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及康复效果的调查研究

2019-04-15 02:57何鹏图高银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

何鹏图 高银平

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一项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地的精神疾病肇事者导致的社会安定与公共安全问题引起高度关注[1]。该类患者大多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个人性格不健全、对压力反应过度等造成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出现的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精神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样对社会造成威胁,由于经济压力大且监护不力,会导致精神疾病患者难以受到全面治疗,不断降低其生活质量[3]。文章通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市、县、乡镇体系的治疗模式,积极辅助进行治疗,旨在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检出的2 989例严重精神障碍者进行研究,其中在管患者2 689例(90%)。纳入标准:(1)均符合临床上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对患者均进行完整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3)近期内病情无明显变化者。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阳性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2)存在恶性肿瘤晚期者;(3)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其中男性1 306例,女性1 383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45.20±6.58)岁;文化程度:文盲757例,半文盲203例,小学723例,初中593例,高中或中专257例,大专34例,本科及以上19例,不详103例;职业:农民1 670例,工人14例,学生31例,下岗或无业208例,不详273例,其他441例,退休37例,职员15例。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各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为主,分别占病例数的55.1%、19.3%、12.9%,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仅点2.9%、2.1%、2.1%,其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占5.5%。

1.2 方法

(1)建立以市级综合医院精神专科为中心、县级综合医院专科门诊为依托、乡镇社区为基础的治疗体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统一购置治疗药品,通过专科—门诊—乡镇的分片管理渠道,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药品储存点。(2)对所有危险级别2级以上患者由精神专科收住入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康复工作。门诊患者药费、住院患者所有费用通过医保报销、重大疾病补助、民政、残联救助、项目支助后剩余部分由政府“兜底”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从根本实施精准扶贫、使其家庭尽快脱贫,构建以村组为单元的和谐社会。(3)心理护理:由于精神障碍患者日常中大多会收到歧视与偏见,需要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康复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4)用药:定期监督患者服药,及时检查,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康复,鼓励回归社会。

1.3 观察指标

用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行为障碍的程度,其中NOSIE量表为频度量表,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0表示无,4表示几乎总是如此[4];ADL量表共有14项,各指标相加获得总分,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最高为64分[5]。管理前后评定BPRS 量表评分: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总分18~126分,分数越高患者治疗效果越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患者行为障碍情况

管理后患者在NOSIE、ADL评分均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患者行为障碍情况(n=2689,分,±s)

表1 管理前后患者行为障碍情况(n=2689,分,±s)

时间 NOSIE ADL管理前 184.34±22.32 30.54±5.65管理后 140.65±20.34 24.34±5.45 t值 75.025 40.955 P值 0.000 0.000

2.2 管理前后BPRS评分情况

管理后患者的BPRS评分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患者BPRS评分(n=2689,分,±s)

表2 管理前后患者BPRS评分(n=2689,分,±s)

时间 思维障碍 缺乏活力 焦虑抑郁 敌对猜疑管理前 55.23±2.24 54.23±2.21 52.14±3.84 52.14±2.95管理后 25.43±1.55 26.43±1.88 24.93±1.86 25.73±1.94 t值 567.292 496.847 30.694 387.88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精神障碍属于一种特殊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障碍的疾病[7]。目前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其自知力差,机体功能逐渐衰退,通常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导致该群体逐渐扩大,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8]。

随着当前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环境不断恶劣,文化程度通常较低下,使得这类人的社会价值不断下降[9]。由于精神病病程较长,与一般人所理解的行为和语言不同,严重者出现自残、自杀等不当行为。通过采取统一管理,本文结果显示管理后患者在NOSIE、ADL评分上均显著优于管理前,管理后患者的BPRS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管理效果明显上升,患者各项症状获得好转。在政府支持下,构建由基层组织、卫生、公安联合管理的机制,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规范,积极落实相关政策[10]。对于严重患者,采取专业鉴定与社会认定结合,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确诊。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夫、护士、乡村医生等组成的关爱小组成员随访时结合对患者和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发放,结合县级专科医生定期巡诊逐步实现以康复为主要目的的个案管理[11-13]。门诊患者药费、住院患者所有费用通过医保报销,解决患者经济问题与家庭困难[14]。

综上所述,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确保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的研究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影像检查中的整体护理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