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广东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19-04-15 08:33赵传珍
党建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东文明建设

赵传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广东深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省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好精神家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广东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上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东改革再出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立德铸魂,在思想统领上有新飞跃。广东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不断兴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的热潮,凝聚改革共识,指导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引领广东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切实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省干部群众焕发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全域覆盖,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新提升。广东围绕提升精神风貌、培育良好风尚、塑造文化风韵、打造美丽风景“四风”目标,推进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和粤东粤西粤北文明城市创建,积极选树模范典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基层延伸、向深层拓展,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虚功实做,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有新亮點。广东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大力推动各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打造“一城一品牌”,“文明广州”等文明城市品牌不断擦亮。文明引导行动持续开展,注重家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常态化,“道德模范”“广东好人”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好人效应”持续放大,文明之基不断夯实。创造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如打造“一村一特色”,建设爱心村等。重拳整治“六乱”现象,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使在人们头脑里的精神文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攻坚克难,体制机制建立有新突破。广东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各级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社会诚信氛围日益浓厚。建立健全常态督导问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严肃追责问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创新责任目标分工体系,将文明城市创建指标层层分解、层层量化,做到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考评、定奖惩,有效构建了目标体系,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高度重视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

广东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一些干部群众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导致一些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理想信念缺失,甚至搞封建迷信。

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有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性连续性不强,经常出现“运动式”“一阵风”,缺乏一套科学管用的机制,缺乏常态激励机制,缺乏常态长效、落实落地的举措。

不平衡不充分情况依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城乡不平衡、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不平衡的现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

底蕴丰厚的岭南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近年来,虽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但是在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上,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挖掘利用。

三、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站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广东需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夯实精神基础,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走在前列。

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广东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文明创建从管住人到管住心、从“突击式迎检”到常态化管理的根本转变,推动创建工作从原来注重集中整治的强管模式向更加注重细节和内涵的对标创建转变。健全激励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绩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绩效考核。开展“文明指数”测评活动和探索“文明积分”奖励制度,定期公开发布各地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得分,鼓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率先制定实施《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加强基层无神论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基层文明创建水平。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不断提升全省人民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

挖掘广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广东要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红色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涵养滋润,需要领会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要研究宣传好广东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挖掘梳理好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资料,讲述好革命斗争史,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研究重大成果。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抢救、保护、提升一批红色革命遗址。围绕建党100周年等抓好红色题材重大主题创作,不断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补齐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提升城乡文化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广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大短板是文明创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协调。要结合农村实际,完善和细化创建考评量化指标,不要搞“一刀切”。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规范农民的道德和行为,注重提高群众的科技法律意识。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攻坚做强工程”,精心规划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意识地提高群众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建设文明卫生的花园式村庄。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适配度,尤其要建设好全省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和贫困地区延伸。大力推广“乡村古道”重点线路和示范段,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活化利用。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引导外出乡贤把“立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立善举、报党恩”的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培育文明乡风。

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广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好。要依托广东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加强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搜集整理和创作加工,打造一批富有广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创造性传承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统艺术发展,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持续提升其品质内涵和文化魅力。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奋力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以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7YJA71004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慧)

猜你喜欢
广东文明建设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寒露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粤来粤美”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