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童话 读出童话本味

2019-04-10 11:58何珊珊
学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文本解读童话

摘 要: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童话在儿童阅读中均占有重要的一席。然而,一线教师在解读童话时仍把握不准,导致童话教学没有童话味,学生对童话也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本文将围绕童话的文本解读浅谈几点思考,以期基于童话文体的解读能让童话教学为儿童精神成长提供养分。

关键词:童话;文本解读;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2-013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2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梅子涵认为童话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还有观察力、描述能力,甚至神态都有好处。

我观摩了众多童话教学案例,发现童话教学存在误区:有的教师把童话上成记叙文,教师纠结于生字词的学习,研读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也有的教师强调童话的道德教化,把童话课上成了思品德育课。这样的童话教学不但磨灭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更没有提升学生对童话的阅读能力。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童话的解读不准导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童话。

一、分类式梳理,洞悉其意图

梳理教材中的童话,我们发现童话在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一二年级以拟人体童话和科普童话为主。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比较缺乏,但充满好奇,科普童话能让儿童在读故事中轻松学到科学知识;温暖的拟人体童话能让儿童引起共鸣的同时开始发展想象力。

三四年级的超人体童话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爱幻想的天性,满足了儿童希望能够像童话故事里的人物一样拥有超能力,希望自己无所不能的心理需求。

五六年级的常人体童话则用一种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环境和幻想世界联系在一起,通过童话故事来映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象征性、讽刺性较强。

二、不厌百回读,发现巧构思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要去关注童话的情节设计。选入教材的童话有这样一些巧妙的情节设计。

(一)反复又反复的故事

反复结构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的结构。这种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只是情节构思上类似,但每次反复都会加入新元素或包含递进元素。同是反复结构,也有所不同。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先找谁借尾巴,都不会影响故事的发展,这样的反复称为并列式反复。《那一定会很好》就不一样,从一棵树变成手推车,再做成椅子,最后做成地板,这是层层递进的,不能打乱顺序,是递进式反复。反复的结构让读童话的人对童话中形象的印象逐渐加深,但为了避免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厌烦的情绪,反复的次数通常在三次左右。

(二)对比吸引人的故事

童话作者也善用对比表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如《雨点儿》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比;《巨人的花园》中巨人前后态度的变化,花园情景的变化等;《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与现实的对比等故事,都采用对比来展开故事情节,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四)无巧不成书的故事

《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认为,“童话艺术是幻想的艺术”,童话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幻想的产物,因此童话中就有许多作者安排的巧合。如《纸船和风筝》中小松鼠的纸船刚好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超人体童话中,那具有超能力的人物或者具有神奇魔力的宝物总是在关键时刻“巧合”般地出现,给予力量或点化他人。这些刻意安排的巧合,不仅推动情节发展,也让情节更加奇异夸张。

三、反复地触摸,品味妙语言

(一)形象化的语言

童话的语言是一种儿童化、口语化的语言。如《大象的耳朵》中小兔子和小羊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感叹词的使用,就像他们站在我们身边对我们说话一样。

(二)反复的语言

童话喜欢用反复的语言。如《猴子捞月亮》中“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这句话就分别经由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和众猴之口反复了多遍,体现了猴子们焦急的心情,连读者也开始相信故事里的月亮真的可能掉进井里了。反复的语言为言语生长提供了契机。教学时可以使用朗读、补写等方法,让学生把握反复的语言。

四、联系其主题,感悟其形象

台湾作家林良在《童话的特质》一文中谈到,童话中的形象都是“单一观念”的人物。比如,好撒谎的人,一天到晚“信口开河”,但在现实世界里,人的言行常受现实生活的修正。童话中拟人化的形象具有双重特征,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中小公鸡有礼貌、不听劝的性格和儿童相似。同时,小公鸡爱找虫吃,不会游泳,又是公鸡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

童话丰富的主题是通过童话形象传达给读者的,因此,童话让哪种角色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中老虎让狗熊播报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才把通知说清楚。老虎作为权力的化身,狗熊作为愚笨的代表,如果让两个角色互换,那显然是不合适的。

童话是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只有教师对童话解读准确、透彻,才可能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品出童話的味道,徜徉在童话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汪潮.不同文体教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阮美好.童话文本解读与习作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7(2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何珊珊(1986.1— ),女,汉族,浙江义乌人,小学初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文本解读童话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