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路径研究

2019-04-11 09:43王李艳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王李艳

摘 要: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对于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难”现状、提高高职院校生创新创业水平、促进高校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分别从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个性素质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找出高职生创新创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创新创业 培养路径

一、问题提出

在“互联网+”及“双创”的现代背景下,各高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据调查研究,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约占5%,与发达国家的30%左右相比相差甚远,尽管部分大学生正在尝试自主创业,但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尚不乐观[1]。因此,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核心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

现在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多,但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缺少理论和实践研究。部分高职院校研究集中在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部分理工类、综合类等知名高校上,徐姗姗等[2]人的研究表明,对大学生的“双创”素质研究缺少更深入的实证研究。已有研究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高校为切入点。但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将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素质深入研究,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培养和创业素质的差距,扩大创新创业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于2018年5月实施,采用整群抽样对安徽省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问卷242份,回收238份,去掉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34%。本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大二、大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二至三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大二132人(55.46%),大三106人(44.5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专家咨询及访谈等方法,同时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调差问卷》。其中,问卷共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四个模块。对原始有效数据均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8.0forWindows进行录入与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整个数据统计样本中,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中的大二、大三年级的在校生,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对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业意识更强。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

1.创新创业知识结构情况

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高职生对创新创业了解的程度、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等。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创业均不是很了解,管理知识也是较缺乏,非常了解专业知识的很少,部分对综合知识不是很了解,详见表2。

2.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态度、创新创业承受风险压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从调查结果看,18.92%的高职生对创业非常感兴趣,36.7%的高职生对创业比较感兴趣,但是还有35.65%的大学生对创业不是很感兴趣。

就高职生创业态度看,非常赞同的占30.35%,一般态度的占59.36%,不赞同的比例比较少,约占10.29%,可见创新和创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直接参与创新和创业。从创业承受风险现状看,有些学生不愿意尝试创业。

3.“双创”个性素质现状

“双创”个性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思维、创业意识、评价与反思等。就调查结果显示,将近50%的学生认为创业一定要有创新意识的支撑,同时还有30%的学生持赞同的态度。就创新创业思维看,经常进行的占20.25%,偶尔会的占74.36%,从来不会的占2.15%。

4.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人机关系能力和开拓和发掘市场能力。研究发现,仅有9.56%的学生自认为已具备创业专项技能,有仅45%的学生认为只具备一点技能。人际关系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常擅长仅占5.85%,比较擅长占47.25%,不擅长占7.28%。就开拓和发掘市场能力看,非常擅长很少仅占2.65%,不是很擅长占56.74%,不擅长占12.18%。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高职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表现出受传统观念影响、创业意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只有21.1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创业。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家庭传统观念的干扰。

就大学生创业成绩看,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他们的就业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是家庭。对学生来说,父母经商的子女更易受到家庭的影响从而创业,而对大多数普通家庭,父母亲更想让小孩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不会让小孩冒险尝试,这样的话学生的创业意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北京高校学生调查中,家庭經济条件好的学生大学生创业能力更强[3]。

(二)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在当前强大的创业氛围下,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显著强化,但在形成完善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整体创新和创业氛围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对“双创”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4],同时教师“双创”动力不足,指导学生的方式单一且深度不够,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不够。此外,受到传统文化等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思考和创新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

(三)教学理念陈旧。

一些院校在创新和创业的理念上存在问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有创业意向学生的指导,这样就把范围缩小;还有认为其教学和一般专业课差异不大,开设较多的理论课程,但实践能力的锻炼较少[5]。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设置实践环节,还要注重教育理念的理性认知,因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实践能力,还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提出要求[6]。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尚未对创新和创业教育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保障体系不完善。

良好的制度体系对“双创”教育非常重要,不仅提供了教育的先导规范,还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保障体系可大大减少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受到的困难和阻力,同时可为学生指明创业具体方向和前进道路[7]。一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方法和制度、激励方式和制度不够重视,资金保障体系不合理,影响师生的创新动机和创业动机[8]。

(五)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创业需要学生抓住机会,还要有各方面的实力。当前国家引入多项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仍需要进一步培养。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自认为担任过学生干部、做过兼职就能力很强,其实缺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等。通过研究发现,这方面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双创”的选择,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6%的学生持有不确定的态度,而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满足。

五、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对策建议

针对学生“双创”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养成创业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一)转变家庭思想观念,培养创新创业个性素质。

家庭是坚强的后盾,在学生打算自己创业时,应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帮助,让他们走得更远,同时也要改变传统就业观,支持他们的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变大众化教育,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家长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有稳定满意的工作,但现实与之产生矛盾。现在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大数字化时代,面临就业压力,承受着就业和创业的问题。

(二)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受到实践平台的约束,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让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度提高,社会的支持度可以为学生创业带来良好的积极效应和社会氛围。通过积极宣传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创业成功典型成功人物,从而坚信创业信念;其次,社会应该促进舆论的作用,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等扭转就业观念,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最后,社会提供必要的措施来支持,帮助大学生提供基金支持、提供技术、市场调研、优化步骤、经营管理等方面营造优越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

(三)完善创新创业体制,建立创新创业知识机构。

专业教育为主,创新创业教育为实践应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的发展应渗透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现在国家要求加强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这是符合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这项任务的具体表现。因此,高职院校要倡导“以人为本”的创业理念,完善和创新相关课程和实践体系,实现“双创”与专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的“三融合”[9],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化教。

(四)提升个人创新创业素质修养,提高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和受益者是大学生创业者,学校“双创”教育的开展会让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大学生创业很盲目的现象,以后发展的重点在创新,大学生要认清自身创业的最初想法,不要盲目地跟从他人,合理规划自己的创新创业结合。所以,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更要明确以后发展方向,认真谋划,运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同时坚定创业梦想,利用有利的资源不断拼搏,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夏园.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高教论坛,2012(11):40-43.

[2]刘俊生,周明贵,刘小翠,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0):1183-1187.

[3]孙德刚,吴欣桐.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05):124-128.

[4]高国俊.选择与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实现的路径分析及支撑要件[J].高等农业教育,2013(03):69-72.

[5]刘碧强.公考热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03):11-16.

[6]陶思亮,林磊,刁静.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2(02):64-68.

[7]杨延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06):321-322.

[8]劉月秀,刘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广东农业科学,2012(06):170-172.

[9]余江舟.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03):44-45.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2017年省级质量工程资助项目(2017jxtd158);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重点资助项目(SK2018A101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项目(2017sk0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