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天津临港区域为例

2019-04-12 05:23天津临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期
关键词:临港城市绿地台账

文/天津临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闻 铁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建设体量逐年增长。城市绿地建设也不例外,建成面积在不断增加,2007-2016年,净增加面积超过107万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累计提高5%。城市绿地是“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其特殊性决定了建成后仍需投入大量资源精心维护管理,方能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及社会效益。但建设结束后,因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城市绿地退化的情况时有发生,降低了城市绿地应有的效益,故客观分析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宜的管理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保持并提升城市绿地质量、保证其发挥应有效益的关键。

1 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利环境导致植物短寿、绿地退化

不同于自然适生环境,处于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植物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受城市热岛效应、土壤瘠薄、大气污染等诸多不利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到抑制,如不能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养护管理,适时满足相应生长需求,使其逐渐适应城市环境并增强抗逆性,极易因园林植物长势弱或死亡导致景观效果逐年退化。

1.2 绿化养护无行业准入标准

因城市绿地养护去行政化时间短,市场化运行尚处起步阶段,程度不高,无评价及准入标准。园林行业内专门从事绿化养护作业的企业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以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施工型企业,品牌效益不明显,难以起到龙头引领作用。此外,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规范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低造成低价竞争现象普遍,无行业准入标准造成企业养管作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作业单位管理松散、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低、质量标准不高、投入意愿不强、品牌维护意识差,从而使绿地景观效果逐年退化,甚至失去生态、景观功能。

1.3 管理经费紧张且浪费现象普遍

不同于风景区、居民区等绿化类型,城市绿地具有公益性质,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收入来源,但其养护管理又存在矛盾:一方面,因养护管理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承担,投入水平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普遍出现重建设轻养管现象;另一方面,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当、作业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养护费用未应用于养管核心工作,造成资金浪费。

1.4 养护质量及评判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有国家和地方性园林绿化养护规范等指导性文件宏观全面,但对不同地区及其绿地类型的具体情况、管理细则及实施技术要求针对性不强,质量标准不明确,普遍存在园林绿化行政主管单位与养护作业企业因双方利益诉求差异而对规范文件有不同解读,导致双方对养护管理质量评判标准不一致。

1.5 绿地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资产,一般仅在工程建设完成时被盘点。不同于其他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城市绿地是唯一具有“自然生命周期”的设施;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人为损伤等诸多因素都会使实际的绿地资产情况发生频繁变动;城市绿地内的植物、设施相对庞杂、不易梳理,故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资产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

2 天津临港区域绿地养护管理探索

2.1 绿地现状

天津临港区域地处天津东部滨海区,隶属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是以发展装备制造、粮油加工、口岸物流三大支柱产业,兼具生活配套,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功能新区,区内现有市政配套城市绿地面积超过500万m2,涵盖市政道路、开放式公园、防护林、沿河等绿地类型。

2.2 做法及经验

为推动临港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向正规化、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迈进,实现管理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天津临港区域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有针对性且适用本区域的绿化养管经验,确立了临港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推行了一些典型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关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化体系管理文件,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使临港绿地管理的实践性工作得以制度化、标准化、模式化。

2.2.1 利用技术手段保证绿地景观可持续

长期观测处于养护管理阶段的城市绿地发现:各类绿地植物因影响因素不同而出现生长过度的“增生”现象及生长不良的“衰退”现象,城市绿地内植物种间长势失衡,影响了绿地景观效果正常呈现,加速了既有园林景观设计碎片化。对处于养护阶段的城市绿地,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及处理措施,综合施策,确保植物种间长势均衡,保证城市绿地景观可持续。

1)压制修剪 为杜绝强势树种侵占其他因生态习性及耐受性限制而长势偏弱植物的生存空间,解决绿地植物品种单一导致的景观不可持续问题,临港区域在对绿地植物进行长期连续长势观测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在绿地内部分植物品种较同一或相邻空间其他类别植物产生压制性“增生”迹象之初,即通过压制性技术措施加以纠偏,制定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如:每年在生长季观察刺槐、金银木、金枝槐等树种是否因长势过盛对群落内植物造成遮阴、欺占生长空间等情况,达到规定程度时,及时在休眠季或生长季进行压制性修剪或适当间植,以保证城市绿地内各类植物均有适宜的生长空间(见图1),此类措施大幅减少了绿地升级改造对植物景观调整的纠偏机率。

图1 金枝槐压制性修剪前后效果对比

2)减量剔稀 因天津临港区域地处北方围填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其他地区移植而来的苗木普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不适应现象,且在移植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长势较弱,故在绿地栽植过程中适度密植成为一种快速凸显景观效果的建设手段。此类做法会造成未来植物适应环境正常生长后,因栽植密度过大而造成生长空间局促、植物生长被抑制甚至死亡等问题。自2010年,临港区域就采取建设与养管联动的方式,对养护管理的绿地采用减量化处理:提前观察,在保证原地块植物达到较好丰满程度的基础上,以1/3~1/2的数字比例及时清点栽植密度过大的苗木数量,制定间植剔稀计划,于栽植季节迁移或间植部分乔、灌木作为工程及养护调整用苗,减少苗木采购费用,使原有绿地植物数量减少,保证植物的生长空间及绿地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

3)选种替代 城市绿地植物因生长多年而致林冠规模扩展及密度加大,林下遮阴导致光照不足,林冠内的地被草坪退化,呈现“黄土露天”现象,严重影响绿地景观效果。为解决此类问题,临港区域通过多年试验性种植,选取花色、适应性俱佳的1~2年生及多年生宿根草花进行播种,取代原有退化严重的草坪,典型品种包括:委陵菜、二月兰、百日草、天人菊、荆芥等(见图2)。在加强“摘花”管理、延长花期的基础上,制定各品种分时段的播种方案,人为间隔开花期,基本达到区内绿地“三季有花、常开不败”,解决了林下草坪退化的问题,丰富了植物群落层次,提升了景观效果。

图2 调整地被前后效果对比

2.2.2 加强管理,保证绿地质量持续向好

在构建临港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模式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在充分分析影响绿地养护质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强养护管理者的专业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养护质量。

如图3所示,目前影响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合理足额的成本投入、高度匹配的技术水平及严格有效的监督检查。与绿地质量标准要求匹配的成本投入是保持绿地质量水平的必备条件,成本投入与城市绿地养护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加大成本投入有利于提升绿地质量;管理者技术水平直接作用于成本和质量控制,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在合理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达到应有的养护标准;合理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既可保证养护资金足额有效投入,又可保证养护质量标准持续稳定。因此,临港区域在推行绿地养护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并非专注于某一方面管理工作的加强,应认真梳理养护成本、技术水平及监督考核3个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统筹考虑制定提升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的系统性管理方案。

2.3 管理绿地资产

城市绿地是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的一部分,在以往的城市资产管理中仅将绿地面积及建设费用作为资产管理登记项目,纳入资产管理台账,但对绿地内植物及附属设施未有详细记录。在养护管理阶段,针对城市绿地资产情况变化应进行资产盘点,以往因工作量大、信息不全面、原始数据匮乏等原因,难以时时更新、账实相符,造成了绿地资产的消涨无账可查,绿色植物的直接经济价值无法直观体现。临港区域为全面加强城市绿地资产管理,摸清家底,针对城市绿地资产管理,形成并推行了一套较实用的管理办法。

通过盘点城市绿地资产,对绿地进行全面测绘并形成成果,在确定范围及面积的基础上,以8000~10000m2为基本单元对绿地进行分片划块,设置标识编号后,逐块对绿地进行地上物全面清点。通过建立城市绿地资产台账,编制形成针对地块、区域及整体的三级台账,厘清城市绿地面积、植物、园林建筑及附属设施数量,确保资产情况清晰详实。

图3 影响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杜绝破绿迁移、植被调整等对资产台账准确性产生的影响,确保绿地资产台账的动态调整,临港区域在城市绿地分片划块的基础上,以地块为单元进行制度化管理,利用专用表单及时记录植物和设施的迁入、迁出及核销情况,实现迁移、核销情况可追溯,在月末更新三级台账,在季末更新二级台账,以半年为期更新一级台账,确保资产台账的及时更新,实现账实相符。

3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未来发展

临港区域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化模式推行的基础是行业现有平均生产力水平及技术水平,对未来可能大规模使用专业机械及新型技术工法考虑不足。考虑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应更多引入先进作业设备及技术经验,提高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先进性,完善管理体系的标准及管理内容,使之更适应先进的技术作业手段及生产力水平。

临港区域城市绿地养护标准化模式管理方式仍停留在以人力管理为主的水平上,尚未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作为核心管理手段,具有耗时耗力、管理投入大、管理时效性差等问题。因此,未来应以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依托,借助信息化手段,加速构建数字园林软件平台,建立绿化基础数据库,形成园林绿化动态网络监测体系,拓展数字园林公共服务方式,依托大数据提升城市绿地养护的管理水平。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对建设完成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综合运营管理成为各级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持续建设产生的巨大存量迫切需要绿化从业者提供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地养护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在此形势下,临港区域对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养护管理质量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形成以养护管理标准化为核心,以技术应用、成本控制、能力建设及监督检查为载体的体系化管理模式,具有先进性。

未来的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必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高质量方向发展,管理理念将由修复性养护转为预防性养护、由滞后型养护转为适时型养护、由粗放式养护转为精细化养护,临港区域建立的城市绿地养护标准这一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临港城市绿地台账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上海临港的海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