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

2019-04-16 05:45储全根刘小双蔡正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葛花酒量灌胃

程 婕,储全根,储 俊,刘小双,轩 云,蔡正银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葛花解酲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为“解酒化积”之名方[1]。本课题组既往对该方的解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2],鉴于该方组成中有不属于药食两用的中药,笔者对原方中的这些药物进行去除,加上属于药食两用且传统上认为具有解酒作用的枳椇子,组成加减葛花解酲汤,进一步观察该方对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并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了解其对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100只,体质量为18~22 g,均为清洁级,检疫合格,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皖)2007-001]提供。动物可自行摄取标准饲料和清洁用水,动物实验遵守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伦理要求。

1.2 药物 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全部中药均购自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由安徽中医药大学杨青山鉴定。

1.3 试剂 SOD测定试剂盒、MD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无水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4 仪器 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为TG16-W):长沙维尔康湘鹰离心机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槽(型号:DK-8D):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器(型号:SVM30H):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型号:AL204):梅特勒-托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酶标仪(型号:MB-530):深圳惠松有限公司;气质联用仪(型号:GC456-SQ):美国布鲁克·道尔顿公司。

2 方法

2.1 中药制剂的制备 本方由木葛花、枳椇子、缩砂仁、白豆蔻各20 g,白茯苓、橘皮、人参各6 g等组成,以10倍量的水浸泡2 h,煮沸1 h,滤过,药渣再用8倍量的水煮沸1 h,滤过,合并二次滤液,浓缩成含生药1 g/mL,此为中浓度组;高浓度组进行二次浓缩使之含生药量2 g/mL,低浓度组加入等量蒸馏水稀释成含生药量0.5 g/mL;装瓶,0~4 ℃冰箱放置,保存以备灌胃用。

2.2 小鼠致醉给酒量的测定 参照文献[3],将昆明种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禁食12 h后,采取灌胃给酒的方式,给酒量设立5个梯度15、16、18、20、22 mL/kg,记录小鼠的醉倒率和死亡率。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均以标准饲料喂养,适应性饲养3 d后进行实验。各组小鼠禁食、禁水12 h,正常组正常饮食,模型组按照16 mL/kg剂量灌胃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加减葛根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先按照20 mL/kg体质量灌胃低、中、高浓度加减葛花解酲汤,30 min后再按照16 mL/kg剂量灌胃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正常组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1 醉酒的行为学测定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除正常组外)醉酒耐受时间(从灌酒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维持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计算醉倒率。小鼠醉酒与否,以翻正反射是否消失为标准,即小鼠灌酒后将其背向下,轻轻放入鼠笼,若小鼠背向下的姿势保持30 s以上,则认为翻正反射消失,即认定为醉酒。

2.4.2 生化指标测定 灌胃给酒后0.5 h取血样。取0.5 mL全血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浓度。每组8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处死,无菌取肝。将肝组织置于生理盐水中机械匀浆制成肝组织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肝组织SOD、MDA活性。

3 结果

3.1 小鼠致醉酒量的测定 给酒量为20、22 mL/kg时,虽然小鼠的醉倒率达到100%,但同时死亡率也为100%。当给酒量为18 mL/kg时,小鼠的醉倒率为75%,死亡率高达50%,而当给酒量为16 mL/kg时,小鼠的醉倒率为75%,死亡率为0。为使得后续实验得以完成,故选择16 mL/kg为56度白酒的最佳致醉给酒量。

3.2 各组小鼠翻正反射实验结果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各治疗组小鼠耐受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维持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以加减葛花解酲汤高剂量组小鼠耐受时间最长(P<0.05),维持时间最短(P<0.05)。见表1。

表1 各组小鼠翻正反射实验结果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加减葛花解酲汤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加减葛花解酲汤中剂量组比较,◇P<0.05

3.3 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液中乙醇浓度呈递减性降低。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3.4 各组小鼠肝组织中SOD、MDA水平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加减葛花解酲汤升高SOD和降低MDA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见表3。

表3 各组对小鼠肝组织SOD、MDA水平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P<0.05

4 讨论

酒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体内可直接扩散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向各个组织器官,大约有95%的乙醇通过肝脏代谢[4],仅有2%~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体外。醉酒,医学上称为急性乙醇中毒,是由于血液中过高浓度的乙醇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脑内,抑制大脑皮质,使皮质下中枢失去控制,中枢神经细胞对各种信息的反应和传递发生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5]。当乙醇进入肝细胞后,通过代谢氧化成乙醛,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乙醛转变成超氧化物和自由基,机体的氧化应激平衡受到破坏,体内SOD等抗氧化酶被破坏,从而无法清除过量自由基时,就会造成广泛的肝细胞损伤[6]。MDA是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可作用于核因子NF-kB,使致炎因子基因表达释放增加,还可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发生障碍,导致肝细胞结构与功能损害,形成机体的自由基损伤[7]。

为了更好地研究葛花解酲汤的解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笔者在葛花解酲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去除了非药食同源的药物。全方以葛花与枳椇子为君,两药均入阳明,葛花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令湿热从肌肉而出;《本草拾遗》载有“枳椇子,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白茯苓淡利渗湿,能驱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缩砂仁、白豆蔻温中健脾,行气消滞。诸药合用,共成解酒化积、分消化湿、健脾和胃之剂。现代研究表明,葛花提取物能使灌酒后的雄性大鼠血液乙醇浓度明显下降,主要是葛花中含有的大豆苷及大豆苷元能有效减轻乙醇对大脑的抑制作用[8]。HAN等[9]认为,灌胃给予葛花提取物葛花苷或腹腔注射其代谢产物葛花苷均能降低乙醇中毒大鼠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及死亡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是枳椇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甜味、抑制组胺释放和保肝解酒等作用[10-12]。柳海艳等[13]发现,枳椇子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体内抗氧化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含量,从而达到增加SOD活力的作用。

本次结果表明,加减葛花解酲汤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这与本课题组既往研究成果[2]一致,说明加减的药物并没有影响其作用效果,方剂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加减葛花解酲汤可下调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的活力,能增强小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推测此可能是其保护肝细胞损伤的部分机制,这与毛中伏等[14]研究的解酒中药复方“肝易复”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一致。本实验为加减葛花解酲汤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葛花酒量灌胃
酒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葛花可解酒消酒
葛花质量标准的研究
葛花饮防醉酒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一种简易的实验兔灌胃方法
大鼠及小鼠灌胃给药操作方法探讨
败在优势
葛花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鼠灌胃中国蜂胶醇提物后血浆中5种酚酸类成分的HPLC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