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

2019-04-12 12:10谭冠堂吴柱奇蒙德爽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驻村贫困村

□谭冠堂 吴柱奇 蒙德爽

广西龙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90年前,邓小平曾在这里领导龙州起义、成立红八军。1986年,龙州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州县立足县情实际,以深度贫困村屯为重点,上下齐心、苦干实干,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成果。2018年 8月17日,龙州县脱贫摘帽,成为广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

“龙州县的工作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得了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在谈及龙州脱贫摘帽攻坚工作时如是说。

加强领导实责任

龙州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 “一线指挥部”作用,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同时,龙州县成立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九个专责小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建立健全脱贫摘帽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压实县、乡、村、帮扶单位及挂职扶贫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第一主任、帮扶责任人等主体责任,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体制机制运转顺畅,夯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根基。

产业扶贫强根基

龙州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促进群众稳收增收。

围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坚持物质帮扶“输血”和精神激励“造血”一起抓,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致富产业。目前已累计发放产业奖补17456户9050.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8525户33502万元。

另外,为强化资金保障,龙州县建立了项目实施跟踪督查问责通报、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等机制,推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乡级报账制试点等工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2015年—2017年,共筹集扶贫专项资金3.26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55亿元,县本级资金0.98亿元,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用于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龙州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采取产业委托、共同管理、风险分担、效益共享的模式,引导支持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程。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27家,带动贫困户9000多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此外,投入2536万元依托光伏发电企业实施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投入2350万元依托蔗糖龙头企业委托经营,确保了全县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

龙州市还组建了“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抱团发展促民增收。龙州县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产业核心引领作用,借助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结合线下和线上销售渠道,着力打造“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共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扶贫产业合作社151家,发展食用菌、火龙果、澳洲坚果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35个,带动5700多户3.2万多人实现脱贫。

易地搬迁实现双赢

龙州县依托边民互市区(点),建设边贸新城,配套扶贫产业园和公共服务设施,动员内地贫困户搬到边境0—3公里内定居,创新“易地搬迁+边贸扶贫+驻边守疆”模式,通过给予发放边民互市证,引导参与互市贸易,兑现边民补助政策,让搬迁户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稳边固疆的双赢。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化管理上,龙州县根据不同安置点的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居民安置数量大、条件成熟的县城城南、城北和水口共宜新区3个安置点,龙州县健全领导、工作、责任三大体系,紧抓思想转变、组织筹备、公正选举三个关键,强化经费、队伍、就业三大保障,把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目前,城南、城北和水口三个规模最大的安置点均已成立社区居委会,并选举产生居委会班子,已聘用物业公司入驻,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1947人实现就业,其中县内务工835人、县外务工1112人,实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目标。

绿色融合、生态扶贫

龙州县依托“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景区创A、乡村旅游等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系列工程,小连城、龙州左江景区获评AAAA级景区,板谭壮营农家乐等5家农家乐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县旅游扶贫覆盖率排全自治区前列。创新推广“观鸟经济”生态扶贫,发挥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穗鹛”等珍稀鸟类聚集优势,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建设观鸟基地,带动166户每户年增收15000元左右,得到自治区领导肯定。

政策兜底作保障

龙州县对未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农户进行重点核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同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3360元。截至2017年底,全县符合当地农村居民低保条件的5233户贫困户均已纳入保障范围,实现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此外,龙州县还抓实扶贫惠残工作。实施“有能力的扶持办、无能力的上门办、疑难杂症精心办、惠残特事特办、政策优惠及时办”扶贫惠残服务,把重度残疾护理补贴标准由50元提高到80元,让残疾人能康复、能就业。2 016年以来新增评定残疾人1863人,目前全县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数共8685人,享受重度残疾护理补贴2151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243人,2016年以来贫困残疾人口脱贫530户1969人。

在此基础上,龙州县深入开展五保户关爱行动,到五保户集中安置点和家中开展清洁卫生、节日慰问、聊天谈心,切实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问题,让他们安享晚年。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7752人次走访56983户,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龙州县完善了特殊贫困人口保障体系。现有县级福利院1所,乡镇敬老院11所,农村五保村31个,共有床位687个,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养老服务格局。

创新制度增效率

龙州县共选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573 名(不含乡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实现结对帮扶贫困人口、贫困村、非贫困村3个全覆盖,切实做到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党员干部不撤兵,实现了落实帮扶全覆盖。

龙州县还通过“马甲书记”亮身份,强化驻村干部管理,推行“照片上墙、马甲上身”,为全县57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统一定制马甲衫,印上“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姓名”;并将照片及职务、姓名、手机号码贴在农户门口墙壁上,亮明身份,走村入户,方便群众随时联系,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在此基础上,龙州县推行4项制度,增强扶贫工作效率。

——驻村夜访制度。坚持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带头每周到挂点联系村住一晚以上,着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攻坚贫困户缺项,推进重难点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县领导干部累计驻村夜访33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4000多件。

——微信群一天一报制度。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微信平台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很多重要事项只要在群内发出指令,便能迅速传达落实,一些疑难问题也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微信群“压”担子、“晒”进度、“摆”问题、“领”责任,推动全县上下形成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每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由县委、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分析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并就议定事项形成《龙州县脱贫攻坚一周工作要点》印发实施,相关部门每周就推进事项形成书面汇报。截至目前已召开50次;

——半月汇报会制度。每半月由县委书记主持,以视频会形式召开垂直覆盖到县到乡到村的脱贫攻坚汇报会,及时传达各级脱贫攻坚精神,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讨论存在问题,明确目标方向,狠抓工作落实。

干部带头鼓干劲

此外,龙州县以老区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指示,涌现出了马天冬、唐优能等一批优秀扶贫干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一月一评先”、争创“红旗村”等评优活动提升干部精气神和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龙州县各级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紧紧聚焦“两率一度”,坚持大声干实干。首先是反复排查,努力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对照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和自治区“八有一超”标准,对“十二五”以来的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对贫困户错退、漏评、错评等情况进行反复核实,严格按照程序应纳尽纳、应返尽返、应否尽否。2016年以来共实施4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认定返贫退出户95户316人,“应纳尽纳”271户767人,基本实现错退率、漏评率清零。其次是想方设法,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龙州县推行网格化管理小组成员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和屯长组成,一组三至四个人,以屯为单位,每个网格小组负责包干一个屯,对全屯所有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进行细微管理,并以网格化开展“四个一遍”、贫困户脱贫“双认定”、脱贫励志电视夜校等工作,确保了脱贫摘帽各项工作精准、高效、有序推进。

通过创办脱贫励志电视夜校、开展领导干部驻村夜访、村屯群众代表恳谈会、党群联谊文体活动等活动,加强群众感党恩教育。全面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大宣传等行动及“六看一听”活动,围绕群众诉求大力实施暖心工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驻村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