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记忆塔前小镇

2019-04-15 07:46苏芳杰
就业与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稻浪凉亭鹅卵石

文/ 图 苏芳杰

塔前是个安逸宁静的小镇。依稀记得在2012年的夏天,我连续加了几天班后,身心疲惫,于是周末约了两个要好的同事到郊外乡野走走,放松一下心情,第一次来到了塔前小镇。

南平市区的汽车站有到小镇的乡村巴士,巴士不大,可以容得下二十几个人的样子,坐车的大多是到塔前镇的村民。不时有下车的村民,也有上车的村民,上下之间不知不觉带走了城市的喧杂与繁忙,带来了乡村的恬静与安然。巴士里不时有老农点上一卷焦烟,夹杂着初夏似曾相识的乡土味道,温馨而自然。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巴士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在睡意迷糊中,车子在靠沿溪的一家小杂货铺门口停住了,这是巴士的最后一站——塔前小镇。我们跟着几个零零散散的村民下了巴士,环顾四周都是看不见底的青山,耳边不时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和鸡鸣犬吠,感觉一下子到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小镇安详宁静,一条不大不小的老街把小镇分成了两半,小镇应该是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建筑还保留着那时的特色,革命标语、口号在街头巷尾若隐若现,好像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上的行人零零散散,年轻人大多到城市里工作生活了,留下几个老幼妇孺平静地过着日子,百货大楼门前摆放物品的柜子斑驳而沧桑,摆放的物品隐隐约约蒙着一层灰尘,显然是少有人问津。

小镇旁边是一条小溪,显然这几天是下过雨的,溪水显得有点混浊,小溪不是很大,但是饱足了附近山上汇入的山泉、雨水,显得格外的欢悦,溪水叮咚清脆,拍打着河床下的鹅卵石,鹅卵石若隐若现不时激起阵阵水花……

老街的尽头是一座八角凉亭,凉亭沧旧古朴,有几个小孩嬉戏其间,石栏椅上坐着带小孩的妇人,安详满足地看着嬉戏的小孩,不时呵斥几句,打断玩过头的嬉戏和吵闹。凉亭的旁边是一座石拱小桥,桥中央的青石上刻着桥名,但在风吹雨淋中已是字迹难辨、尽显沧桑,立在桥头的石碑镌刻着历年来捐款人和修桥人的姓名。

走过石桥便通向郊外的小村了,村子是沿着小溪的两旁建开的,靠近小溪的两边都种着绿油油的水稻,此时正值夏令时节,阳光、雨水充沛,绿色的稻浪随风欢悦着,不时发出“沙沙”的雀跃声,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青草味道,深吸一口,清新甜爽,而呼出又是那么的舒畅自然,我们几日的疲劳顿时消散殆尽。沙沙的稻浪随着夏日的微风波浪起伏;角落里的蝉鸣忽大忽小、忽远忽近;溪水叮咚清脆,渐行渐远又渐远渐近;蜜蜂呼啸而过的嗡鸣声……大自然的声音此起彼伏,美妙而恬静。

小溪靠近山脚的地方,零星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房子,各具特色,有比较现代化的小高楼和休闲的小别墅,也有不起眼的小木屋、小土房,但大部分还是深具当地特色的“土木砖”大厝。大厝都是用河床上的鹅卵石和当地的黄土混合建筑围墙,经过岁月的洗礼,鹅卵石斑驳漆黑,布满了点点沧桑;黄土墙上长满了点点青苔,不知名的藤类植物攀爬其上,显得格外古朴。穿过斑驳的围墙,映入眼帘的是用粗糙红砖铸就的主体建筑,与围墙的沧桑古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把漆黑斑驳的杉木板建构其上,又别具特色。

山里的寒气来得比较快,刚刚还是炎热似火的骄阳,过了下午四点,天气不知不觉凉了起来,此时单薄的衣服已经抵挡不住丝丝寒意,此起彼伏的蝉鸣此时也销声了,但小溪还是一路欢悦着,拍打着身下的鹅卵石,奏唱着夏日的欢歌!我和同事依依不舍地踏上末班巴士,离开了小镇。

猜你喜欢
稻浪凉亭鹅卵石
金色稻浪醉心田
会说话的鹅卵石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西江月
凉亭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
那边绿绿的小凉亭
你会后悔
凉亭 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