感的发觉和发现。

综上所述,虽然两对恋人在剧终都有着圆满的结局,但在恋爱抉择和恋爱态度上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原打算结婚的恋人缺少爱情,而本向往自由的恋人却落入爱情的牢笼。克劳狄奥对于希罗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于里奥那托财产的追求,希罗则是一个乖巧听话,顺从父权的中世纪女子,在经历过爱情考验的屈辱后,她成为另一个希罗,并再次嫁给克劳狄奥,这种豁达态度是看清世态人情,却难以反抗后的一种释然,一种妥协。原本自由开朗的贝特丽丝在恋爱中显得羞怯而扭捏,原本洒脱自信的培尼狄克也显得扭捏而真挚,但他们却在众人的虚假誓言和巧妙的爱情圈套中,认识到彼此的情感。

二、君臣间:不堪一击的誓言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我们不乏看到忠君爱国的武将,不乏看到以死劝谏的文臣,在西方历史中我们亦时常看到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骑士身影。诚然,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拥护,君主对臣子的信任与维护恰恰是最和谐的君臣交往。同时,我们也常常听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鸟尽,弹弓藏”的历史事件,听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臣子愚忠,听到“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政治悲剧。自古以来,对于君臣关系的探索便从未止步。信任与非信任的关系一直便是君臣关系的核心所在。那么,莎士比亚又是如何看待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呢?

君主对臣子的信任和维护,自古以来是忠臣名将誓死效忠君主的精神支撑。但是,在《无事生非》中,莎士比亚却通过了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对唐·彼得罗的态度,让我们认识到了即便是没有劝谏君主,即便是没有身处战场,即便是君主在帮扶臣子,但臣子对于君主权力的敬畏可能成为臣子对君主的帮扶不够确信的来源。当克劳狄奥委托唐·彼得罗殿下帮助他追求希罗时,他对唐·彼得罗的人品是信任的。但是,当唐·彼得罗一心忙着为克劳狄奥引荐希罗时,克劳狄奥却因唐·约翰和波拉契奥谈及曾听到唐·彼得罗发誓喜欢希罗时,失去了对殿下的信任反而认为殿下在为自己求亲,当培尼狄克意将克劳狄奥拉到一株杨柳树下,为他编织花圈来祭奠可能被唐·彼得罗抢去的希罗时,克劳狄奥开始坚信自己失去了希罗。而当培尼狄克碰到唐·彼得罗时,他也坚信唐·彼得罗偷走了同伴克劳迪奥的希罗。所以,唐·彼得罗作为他们的同伴,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怕爱情使得唐·彼得罗不顾友情的誓言;而唐·彼得罗作为他们的君主,他们更会畏惧于君主的强权而反抗无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在剧中,当唐·约翰及波拉契奥对克劳狄奥说唐·彼得罗要追求希罗时,克劳狄奥说:“永别了,希罗!”当培尼狄克对克劳狄奥分析希罗可能已经被唐·彼得罗夺去时,克劳狄奥说:“我希望他姻缘美满”;当唐.彼得罗准备与克劳狄奥分享已经帮忙追到希罗的好消息时,他神情显得落寞;当唐·彼得罗问及他为何不高兴,是不是害病时,他也只是说不是。而此时贝特丽丝说克劳狄奥吃了酸橘子,心头酸溜溜,恰恰暗示了克劳狄奥此时对唐-彼得罗抢走希罗的醋意。唐·彼得罗是他们的朋友,却也是他们的君主。在主君强权面前,他们对于唐·彼得罗帮助追希罗的友谊誓言并不完全信任,甚至他人的只言片语便使他们怀疑唐.彼得罗的热心帮助的用心并退却。君臣虽是朋友却尚且如此不信任,那么君臣若是血亲兄弟会不会有更多信任呢?

在第一幕第一场唐·约翰登场前,总督里奥那托便向唐·约翰求证,“你要是发了誓,您一定不会背誓”,同时指出了唐·约翰之前和唐·彼得罗之前出现过问题,目前重归于好,显然这个誓言与唐·彼得罗有关。而在同一幕的第三场在里奥那托家中的另一室中,唐·约翰和康拉德的对话,却显现出他的野心与背叛。“我宁愿做一朵篱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他恩惠的蔷薇;与其逢迎献媚,偷取别人的欢心,宁愿被众人鄙弃……”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唐·约翰不愿屈居唐·彼得罗之下的野心。“也许我可以借此出出我的一口怨气”。我们看到了唐·约翰背叛计划的伊始。当然即便是第一次没成功,他还是不愿放弃。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当唐-约翰问及如何破坏克劳狄奥和希罗的婚礼时,波拉契奥说他的计策“可以使亲王受骗,叫克劳狄奥懊恼,毁坏希罗的名誉,把里奥那托活活气死”,面对这样的计策,唐·约翰没有迟疑甚至对他的侍从说:“为了发泄我对他们这批人的气氛,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尝试。”此时的唐·约翰可以说是彻底地背叛了当初的誓言。朋友和手足尚且如此不信任,那完全没有其他联系的侍从呢?又是否能对主子忠贞不贰呢?

当然不会。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当唐·约翰因为自己的野心而闷闷不乐并和自己的侍从商量捣乱克劳狄奥和希罗婚礼的对策时,特别向侍从问道:“你们二人都愿意帮助我,不会变心吗?”两位仆人宣誓誓死为他尽忠。当他们一次计划失败后并打算继续捣乱时,波拉契奥向约翰宣称:“您只要一口咬定,我的诡计是不会失败的。”当仆人们的宣言还在读者的脑海中回旋时,我们却看到了波拉契奧在街边向康德拉炫耀自己计划得逞及一千块钱奖金的事情,而这事恰恰被路过的巡丁们听到了。唐·约翰的侍从们被抓到监狱中,面对审讯本打算守口如瓶的二人,在听到教堂司事说约翰亲王已经在早上逃走了的消息后,面对唐·彼得罗的审讯时直接和盘托出,供认不讳。所以,主子和侍从间的誓言同样也相互难以信任。

综上,从君臣誓言的内容及结果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绝对权威压力下,朋友间因爱情而不完全信任君主,兄弟间因野心而执意背叛君主,侍从和主子间的信任也显得那般凉薄。君臣间的誓言似乎不过是逢场作戏,随口一提般脆弱不堪。

三、父女间:一触即溃的誓言

在中世纪,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压迫下,而女子更是处于男权社会的压迫之中,普遍缺少自主性和独立性。希罗正是在这中世纪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她温柔善良,美貌乖巧,从不忤逆父亲的任何决定,包括恋爱关系的选择上。在第一幕第二场中,当安东尼奥告诉里奥那托手下有人听到唐·彼得罗喜欢希罗时,里奥那托说事情未得到证实前,先将其当作幻梦,同时去通知女儿准备一下应当如何回答。显然,希罗的父亲是一位行为谨慎的人。当唐-彼得罗跟克劳狄奥讲述帮忙追到希罗时,他说希罗同意了,他的父亲也同意了,并提到了现在只要选定日子结婚就可以了。显然,父亲在女儿的婚姻中有着最终决定作用。在这时,我们所看到希罗的父亲是一位谨慎而关心女儿的形象。但是,当女儿遭受诽谤,被他人说成不贞时,他与其他人一起逼迫希罗坦白自己莫须有的罪行。而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都觉得事情来得蹊跷,不住地劝说父亲希罗可能是被冤枉的。连培尼狄克都能想到正人君子也可能受到小人的欺瞒。而当初那般谨慎的父亲却在面对希罗被诬告时,仅仅因为他人的几句说词便坚定地相信希罗的不贞,甚至让她去死。绅士的言词固然可信,那女儿多年来的顺从乖巧又如何换不回父亲的信任呢?甚至连神甫都看到了希罗神色中含冤蒙屈的清贞,那关心女儿的父亲又如何看不出了呢?当得知希罗是被冤屈的事实后,他的父亲又说:“我要叫克劳狄奥知道他的错误,也要叫亲王跟那些破坏她名誉的人知道他们的错误。”此时,我们看到希罗沉冤昭雪后父亲态度的转变,此时他是一位为了替女儿讨回公道不惜拼上一切的父亲。而当唐·彼得罗和克劳狄奥来请罪时,一句误会,一句无心的错误便换得里奥那托的原谅。当他对克劳狄奥提出不能做女婿便做侄婿的要求而克劳狄奥没有迟疑答应时,他的怒气便已消耗殆尽。在里奥那托和克劳狄奥的和解过程中,和解显得那般平静。真正的受害者希罗并没有现身,反而继续听从父亲的决定,化身成父亲的侄女即另一个希罗重新嫁给了克劳狄奥。

谨慎的父亲在女儿受到冤屈时,不想方设法帮女儿洗脱冤屈,反而是让女儿去死;女儿沉冤昭雪后原本愤怒到不惜玉石俱焚的父亲却因为他人简简单单一句误会,一句无心的错误便轻易原谅了他人,背弃了自己的誓言。显然,这是一位功利的政治家,是满脑子一个父权至上思想的父亲,至于当初说希望女儿准备一下如何回答唐·彼得罗的问题,怕也是提前商定好的结局。女儿,成为父亲的附属品,女儿的爱情,当初也成为父亲玩弄权势的牺牲品。

恋人间的誓言,不可尽信;君臣间的誓言,不可尽信;父女间的誓言,也无法尽信。似乎彼此间的誓言不过是随口一句,敷衍了事的逢场作戏。这恰恰也印证了培尼狄克在剧作临近终了时所说的那句“人本来就是出尔反尔的东西”。一句话可谓道尽了人类善变的本性。

猜你喜欢
君臣父女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心是谓中》命论观探析
试论墨子社会政治思想中的君臣观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我心中的“父女节”
A Walk at Night
父亲:一座山到另一座山
学渣当自强
《史记》中说客的言语策略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