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航天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2019-04-11 11:35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型号产品质量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随着军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实战化要求不断提高,自上到下面向产品的管理要求更加精细,从用户要求的输入到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必须都要按全要素、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同时,面对通用质量特性大幅提高、实战化提升的要求,以及技术跨越和产品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等问题,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必须探索、研究面向产品、面向对象、面向过程的产品质量保证管理模式,通过创新不断激发组织发展活力。

为此,各航天企业开展了加强自身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建设的探索,通过调研欧美先进的产品质量保证经验,同时结合当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现状,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质量保证管理模式。笔者针对某航天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品质量保证转型升级方案,并在某领域型号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推进方案

经调研,某航天研究院前期产品质量保证工作虽有一定基础,但仅仅是局部的,并不系统,且偏重于管理,不是全要素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指导型号及各单位开展具体工作;二是缺少独立的产品质量保证队伍,无法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主要要素的全覆盖;三是技术支撑机构还不健全,协调配套性不强,未能形成合力,且纳入型号研制流程独立发挥技术把关的作用不足。

为全面推进该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的转型升级,后续改革工作的重心应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合理优化现有资源,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可从完善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明确产保队伍人员职责与配置和组建专业技术支撑机构3个方面开展。

1.完善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

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应由研究院统一策划,分层次、全包络覆盖产品质量保证活动的各要素、各工作项目,具体可分为院级及型号级两大部分。

一是院级产品质量保证核心标准群。

产品质量保证核心标准群是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的基础和框架,一方面对研究院各级主要产品质量保证要素形成管控要求,带动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牵引信息化、工作转型、能力建设工作,推动工作转型和质量保证创新。

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保证要素相关标准、影响成败的外包产品的验收规范、外包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认证评价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控制规范、先进的质量方法与管理标准等5个方面内容。经过一年多策划与实施,目前研究院已发布核心标准群200项,后续将进一步围绕确保全院产品质量保证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及科学性逐步进行完善。

二是型号级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

型号在产品质量保证核心标准群的框架下,制定适合其自身研制特点的文件体系,作为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具体分为总体级、产品级2个层次文件,目前该体系并未有效建立,急需开展实施。

总体级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是型号产品质量保证工作的顶层要求,由型号质量保证大纲、通用质量特性保证大纲、物资保证大纲、工艺保证大纲、软件产品保证大纲以及型号各专业性大纲实施所需的支持性标准等组成。

产品级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是系统/单机承制单位实施产品保证工作的执行文件,由各单位根据型号级产品保证文件和单位产品特点,制定单位产品质量保证大纲或实施细则以及产品保证报告,如图1所示。

2.明确产品质量保证人员职责与配置

产品质量保证队伍的定位是面向产品,针对产品风险辨识与控制,围绕产品质量保证要素开展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并按节点对技术风险辨识与确认结果进行监督和把关。其主要职责主要有4个方面:

图1 型号级保证文件体系

顶层策划。学习、研究、领会领域内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保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组织建立型号级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建立型号产品质量保证具体作业文件,并结合型号任务特点制定型号产品质量保证顶层策划。

质量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外向客户和相关方宣传航天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质量文化的融合。对内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以及对质量管理要求、产品质量保证规范、技术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培训与技术交流,努力提高型号队伍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把关、监督和评价。参与型号研制,在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对型号研制进行把关和监督。对型号研制各阶段的产品质量保证工作进行评价,在型号转阶段、出厂等重大节点提出意见,对违反规定行为有权提出意见或否决建议。

固化、改进与创新。开展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和创新工作,探索形成并固化具有研究院特色的、适合领域研制需求的型号质量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和管理规范。

明确产品质量保证质量师队伍,将岗位职责落实到地,以负责产品质量保证要素的实施。产品质量保证队伍人员的建设应以型号及单位为依托,人员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在型号设置总质量师一名,全面负责组织推进型号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以及产品质量保证策划、组织实施工作。总体及分系统单位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型号副总质量师,总装厂设置型号副总工艺师,负责总体和分系统的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接受型号总质量师的业务指导。围绕产品质量保证的通用质量特性,元器件、材料、工艺、软件等核心要素设置主任质量师。各专业(单机)单位可按型号领域设置产品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型号领域产品质量保证策划和产品质量保证管理,可根据产品化原则设置;面向产品/专业,按需设置产品/专业保证工程师,负责产品/专业保证;总装单位设置型号工艺副总师,负责型号工艺保证工作。

3.组建专业技术支撑机构

图2 型号产品质量保证人员结构图

专业技术支撑机构是研究院前沿性和基础性专业技术研究的权威机构,也是型号产品质量保证的专业支撑机构。通过规范专业技术支撑机构的运行与管理,将其技术和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型号研制流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在产品质量保证活动中的技术支持和独立把关能力。

组建专业的技术支撑机构可以按照“立足现有机构、新建调整相结合,成熟先行、明确产保新职能、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整合现有院属单位资源,成立11个专业技术支撑机构。专业技术支撑机构与型号和单位的关系如图3所示,主要职责为:一是负责为型号提供先进的产品质量保证专业技术支撑,参与型号研制过程,发挥技术支持和独立把关作用,并按阶段和任务特点在重要节点提出独立评价意见,以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开展专业基础建设,建立相应产品质量保证专业标准规范体系和方法工具,解决型号重大或共性技术问题,梳理技术风险控制薄弱环节,改进完善相关程序、方法、工具;三是负责培养一支专业技术与工程经验兼备,高水平的专业化产品质量保证队伍,为型号配备专业产品质量保证主任质量师,支持型号研制、评审、检查、归零等活动;四是制定产品质量保证专业技术前瞻性发展规划,建立完备的产品质量保证专业技术体系;五是负责为型号研制队伍提供专业培训。

图3 专业技术支撑机构与型号和单位关系图

二、方案试点实施情况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该研究院在某领域型号进行了初步试点实施。通过在型号设立质量总师及部分专业副总质量师等岗位,带领相关产品质量保证人员确定了型号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编制项目及计划,完成了部分文件的编制。指导了具体人员在型号研制过程中产品质量保证活动的有序实施,实现了产品质量保证要素从组织策划到末端实施、过程监督到闭环改进的全流程覆盖。另外,将目前研究院已挂牌的软件评测中心、元器件可靠性中心及可靠性中心3个专业技术支撑机构赋予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职责,使其纳入型号研制流程,在型号的关键节点上出具专业的意见,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在产品质量保证活动中的技术支持和独立把关能力。该型号在推行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以来,圆满完成了多次飞行试验,并在极短的研制周期内顺利转入状态鉴定阶段,取得了良好成绩。

笔者针对某航天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转型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划方案,即以“完善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建立独立的产品质量保证队伍、组建专业技术支撑机构”3项目标为抓手组织实施,并通过某领域型号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续研究院产品质量保证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型号产品质量研究院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