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班级自我管理

2019-04-15 08:25李楚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班委会日志事务

李楚涛

相信很多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悟:“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难。”

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生存在不爱学习,基础较差,组织纪律性差,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由于缺少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欣赏,导致这些学生对学校缺少归属感,对老师也不是很信任。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也不稳定,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老师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作为中职学生的班主任,不单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校的思想状况,避免学生躁动不安的情绪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繁杂的班级事务还有学生不可预料的情绪问题容易让班主任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凡事“势必鞠躬”这种传统的“保姆式教育”。这样不仅老师疲惫不堪,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置身事外于班级的事务,对班主任的教育产生厌烦,形成师生矛盾。

怎样打破传统的“保姆式教育”管理模式,缓解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发挥班干作用,实行权力下放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级管理一直是围绕着班主任为中心展开。只要涉及班级的事情,无论大小班主任都要自己来,不放心学生自己干,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对班级事务都是被动接受,老师让干什么,就做什么,对班级事务缺乏主动性。更有甚者,在班主任离开学校期间,出现反弹现象,学生什么也不做,班级事务就出现停摆现象。

其实,班主任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长久治班,应该让学生管理班级事务,让班级走自我管理的路线。班主任应该明白自身的定位,明确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而非班级的操纵者,从台前走到幕后,积极宣传、培育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肩负起管理班级事务的担子。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一个拥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一定有一支团结的、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有执行力的班干部队伍。在开学初始,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当伯乐,通过全面的观察、多方面了解学生,从中选出那些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具备组织执行力、拥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学生作为班干部组成班委会。

在班委会确定之后,就应该充分信任他们,将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激起他们工作的热情,让班委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班级上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考勤记录、卫生评比和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全部由相应的班干部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权力下放不是让班主任当甩手掌柜,放任学生自行一套,不管不顾,而是作为指导者,指导班干部的日常工作,让他们按照学校的规则制度管理班级。如果发现班委会的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介入处理,使班级管理回到正常的轨道来。同时也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总结,做得好的要肯定表扬,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指正,必要时选择更合适的学生来担任,通过竞争机制来保持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制定管理制度,量化约束细则

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班级自我管理也不是放任学生自搞一套,还需要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班级条例,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在制定班级管理条例之后,就应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实施量化管理,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细则,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到德育操行评定的结果中来,并将德育操行评定作为学生在校的表现评定依据。

同时,对学生的量化管理一定要严格执行,赏罚分明,不能使班级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成为纸上谈兵。通过班级管理“准则”来约束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使班级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逐步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三、建立自治小组,实现自主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班级自我管理,还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成立自治小组,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事务,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和对班级责任的意识。

比如成立卫生小组,将全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分成五个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分别负责周一到周五的值日卫生。班主任不负责组内人员工作分配,让小组自行决定,只负责检查完成效果。还可以成立卫生监督小组,用来检查卫生值日情况;成立学习督导小组,用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成立纪律监督小组,用来检查纪律情况;成立宣传小组,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通过成立各种功能的小组,让全班学生各司其职,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去,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通过成立各种各样的自治小组,合理分配班级工作,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班主任不用再大包大揽,只需要明确工作任务,交给相应的小组就可以了,变执行者为指导者。通过班级的自我管理,让班主任的班级变成全班同学的班级,让班主任的工作变成全班同学的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班级责任感、班级荣誉感,自发主动地做好班级事务,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四、巧用班级日志,掌控班级动态

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每天的上课考勤、课堂纪律、卫生情况、自习状态、感言建议等日常班级生活。可以说班级日志是班级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对于班级日志,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让班级日志成为班主任了解班级、了解学生的一扇窗口。

首先,可以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五名班级日志值班干部,作为周一到周五的记录员。其次,让值班干部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班级的考勤、纪律、衛生、通知等日常动态,做到记录认真用心、内容真实有效。最后,值班干部需要向班主任上交班级日志供班主任查阅并汇报当天的班级情况,让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班主任对班级日志记录的情况要及时作出反应。另外,如果班级发生突发事件,值班的班干部应该及时联系班主任,让班主任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

总之,为切实提高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应该从思想根源上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变大包大揽为无为而治,让全班学生自主处理班级事务;变班主任的班级为全体学生的班级,让全班学生操心班级事务。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形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班风,从而达到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目标,做到班主任和学生双赢的结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班委会日志事务
高效管理日志文件用命令行就可以
读扶贫日志
电子版委会表
雅皮的心情日志
雅皮的心情日志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针对基于B/S架构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研究
一种Web服务组合一致性验证方法研究
Hibernate框架持久化应用及原理探析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