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建房“说喜话”

2019-04-15 07:46王大庆胡剑文
就业与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杨师傅上梁西溪

文/王大庆 图/胡剑文

谈到建房“说喜话”,年长的木瓦匠都有印象,俗称“说鸽子”,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古老习俗,一般人家尤其是乡村人家盖房,主家都要求匠人“说鸽子”以求吉利,而匠人亦巴望“说鸽子”讨几个欢喜钱。按现在的话就是双方共赢。为什么“说喜话”称为“说鸽子”呢?这是因为吉祥的话多得像鸽子一阵阵飞起,故老百姓就俗称“说鸽子”。经考证,“说鸽子”源于古代建房的“仪式歌”,最早出现在汉代,距今已2000余年。全国各地都有此民俗,只是不同地区“说鸽子”的内容及程序略有不同。“说鸽子”在有些地方,从打地基到上梁,都要说一些喜话。

在我们苏北地区盖房,一般是上梁才“说鸽子”,而且只有“掌作”师傅才有资格说。而苏北地区建房“说喜话”据民间流传源于东台市西溪古镇。

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古镇原为“木匠之乡”,古镇上有一条犁木街,位于东台市西溪古镇晏溪河北岸,东西向,东起三里路碑,西至中桥,全长约1000米,宽3米,小青砖路面,街旁民居多为明、清建筑,青砖小瓦店铺,古色古香。此街原为西溪古镇主大街,已有近千年历史。临街晏溪河可通台南、时堰、泰州、广山、五烈、廉贻、兴化等地。

旧时居住在晏溪河北岸木匠很多,因帮助耕田的人家穿犁而得其名犁木街。西溪为镇时,犁木街曾一度繁荣,小街上众多家门面房均是清一色的从事犁木生意的店铺。犁木选材讲究,用料严格,制作精细,角度合理,榫眼光滑,结构紧密,独具特色。民谣称其“九眼不通风,三线正对中,犁架像弯弓,翻土如滚龙,丢手吸袋烟,老牛夸轻松”。每逢春秋旺季,兴化、高邮、宝应、邵伯、江都、金湖、盐城、淮安等地的犁木商人络绎不绝。小街一边是犁木店铺,另一边临窗晏溪河,河面上停靠一条条“犁木船”,家家门庭若市,装装卸卸热闹得很。犁木街驰名于江苏里下河水乡地区,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全面修复中。

西溪木匠手艺出众,除了经营犁木外,更多的木匠则外出帮人家建房、打家具。传说南宋年间当地有一户王姓木匠,为人厚道、手艺好,专帮人家建房做木工活。此王姓木匠不但手艺超群,而且心机灵巧,建房时喜欢为主家说几句自编的喜话,讨主家欢喜。由于喜话说得得体,深入人心,至此,凡有人家建房都请此王姓木匠说喜话,王姓木匠一高兴又扩编了说喜话的范围,上梁的十道程序都有一套喜话,由此建房说喜话便竞相传开了,不但成为我们这一带民间建房的礼仪,江苏其他一些地区建房也跟着学起“说喜话”。

20世纪70年代初,我父亲下放到离东台县城不远的城东公社,不久,我也从偏僻的插队乡村调到他身边。父亲是国家干部带薪下放,在田里劳动了几个月,便抽调到公社农具厂任保管员。第二年,通过父亲的关系,我也从田里调到农具厂跟着杨师傅学木匠。杨师傅是出自西溪古镇有名的木匠世家,当地人家谁要盖房打家具,首先想到的便是杨师傅。因为他不仅手艺好,还会“说喜话”,能跟在他后面当学徒是我的荣幸。由于我悟性好,加之杨师傅没有儿子,因而他很看重我,有关木匠技艺的一些诀窍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希望将来我能将他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在农具厂我勤学苦练,加之杨师傅认真传授,不到一年就掌握了制作小凳、长凳、椅子、方桌、办公橱、木犁等家具和农具的手艺。当时,在农具厂并没有多少农具、家具活,因而在生产淡季,杨师傅便常常带我去做门户上的木工活。这也是我最高兴的事,因为到门户干活不仅多学手艺,还管饭,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可以跟在杨师傅后面学“说喜话”。因为我们这里的规矩是“说喜话”不特意传授,如果你想学,师傅说的时候,就得用心记。

杨师傅走到哪里,都是“掌作”师傅,盖房都由他来“说喜话”。因而跟在杨师傅后面,我也学会了不少“喜话”及盖房礼仪。

“说喜话”礼仪是颇隆重的,祭祀膜拜绝不可少,即摆神位、点香烛、放祭品、做祈祷,我们这里敬奉的神有佛教的如来、观世音,道教的太上老君、张天师、八仙,及上三代的家祖。祭祀完了才由“掌作”师傅“说喜话”。“喜话”内容为福禄寿财喜之类,一般为七字句,句中偶有衬词,大体押韵,可分为若干节,每节句数可短可长。上梁的程序很复杂,每一个程序都要“说喜话”。

首先是“暖梁”,上梁前一天晚上,主家备酒菜,请匠人师傅作客,在已经做好的正梁下面铺上席子棉被,睡在正梁旁边,为正梁“暖梁”。“说喜话”台词为“恭喜主家砌华堂,今晚请我来暖梁;天官赐福到人间,主家福气万年长……”

次日,便开始“请梁”,把正梁从暖梁的工场上抬进已经立好的一对中柱前面,平放在两张茶凳上,然后开始说喜话:“请梁请到正当中,摇摇摆摆像金龙;我问金龙哪里去,一心要奔主人宫……”

继而便开始在梁上“贴福字”,主家将写好的大红福字送到掌作师傅手上,请他贴“福”字,说喜话:“福字四角四方方,贴在主家紫金梁,老板生得有福相,福子福孙福满堂……”接着开始“缠梁”,掌作师傅一边将红绿绸布缠在正梁上已经贴好的“福”字的两边,一边说喜话:“红绿绸布喜洋洋,主家请我来缠梁;左边缠的金龙尾,右边又缠金凤凰……”“缠梁”完毕便轮到“浇梁”了,掌作师傅接过主家装满烧酒的酒壶一边以酒浇正梁,一边说喜话:“天开黄道竖玉柱,地转良辰驾金梁,华堂砌好人争光,子子孙孙福无疆……”接着,掌作师傅和一位助手(助手通常由资深瓦匠师傅担任)开始“登高”,沿着梯子登上安放正梁的位置,众木瓦匠(人要成双)将正梁抬到掌作师傅和助手面前,由他们安装到立柱的榫头上,并说喜话:“脚踏木梯步步高,寿神佬儿把手招;问他招的是什么,招的主家福寿高……”

以上都是上梁的“序幕”,接着才是正戏“上梁”。掌作师傅和助手将正梁斗缝合榫地安装在立柱上后说喜话:“今日来上紫金梁,代代富贵宰相堂;上梁喜逢黄道日,荣华富贵万年长……”然后是“安梁顶”,掌作师傅和助手各在一边为正梁下边的立柱头上安放红绿布各一块,然后说喜话:“红绿布啊千根纱,一对凤凰来我家;凤凰不登无宝地,府上多出贵人儿……”接下来主家把供桌上敬奉的馒头、糕点抛向正梁,祝贺上梁大吉。

参与上梁礼仪活动的亲朋争着前去拾取馒头、糕点,放入衣袋,带给家中给老人吃,说是吃了以后添福添寿;给小孩子吃,说是吃了长命百岁。而掌作师傅也说起“抛梁”喜话:“馒头糕来抛金梁,贵府早出状元郎;金梁高座生富贵,一品当朝伴君王……”“登科”是整个上梁礼俗活动的高潮,掌作师傅和助手各在一边的梯子上一边用斧头、瓦刀敲着节奏,一边“说鸽子”。“登科”前的每个程序都是由木匠掌作师傅说一个“鸽子”,而“登科”则由木匠掌作师傅先说一句喜话,助手瓦匠师傅再和一句喜话,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直到主家出面打招呼,才告一段落。木匠掌作师傅说喜话:“银斧高声喜洋洋,九宫八卦听阴阳;四周站的玉璧柱,当中上的紫金梁。紫微星来紫金道,荣华富贵福满堂。”瓦匠师傅和喜话:“银刀高声喜洋洋,八宝地上砌华堂。新砌华堂天门开,金童玉女结伴来。和合二仙来送宝,诸仙送子下瑶台。”……

经过以上10道程序,“上梁”仪式宣告结束。这时主家盛情邀请掌作师傅和助手下梯,接受红包。掌作师傅和助手接过红包后,便齐声说起“鸽子”:“上梁金,下梁银,秤称金子斗量银。左踏金,右踏银,脚脚踏的聚宝瓶。聚宝瓶上插金花,寒穿绫罗夏穿纱,米麦常堆千万担,年年四季享荣华。恭喜,恭喜!”

“说喜话”经过千年演变,不同地区不同木匠“说喜话”的内容及程序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本质不离富贵吉祥。作为老百姓的口头文学,“说喜话”反映了老百姓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最具生命活力的部分,也反映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猜你喜欢
杨师傅上梁西溪
空调越修越坏,谁来赔?
南盘江特大桥拱上梁支架法施工技术
杭州西溪湿地
所见·西溪度假酒店
“抢”喜糖
Beams Up
西溪掠影
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上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