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自动功能成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功能短期变化

2019-04-10 10:59杨志伟王刚卢华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梗死

杨志伟 王刚 卢华红

【摘要】目的应用心肌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AFI的实用性。方法选取初发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30例,利用AFI测量PCI术前、PCI术后24小时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局部梗死区域平均应变(TLS),同时与3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AMI患者PCI术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GLS和TL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24小时较术前GLS及TIS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I技术可快速定量评估AMI患者PCI术后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技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梗死;自动心肌功能成像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6-0539-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6.01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可引起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造成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传统超声心动图都是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来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然而LVEF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更科学客观地反映AMI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斑点追踪技术是可以作为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一个敏感的工具1,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通过心肌自动功能成像(myocardial auto funtional imaging,AFI)来评估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n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短期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以期能找到一种快速、准确且实用价值更高的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急诊入院的AMI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6~74岁,平均(55.4±15.6)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作,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AMI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狭窄>70%,并行PCI治疗放置支架,排除轻度以上的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超声图像质量差的患者。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2岁,平均(55.1±14.9)岁,均有超声心动图检查。

1.2仪器与方法:CE公司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

声仪,M5S探头,频率1.7~3.5MHz,设置帧频大于60帧/s,机器内置有定量分析软件。超声检查时间为AMI术前1天内和术后24h,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同步心电图,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超声动态图像,用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LVEF,同时调出AFI功能,取心尖四腔心动态图像,先在二尖瓣环及心尖部内膜处放置3个点,系统会自动包绕整个左室壁,包绕不满意可手动调节包绕线,使整个左室心.肌刚好被全部包绕进感兴趣区内,但乳头肌要排除在外,然后点击确定,之后再分别去心尖二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进行分析,最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左室17个阶段纵向应变的牛眼图(图1和图2见封三)。区域纵向应变(tritrial longitudinal strain,TLS)为缺血区域各节段纵向应变均值。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术后各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AMI无论是PCI术前还是术后24h,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LVEF、整体纵向应变(global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T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PCI术后24h与PCI术前比较仅TLS及GL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見表1。

3结论

AMI患者往往引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传统方法是通过测量LVEF来评估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并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发生节段性运动异常,然而LVEF在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时敏感性不够高,肉眼.观察更具主观性,因此寻求一种能快速、准确且实用的定量工具来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非常有意义。

斑点追踪技术是通过追踪心肌斑点信息来描述其运动轨迹,并用于定量评估心肌的功能,胡波等【3】研究发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估AMI心肌收缩功能变化,纵向形变的保留对心功能近期改善较重要,环向形变的保留是中远期心功能改善关键。龙曼等【4】研究发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快速直观地定量评估AMI患者局部梗死心肌的功能,并用于AMI患者PCI术后的疗效随访评估。王萍等【5】随访了一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行PCI治疗术后左心功能变化情况,发现GLS于术后6个月明显提高。

左心室心肌是由三层心肌纤维构成,斑点追踪技术获得的参数包括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应变及面积应变等,在室壁心肌三层结构中,心内膜下心肌对缺血是最敏感的【6,7】,而纵向应变主要分布于心内膜下心肌,故GLS可以较敏感地反应心肌缺血情况【8】,AFI是一项在机就可以实时测量的技术,主要用的指标就是收缩期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GLS。本研究的一组AMI患者经PCI治疗后短期内GLS和TLS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而此时LVEF改变尚不明显,而且AFI所得的牛眼图非常直观,因此,AFI技术在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随访中,用于定量评估左心室心肌局部和整体的收缩功能变化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洪玮,赵刚,韩鄂辉,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症状-球囊扩张时间对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功能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13(12 ):893-897.

【2】顾金萍,孙颖慧,商志娟,等.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3):227-231.

【3】胡波,周青,陈金玲,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与中远期左心室功能改善【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1 ):926-931.

【4】龙曼,邓敏峰,唐晓明,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4 ):324-328.

【5】王萍,刘勇,侯淑凤,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 ):50-53.

【6】June A,Steen H,Jesper M,et al . Diagnotic value of layer-speciic globallongitudinal strain during adenosine stress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J】.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7 ,33:473-480.

【7】陈小果,舒先红.超声心动图心肌分层应变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7):638-640.

【8】杨性安,余力,勾常龙.三维应变成像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13(7 ):504-509.

(收稿日期:2019-2-26)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梗死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这些疼痛可能预示心肌梗死来临
冠状动脉旋磨支架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CYP2C19和阿司匹林药物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尿酸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相关性研究
围手术期应用曲美他嗪对PCI术患者术中缺血事件及心肌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