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中的悲剧美学

2019-04-11 09:43荆红艳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

荆红艳

摘 要: 《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作者运用巧妙的叙事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悲剧的冲突贯穿全文。本文以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为切入点,论述了该作品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

关键词: 《春琴抄》 悲剧美学 悲剧冲突

一、引言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以《春琴抄》、《痴人的爱》、《细雪》等著名小说,随笔《阴翳礼赞》,以及《源氏物语》的现代语翻译等著作闻名于世,被誉为“大谷崎”。

《春琴抄》是谷崎的代表作,作品围绕春琴和佐助的故事展开,女主人公春琴九岁时患眼疾双目失明,男主人公佐助作为她的仆人,尽心竭力地照顾春琴的生活起居,并出于对她的崇拜之情忍耐春琴的苛刻任性并且甘之如饴。两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萌发了更多的情愫,当春琴被人毁容之后,佐助不惜自毁双目,将昔日春琴的美丽永驻心间。尽管两人缔结了主仆、师徒、事实上的夫妻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但至死都谨守师徒之礼。作者运用巧妙的叙事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悲剧的冲突贯穿全文。

到目前为止,众多的学者围绕《春琴抄》的女性崇拜主题和人物形象展开充分的研究,而对该作品中的悲剧美学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通过悲剧美学的相关理论,对《春琴抄》中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进行探讨。

二、《春琴抄》中的悲剧人物

春琴无疑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出身富家,自小聪颖,容貌端庄高雅,舞技、琴技出众,书画远胜兄长,却在九岁时双目失明。文中对于其失明的原因,推测是因为她妹妹的乳母嫉妒她深受父母所宠爱才刻意为之。一个美丽聪颖的女孩失明本就值得惋惜,更何况失明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家人的加害,这无疑增加了她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这次受害也会让春琴产生对家庭的不信任感,这恐怕是春琴一生不正式结婚、不抚养孩子的重要诱因之一。

失明后,春琴苦练三弦琴,终于成为一代名技师,却又被人暗害惨遭毁容。一个美丽的女人先后遭遇失明和毁容无疑是不幸的。其性格变得孤僻冷傲,甚至到了扭曲的程度,对待佐助严厉苛刻,甚至可称之为虐待。对于自己和佐助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囿于世俗和家庭义理,始终不肯承认,至死也谨守师徒之礼;对于自己和佐助之间的孩子,竟然冷漠地将其送人,爱情和母性对于春琴似乎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春琴在伦理的制约和现实的困境面前,只能是以自身的孤独和受难来执着于自我,抗拒强大的外部世界,但她仍在挣扎,甚至这种被动受难和逃避的过程就是一种叛逆与反抗。

关于佐助,尽管有很多学者认为无论是佐助的受虐,还是之后的自毁双目,尤其是因为自毁双目打开了春琴的心灵之门,其本人也甘之若饴,不应把其看成是悲剧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佐助身上也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佐助与春琴的关系开始于主仆,佐助的出身注定了其仆人的身份,这种不对等的身份和地位是难以改变的,无论是初始之时还是后来两人有了实际的夫妻关系,两人主仆之间的相处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春琴非常讨厌和佐助被视为夫妇,因此严格要求言语行动的细节都必须遵守主从礼仪,偶有违背,即使下跪磕头道歉也不轻易原谅;在恋人和夫妻关系上,佐助更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任由春琴左右,眼睁睁看着春琴将自己的骨肉送走,至死也没有公开过两人的恋人关系;在两人的师徒关系构建过程中,佐助更是承受了春琴异于常人的严苛,不仅会有严厉的语言责备,还会有严苛的体罚。即便佐助的技艺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他也恭敬并谦虚地侍奉春琴,一直强调他自己远不如师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佐助的学琴、自毁双目都看成是他向命运抗争、试图靠近春琴的努力,只是这种努力和尝试中混杂了太多的血与泪,就更加增加了佐助身上的悲剧色彩。

三、《春琴抄》中的悲劇冲突

《春琴抄》中的悲剧冲突集中体现在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两个方面。外部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当时社会制度的冲突之上。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存在着森严的身份等级制度。江户时代,为了加强对国民的统治,稳定幕藩体制,从而制定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在城下町,被称为”町人”。在商人中,有“主人”、“番头”、“手代”、“小僧”和“丁稚”的区别。即使在现代,大阪人也非常注重门第和财产。越是在大阪原来町人实力和地位高的地方,封建社会的习俗就越根深蒂固。因此,春琴与佐助两个人说话的语气和措辞上就有明显的不同,春琴对佐助说话时总带有一种蔑视的语气,佐助却对春琴毕恭毕敬。两人的暧昧关系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望族家小姐的春琴,对世代都是家奴的佐助,自然是看不起了。这是上春琴父母暗示婚姻之事时被春琴所断然拒绝,两人至死也谨守师徒之礼的原因所在。在个人感情与社会制度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春琴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感情。而这一选择,不仅毁掉了她自己的人生,而且牺牲了佐助的一生。

《春琴抄》中的内部冲突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心理矛盾之上。春琴对佐助的态度,就一直在依赖与虐待中之间摇摆。春琴双目失明之后,其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佐助的照顾,而佐助也确实尽心竭力,在太冷的时候,甚至将春琴的双脚抱在自己怀里为她取暖,对于这样一位言听计从的忠仆,春琴也经常故意为难。春琴在收佐助为弟子教授他三弦琴之后,也是动不动就横加斥责,无理刁难,甚至敲打佐助的头部。春琴与佐助之间的感情始终处于一种若即若离、亦明亦暗的状态。一方面春琴与佐助发生了事实上的夫妻关系,无论生活上还是感情上春琴对佐助都相当的依赖,一方面春琴又拒绝承认与佐助的感情,据佐助于千里之外。当双亲暗示要让两人完成婚姻之事时,却被春琴一口回绝,并声称自己终身不嫁,尤其对佐助这等人根本不予考虑。即使是和佐助有了孩子之后,春琴也是矢口否认,拒绝承认与佐助的关系。春琴对于佐助行为的各种矛盾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春琴复杂矛盾的心理。

佐助对于春琴的心理实际上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出于对春琴的崇拜和爱慕,甘于忍受春琴的一切刁难和虐待,另一方面在春琴被毁容之后,佐助却认为眼前真实的春琴是可怜的,他真正崇拜的是藏于自己心中的春琴形象。

四、《春琴抄》中的悲剧结局

《春琴抄》中佐助自毁双目后,确实打开了春琴的心门,实现了最大限度与春琴的接近,表面看来好像是个喜剧结局,但实质上此时佐助心中的春琴并不是现实中的春琴,而是记忆中的春琴。据泽照所言,佐助曾亲口说过,春琴早已不像从前那样趾高气扬了,看着如今的春琴佐助感到悲哀,难以接受春琴成为这样一个悲惨的女人、可怜的女人。在后来两人的同居生活中,佐助以现实中的春琴为媒介,侍奉和思念的却更多的是他记忆中的春琴。春琴因病去世之后就更是如此。

在春琴去世后的二十一年的孤独岁月中,佐助在心底塑造了一个与往昔完全不同的春琴,并且形象更加光辉。基于结局中佐助心中的春琴形象和现实的春琴形象有了很大的出入和偏差,笔者认为他们最后共度的看似幸福的时光,实际上也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另外,春琴和佐助先后育有四個孩子,第一个孩子被送了人,之后两人还育有两男一女,女儿一出生就夭折了,两个儿子也在婴儿时就被河内的农家所领养。春琴和佐助作为父母,由于条件所限放弃了履行养育孩子的职责,孩子们也因此拒绝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导致佐助在春琴死后,孤独地生活了二十一年,最终被弟子照顾终老。尽管佐助一直生活在对春琴美好形象的追忆之中,但这一结局从传统亲子伦理看,无疑是可悲的。

五、结语

《春琴抄》具备明显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带有明显的悲剧属性。其悲剧属性集中体现在悲剧冲突上。文中的外部矛盾集中体现在个人感情与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上;内部矛盾主要体现在心理和感情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方面,谷崎都使用了矛盾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就是把主人公心理、性格、行为等矛盾着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这种矛盾对比,正是构成悲剧的主要要素。

参考文献:

[1]宋二光.浅析《春琴抄》中佐助的悲剧命运[J].吉林教育,2011(26):16.

[2]李攀.“春琴”人物形象的矛盾性[J].青年文学家,2011(23):20-21.

[3]陈世华,桑丞,王煜婷.《春琴抄》主人公形象塑造的矛盾对比[J].名作欣赏,2011(03):61-63.

[4]戴玉金,吴光辉.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意识——以《春琴抄》为研究对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04-109.

[5]杨宁巍.中西悲剧美学的基本特征与差异[J].理论与创作,2011(02):106-109.

[6]刘振生.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创作的巅峰[J].名作欣赏,2011(24):94-95,143.

[7]裴永蕾,毛执剑.试论《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以女性形象为中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43-44.

[8]彭远.解读《春琴抄》日本传统审美与西方唯美主义的谷崎式融合[J].芒种,2016(02):39-40.

[9]买琳燕.《春琴抄》中的“钟摆式”唯美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1):74-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SK080)“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文学相互关系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