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模式实践研究

2019-04-13 04:55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朱希燕
天津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倍数因数目标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 朱希燕

建设和谐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和谐课堂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师生之间能够友好地交流沟通,还包括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和谐课堂涉及的层面非常广,不仅仅局限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设。

一、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主要特征

(一)师生关系和谐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为了能够体现和谐的特征,首先要做的必须是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对成绩较差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比较反感,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旦弄僵,学生就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也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反感。所以在和谐课堂班级构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造。

(二)学生学习兴趣高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知识结构体系较为复杂的科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方式,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氛围融洽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学生会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

(三)教学效率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将创新性思维引入课堂,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从而渐渐在整个班级中都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思考当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模式实践研究

(一)教学目标为背景的和谐课堂打造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航标,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方向的一个总体的概括和规划。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迎合教学实际,需要和班上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契合。因此在构建和谐班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应教学的发展,适应每一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例如讲授《因数与倍数》这一节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因数的概念以及倍数的概念,同时还需要学会应用因数和倍数来分析某个除法算式中哪个是因数,哪个是倍数,以及能够顺利地写出不同的数字的因数和倍数。但是长篇大段的教学目标很容易让学生摸不着方向,让学生无法认识到本次教学中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是什么,无法有的放矢地去学习。为了构建和谐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归类,首先是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以除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够初步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分辨出哪一个是因数哪一个是倍数。还必须以某一个数字为例,比如36,指导学生将36的因数直接口头表述出来,随后再以乘法为例说出某个数字的倍数有哪些。其次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训练学生在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出某一个数的因素是多少,以及该数的倍数是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辨别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说出某个数的因数有多少个。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判断某两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将教学目标清晰地归类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次教学的基础知识是什么,能力提升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二)交流沟通促进和谐课堂的打造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喜欢表现自己,显摆自己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他们很喜欢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虽然有时候,会影响课堂纪律但是我们应该要将学生这种好动、喜欢表现的特点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之间,以学习内容为主题展开学习交流活动,或者让学生和教师共同以学习为主题进行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同样在讲授《因数和倍数》这一节的知识时,为了强化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理解,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教学情境。在讲授《图形的认识》时,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旋转和平移,教学的过程可以用教师和学生共同表演小游戏的方式展开,首先,教师叫三位学生上台,教师自己在原地做出一个转圈的动作,而另外三位同学则应该做出相反的动作,也就是平移的动作,如果其中一位同学做错了,那么将会得到相应的,比如回答教学问题之类的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交流合作,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探究学习问题,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进而构建和谐课堂。

(三)通过课堂情境,营造活跃气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阳光、富有朝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祖国的花朵,我们要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健康地成长,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知识传授的内容和深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倾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关于圆的知识时,圆这个图形学生在生活中见过非常多,很多学生玩的玩具都和圆相关,仅以一个实物,或者利用PPT 展示圆的图片,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进行学习,我在教学前了解到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赛车类的比赛,于是将某次F1方程式赛车的比赛视频引入课堂,学生一看是赛车的比赛视频瞬间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随后我切换镜头,将镜头对准赛车的轮胎,让学生从赛车的轮胎转动来分析,轮胎是否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对于该问题学生可以做出否定的回答,随后我又继续提问:想一想为什么大轮胎的赛车普遍跑得比小轮胎的赛车要快呢?学生对于该问题陷入了沉思。我联系生活又向学生展示一段小自行车骑行,和大自行车骑行的视频,视频中两个人骑自行车的方式都不一样,骑小自行车的人的脚踩踏板的频率非常高,而骑大自行车的人慢慢悠悠地骑,却还能够和骑小自行车的人并排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本仅仅只是一个不是很起眼的生活实例,但是联系数学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就成了学生乐于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知识来解答该问题。通过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教学情境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再结合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让课堂充满着学生思维的火花,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打造和谐班级。

三、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的小学数学和谐班集体构建,探索和谐课堂教学的构建方法,从和谐教学目标的建立、促进教学交流沟通的方法、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从而意识到和谐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每一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努力探索和谐班集体构建之策略。

猜你喜欢
倍数因数目标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