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9-04-15 08:03王振伟高春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创新创业双创

王振伟 高春玲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优势。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学分转换制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利用激励措施营造学生愿意创业、教师乐于指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探索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009-03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提出了“双创”的概念。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1]。报告为个人和企业勇于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无论对人们的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党和政府对“双创”人才培养做出了部署,也对“双创”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必要性

(一)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决定

目前,在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我国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步入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设计师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的主体,社会对其需要大量增加,然而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只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决定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同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国家政策对部分本科院校提出转型的要求来看,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近两年对“双创”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型、应用型”的层面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无论是借鉴德国的FH“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是英国“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清华大学提出的“创新、创意、创业”三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教学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和来引领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方高校中,温州大学走在了前列,早在2001年开始就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构建“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几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性决定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开展自主创业有先天特色优势,设计专业创业具有创意和创新理念这种无形资源,更加便于市场运作的适用。目前高校急需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大的机会空间和为社会建造“以创业带动就业"”基础。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加快我国科技文化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虽然全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较多,在校学生规模也在全国各专业在校生人数处于前列,但是从就业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率虚高、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大家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逐渐上升,再加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这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沃土。根据笔者对湖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近三年100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情况来看,有55%以上的毕业生在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地产企业、软件公司、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工作。有近10%的同学参与到培训机构从事美术培训工作,有部分学生加入了公务员和教师队伍,也有少部分同学转行做了其他行业。因此,多数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凭借自己接受的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育,基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绘画机能,就业并不存在很大问题。”再加上创业具有较大的风险,导致他们创业的意識淡薄。

(二)艺术设计类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创业要看业态。艺术教育有两种业态:“一种是学校艺术教育,另一种是社会艺术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共进。而对每个人来说,艺术教育都是终生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包括艺术教育”[3]。“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创业经验才能发挥好对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4]。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和社会人员的影响,专业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设计类教师多数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他们除了从事教学工作以外,还在社会上从事部分设计实践工作,但是他们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创业经验。少数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是从事绘画研究工作的,他们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对绘画技法的研究。公共课程教师不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性,无法对学生“双创”教育思想有效引导,而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多数是由招生就业部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人员担任,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的“双创”思维。因此,只有专业教师增强对“双创教育”的意识,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才能使“双创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存在调整周期长的情况,一般四年调整一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使调整也是在原有方案上增减几门课程,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双创”教育培养仅仅是“画饼充饥”,从而导致了现阶段人才的需求与课程设置脱节的状况。同时,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缺乏思考和创新,沿袭自己以前的经验,出现一个课件多年不变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构建“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引起专业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

三、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其对积极探索“双创”教育,完善“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课,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是在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对艺术教育模式的深化与提升,是拓宽艺术类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5]。在当今“双创”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对艺术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盲目地“邯郸学步”,不仅要根据院校学生自身素质、办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双创”能力培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面向职业性和应用性等因素设定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强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因此,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双创”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遵循拓宽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知识面的原则。以二类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为例,笔者对1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中学阶段系统学习美术三年以上时间的学生不足10%,系统学习美术两年以上的学生仅达23%,有近60%的学生系统学习美术时间不超过两年。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不是出于对美术的热爱才选择学习美术,而是这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如若参加普通文理科高考基本不可能达到本科线,即使达到也无法录取到理想院校。事实上,“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经营,以及管理等能力和较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对于培养“双创”人才而言,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遵循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各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KAB”创业基础课,但是还不能满足培养“双创”人才的需要,还要增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网络营销”、“市场营销”、“财务设计”、“创业概论”等基础课程,然后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以及企业家进行报告、座谈会,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讲座、沙龙,与创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从而来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6],使其达到专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相促进和有机融合。

(二)丰富多彩的“双创”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能力。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信息技术大赛等竞赛活动,将创新创业活动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举办校级模拟创业实战演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赴文化创意企业、创新型企业等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增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建立“双创”学分积累的转换制度

高校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创业的力度,制定相对完善的、能够促进师生创新创业的配套政策,更好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形成“学生愿意创业,教师愿意指导”的机制。具体可制定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学分转换制度。

(四)加强高校教师“双创”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

从播下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开始,到培养学生“双创”相关的能力,再到激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如果教师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双创”教育就不能做到落地生根,它和知识教育就会形成“两张皮”,无法做到有机融合。因此,教师成为了学校实施“双创”教育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双创”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双创”教育培训。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双创”教育培训班,或者通过网络课程班等形式进行学习,也可以聘请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到學校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需对教师进行“双创”知识考核。千万不能只重视培训前的过程,忽视培训的真正效果和实效性,造成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目的的情况。

其次,帮助艺术设计类教师开阔创新创业教育视野与思维,掌握创新创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师的职责,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育人,处理好专业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教师也要积极思考,要结合平时工作,研究问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指导学生和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设计竞赛,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拓宽就业形式,鼓励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经济建设中承担起协同创新的重要时代任务,构建完善的“双创”课程教育体系,制定和落实激励学生以创业就业的制度和政策。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拓宽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有效促进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就业。

參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EB/OL].中国经济网,2015-03-0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务院网,2015-05-04.

[3]仲呈祥.不忘艺术初心 搞好高校“双创”[J].艺术百家,2016,(04).

[4]贺佳玥,黄蕾蕾,吴蕾蕾.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5]刘卫红.构建艺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J].文艺争鸣,2011,(03).

[6]王英.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Based on "Double Creation"

WANG Zhen-wei,GAO Chun-li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tudents of art design have strong advantag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uble cre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art and design.Through perfe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redit conversion system,the students will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double creation" education,cultivate the teaching staff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use incentives to create students willing to start a business.Teachers are willing to guide a good atmospher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nd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 "double creation" education for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Key words:art major;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创新创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