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家族遗传性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研究

2019-04-12 01:36王士良钟华陆梅娟宋国华章晓梅林敏杨胜良钱敏才
浙江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

王士良 钟华 陆梅娟 宋国华 章晓梅 林敏 杨胜良 钱敏才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保守蛋白,其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有关[1]。在非炎症情况下,人体内正常的血清CRP水平极低,很难检测出;但是在炎症最初的24~48h内,肝脏会大量产生CRP并分泌至血液循环中,使血清CRP水平提高2 000倍。近期研究表明,在慢性炎症条件下,人体内CRP水平会轻微增高,并维持在3~10mg/L[2]。研究人员已发现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过程,目前关于慢性炎症与抑郁症关系的假说主要有2个[3]:一是慢性炎症所导致的神经病理变化可能诱导了抑郁症的发生,而血清CRP水平上调与抑郁症发病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二是慢性炎症所导致的CRP水平上调,通过不明机制,最终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尽管目前学术界投入了大量精力去试图精确描述抑郁症与CRP水平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但由于抑郁症患者个体差异过大,仍无法得出统一结论。有研究发现,C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变异率和家族遗传性抑郁症(familial inheritance depression,fDEP)的发病率都大约为40%[4]。此外,在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CRP会影响抑郁症发病的基因通路[5]。并有研究发现特定的CRP SNPs可能会影响血清CRP水平[6]。笔者通过研究fDEP患者的CRP SNPs来进一步探讨CRP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精神科确诊为抑郁症的男性患者60例作为fDEP组,年龄(45.09 ±8.12)岁;BMI(25.31± 5.01)kg/m2。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7分;(3)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名家族成员有抑郁症病史。排除标准:(1)患有慢性肝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分裂症及其它慢性炎症性疾病。(2)长期使用胰岛素、糖皮质激素或者减肥药。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男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47.85±7.23)岁;BMI(26.64±4.22)kg/m2。两组间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纳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CRP单抗包被的聚苯乙烯珠子(日本Woko公司);DNA分离提纯试剂盒(美国QIAGEN 公司,Cat No./ID:69504);高通量分析仪器(美国罗氏公司,LightCycler 480);化学分析仪(美国Abbott公司,Architect c16000)。

1.2.2 标本采集 两组受试者禁食8h,且在无大量运动12h以及无酒精摄入24h后抽取肘静脉血40ml,分置2根试管。第1管20ml血样用于检测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第2管20ml冷冻后进行DNA分离提纯。

1.2.3 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检测 采用化学分析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CRP时将CRP单抗包被在聚苯乙烯珠子上,使得CRP抗原富集并增强检测灵敏度[7](可以检测0.175~1 100mg/ml的CRP)。检测结果以对数转化形式进行标准化。

1.2.4 DNA提取和基因多态性检测 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分离并提取冷冻血样标本中的DNA。CRP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1q21-23),包含2段外显子。通过使用Tagger algorithm和HapMap genotype(中国)的数据库进行分析预测,本研究选定了5个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CRP SNPs多态性位点,包括rs3093059、rs1417938、rs1800947、rs1130864和rs1205位点,见图1。所有受试者的标本均采用高通量分析仪器进行SNPs的基因型检测,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不同基因型的计数统计(LightCycler 480 software release 1.5.1.62 SP1)。

图1 CRP蛋白的基因区域结构图和5个SNP位点的位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v15.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及Welch校准。CRP基因多态性分布采用χ2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准。不同CRP SNPs组间的血清CRP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Tukey后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fDE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间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CRP SNPs的比较 rs1417938位点的A等位基因以及rs1205的C等位基因,其出现频率在fDEP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此外,rs1800947的GG/CC比例也在fDEP组中明显增高。另外2个常见的SNPs分布在两组中并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不同CRP基因型受检者血清CRP水平的比较rs1205的低频等位基因型CC(fDEP组20例,健康对照组4例)和rs1417938的低频等位基因型AA(fDEP组26例,对照组2例),均可以显著上调血清CRP的表达水平(均P<0.01)。此外,rs1800947位点的低频等位基因型CC(fDEP组4例,健康对照组16例)显著下调了血清CRP水平。详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检测了fDEP患者和健康对照的人口统计学指标以及多种生理生化和炎症指标,结果发现只有血清CRP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即血清CRP水平在fDEP患者中显著增高。此外,笔者还发现了3个CRP SNPs位点的亚型分布与fDEP发病有关,且并未受到受试者年龄以及生理状况的影响。

表2 两组CRP SNPs的比较[例(%)]

表3 不同CRP基因型受检者血清CRP水平的比较

目前很多关于CRP和抑郁症的研究结论仍有争论。Luciano等[8]通过两组排除年龄和性别的同期群分析研究中发现,抑郁症伴随的情绪症状与CRP SNPs分布在老年人中呈正相关;rs1800947的不同等位基因表型与抑郁症有中等程度的关联性。Almeida等[9]在3 700多例70岁以上男性中展开的研究发现,rs1205的等位基因表型与抑郁症发病相关。此外,还有一组研究表明CRP基因的特定单倍体多态性与血清CRP水平和抑郁症发病呈正相关[10]。这些结果均提示,特定的CRP SNPs可能与抑郁症发病相关。

考虑到患者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可能导致了既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目前学术界的共识停留在特定的CRP SNPs可以调节血清CRP水平[11-14]。比如,rs1205的CC等位基因被发现可以上调血清CRP水平[15]。在本研究中,笔者同样发现rs1205的CC等位基因以及rs1417938的AA等位基因可以显著上调血清CRP水平,这个结果与既有研究相一致。同时笔者还发现rs1800947的CC等位基因表现出了明显下调CRP水平的趋势。尽管详细的机制仍然不明确,笔者推测这种调节可能与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条件相关,也就是说,上述几个SNPs位点有可能发生在CRP基因的表达调节区域。

基于上述结论,并考虑到抑郁症和CRP SNPs均有40%的可遗传性,本研究探讨了可遗传性CRP SNPs是否可能通过上调血清CRP水平从而影响了抑郁症的发病。本研究结果发现,rs1417938的A等位基因亚型,rs1205的C等位基因亚型以及rs1800947的G等位基因亚型均与fDEP的发病有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特定的CRP SNPs分布可能导致fDEP发病。考虑到在多数可遗传的疾病中,遗传因素要比散发性的环境致病因素占据更大的比重,本研究结果高度提示CRP SNPs可能会导致fDEP的发病。

当然,本研究的缺陷在于未能找出阐明CRP SNPs能够调节血清CRP水平的机制直接证据,这就导致只能依靠现有文献来推断rs1417938和rs1205的低频等位基因确实可以上调血清CRP水平,从而很难排除CRP SNPs可能通过其它原因导致抑郁症发病,并继而诱导CRP水平增高的可能。但是,本研究发现特定的可遗传CRP SNPs的分布频率在fDEP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这些CRP SNPs都伴随了血清CRP水平增加。这个结果高度提示CRP SNPs与抑郁症的发病有相关性。此外,本研究结果同样发现fDEP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个结果提示血清CRP水平升高也可能与抑郁症发病相关。考虑到最新的研究提示[16],血清CRP水平上升,可以通过特定基因通路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笔者推测特定的CRP SNPs很有可能导致了血清CRP水平增高并因而诱导了抑郁症发病。总之,血清CRP水平增高很可能是fDEP的一个发病机制,并为抑郁症的发病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
Pd改性多活性位点催化剂NH3-SCR脱硝反应机理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基于网络公开测序数据的K326烟草线粒体基因组RNA编辑位点的鉴定与分析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种改进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提取方法
爱笑不爱笑,基因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