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医的师徒传承

2019-04-13 02:41
特别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华佗医术传授

中医之发展,师徒授受、传承进步,有着光辉的历史、优越的传统,特别隋唐之前,学校教育尚未发达,中医学术的继承、发扬、创新、进步主要靠师徒传承。

扁鹊

中国历史上的中医第一名家当推战国时期的秦越人,人们誉之为扁鹊。秦越人少年时代为人舍长,有一位舍客名叫长桑君,经常住在秦越人的客舍。两人相互敬重,如此交往观察十多年。有一天,长桑君约秦越人私坐,谈话间,长桑君告诉秦越人:我有禁方(富有特效的医学方术),现年已老,想将这些技术传授给你。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轻易将禁方泄露他人。秦越人郑重承诺。

长桑君取出怀中禁方,尽予秦越人,便消失不见了。秦越人非常认真研读禁方,以此视病,能尽见五脏症结,从此更精脉诊,医名鹊起。秦越人得师长桑君之传,对传授弟子也十分重视,他的弟子有子阳、子豹、子同、子明、子游、子仪、子越、子术、子容等,都能很好地继承老师的学问,在抢救虢太子尸厥症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各施其术,取得了成功。

淳于意

淳于意原本是一位齐国管理粮仓的地方小官,他在回答汉文帝“受学几何岁”时说,“自意少时,喜医药”,但“试之多不验。至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得见师临淄元里公乘阳庆。谓意曰……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

当时,公乘阳庆已70多岁,膝下无子,认为淳于意品学皆好,极其喜爱这位后生,悉以禁方授予,并将自己的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的技术,全部传授给淳于意。淳于意十分高兴,答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淳于意已能掌握老师的学识,为人治病,判断疾病预后,多获效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术,他又拜师公孙光,公孙光将自己的医术悉数授予淳于意,淳于意的医术明显长进。

淳于意秉承老师遗风,也十分重视传授弟子,名医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皆得淳于意之学。“宋邑,臣意教以五诊岁余;济北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臣意教以经脉……淄川王时遣太仑马长冯信,臣意教以案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高永侯家丞杜信,喜脉来学,臣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二年多;临淄召里唐安来学,臣意教以五诊上下经脉,奇咳,四时应阴阳重,未成,为齐王侍医。”

郭玉

郭玉是东汉时著名的医学家,精针灸,曾任和帝(公元89年~104年)时期的太医令丞,以医术与胆识深为和帝赞赏,在民间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郭玉医术高明,品德高尚,无论患者贫富贵贱,皆一视同仁。

郭玉的医术品德由何传承而来的?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玉少时师事(程)高,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可见他的学识、品德,乃承继程高的传授。

程高,立志学习医学时,闻隐士“涪翁医术高超,寻访多年,遂得其传”,从而成为一名医。涪翁是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隐姓埋名的老翁。平時,他垂钓于四川涪水以为生,人皆不知其姓名,尊称为“涪翁”。

每当涪翁遇到有疾病者,即给予针灸,或服以方药,病人疾苦往往应手而愈。他治病救人,不论贵贱,从不贪图报酬,皆全力救治。程高闻知其名,寻访多年始以真诚而得到涪翁的传授。

华佗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三国志》亦作同样叙述,但均未见明言其师姓名,甚为遗憾。但“游学徐土”不正是告诉我们华佗师事徐土的众多先贤,得其传授而名显于时吗?

虽然华佗之师授不知其名氏,但他的徒弟却个个知名,如“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及李当之,皆从佗学”。吴普疗病依准其师,多所全济,甚得师赞赏,其著作《吴普本草》等对后世很有影响;樊阿继承师之针灸,名闻于时;李当之,少通医经,得师传,尤经本草,著有《李当之本草经》。

长桑君传秦越人,公乘阳庆传淳于意……对于传授医术,老师们都十分审慎,经长时间观察,认为其徒人品智能等均十分可靠,才愿以禁方授之。这种其严格、严肃、审慎的考察方法,的确令人敬慕。

师徒传授是十分优越的继承与发扬模式,至今还不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医学教育的学校教育也应当借鉴师徒授受的模式,弃其不足,发扬优势。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华佗医术传授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传授技艺
华佗学医
文化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