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9-04-15 08:25陈颂阳江献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加工生产职业

陈颂阳 江献华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控复合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发展,中职数控专业人才目标须紧跟市场需求,培养懂设计、会工艺、能操作且具备品质管理理念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可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培养复合型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综合化职业教育课程作支撑。番禺职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原创开发了综合化的《数控车铣复合加工》实战课程,同时开发了配套的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课程教学项目均是企业真实零部件产品课程与数控加工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开发,成功解决了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不紧密,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不能立即上岗;二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紧密,学生职业岗位体验不明显;三是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四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缺失。课程对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显著改善作用。

一、课程内容

将《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技术》《CAD/CAM技术》《数控加工工艺》等课程内容整合开发了《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包括车铣复合多工序加工工艺规划、工艺卡片编制、CAM编程技术、程序核验、车铣数控机床操作、多工序工件装夹与装配,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教学项目具体为加工棘轮轴、油口法兰、管接头、联轴器和手动手阀等5个生产项目,产品材料涉及钢、铝、铜等三种工业常用材质。产品的加工工艺、材料、刀具、机床操作、品质检验完全按企业要求一致。

5个教学项目产品均是企业真实产品,既满足教学要求,又是企业产品生产,产教融合为一体。

二、课程教学环境建设

根據课程教学需要,按“设备生产化、理实一体化、环境职业化”的理念,采取“成组技术”原则,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组成制造岛)实训工厂。实训工厂具备生产与教学两种功能,与企业生产车间一致,工作情境完全职业化。

三、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需要,参照企业一般生产组织流程,构建与课程实施相一致的“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

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前7个环节是生产流程,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最后1个职业能力测评环节是按教育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成长规律设计的教学环节。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项目任务为企业的真实产品;二是课程结构由学科体系结构变为岗位任务渐进结构,让学生体验完整工作过程,逐渐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变;三是教学组织按企业组织实施,将职业道德、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必须遵从现场6S管理制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现代工匠精神的熏陶与教育。

四、课程评价模式

改革评价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具体包括职业技能测评、职业行动能力测评和通用职业素质测评三大部分。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师评与生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独立处理信息、独立学生、团队协作、计划决策、执行能力等职业素质养成。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变教育价值判断,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促进“以人为本”的教学转型。

五、课程创新点

课程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环境、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关键链上着手,创新了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专业建设,是中职数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

1.课程确立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数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按数控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课程以“企业产品”为纽带连接校企双方,课程对接企业CNC工作岗位;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内容,教学产品即生产产品,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模式特色鲜明。

2.课程开发创新性构建了“生产性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在生产实战中开展教学,“边生产、边学习”,学生按职业人的身份以团队形式实施任务,教学组织等同劳动组织,学生身份等同职业工人。营造了全得新的教学生态,优化了教学与学习过程

3.课程评价创新性构建了“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摆脱职业学校“唯技能”的评价模式,按能力为核心评价学生,学生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爱学、老师好教。

4.创新了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课程为链条,构建了融产品加工、教学实践、教师培训、技能考证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场室。校企双方以“产品”为纽带,统一双方利益,企业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教学中,实现互利共赢,逐渐形式了长效机制。

六、课程实践效果

课程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一是课程教学使学生经历了完全的零件生产加工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工艺规划、操作实践、生产管理等职业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创新创业等能力,毕业后学生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数控行业技术管理性工作岗位。二是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参与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专业教师得到真实企业生产实践组织与教学的锻炼,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技能水平、生产水平、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均明显提升,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被认定为广州市级精品课程。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加工生产职业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