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校内资源的应用案例研究

2019-04-15 01:45朱燕
甘肃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朱燕

【关键词】 生物教学;校内资源;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23—01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让学生吸收生物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巧妙地挖掘并利用生物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特色的生物学科教学,这也已经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关注。接下来笔者就如何运用校内资源优化生物学科教学策略,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探索校内资源,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

課堂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渠道,当然在当前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也可以从其他途径了解与学习生物资源,但主要还是以课堂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生物资源,加强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降低经费的效果,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校内大量的植物标本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与观察的材料,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这些都为学生深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教材内容,就可以发现生物教材中很多一材多用、多材一用的实例。比如说我们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时,不仅可以运用课本上提到的洋葱,同时也可以用我们校园内的资源——鸭跖草;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原本采用青菜的幼苗,而教师也同样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菊花替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是用洋葱,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小麦种子。可见,校内可以供教师做实验的材料很多,因此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探索,从而寻找到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

二、挖掘校内资源,有效扩展生物课堂

校内很多资源都可以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每个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用心思考与规划,并且按照资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有趣的课堂,引导学生逐渐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中,从而将教材内容与校园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教学“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这一探究实验课时,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局限的,且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蚯蚓进行分组探究。而教师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就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开放性。首先,需要开放生物取材;其次,还应该开放探究内容。总所周知,3、4月份多雨、温暖且是大量出现蚯蚓的好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内实地取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更能观察到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特征,同时也更能感受到蚯蚓对改良土壤的重要意义。在现场的观察与交流中,学生的灵感被触发,为学生在后面的实验操作中进行假设提供了依据。在此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各个小组研究的方向也不同。

三、发挥校内资源作用,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阶段生物学科的教学已经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主张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中学生熟悉的动物、植物等辅助学生学习。事实上,校园资源包含着各种大自然的资源,这些都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宝贵的,且又是纯天然的实验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效地开发校园课程资源,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动手能力。以研究光照与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这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并让学生选择校园内具有研究价值的生物资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定期进行观察,最后记录光照与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在实验期间,还应该定期地测量与记录,采集图片。经过一周后,各个小组成员汇总本小组的观察结果,先是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最后得出初步的结论;之后再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得出共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利用校内的资源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还应该不断扩展知识,不能局限于课堂,尤其是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校内的生物资源进行学习,这样便于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开展很多实践性的研究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生活与学习的美好,并且由衷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素材。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一体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