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旅游+”宜居又宜游

2019-04-16 07:01姚进忠
科学种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肇兴黎平县

姚进忠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以旅游为龙头,通过“旅游+”带动带活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让众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成为黎平县旅游脱贫新样板。

肇兴镇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聚集产业群,带动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景区内村民积极参与“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品牌创建活动,共享全域旅游释放红利。通过景区带动,拉动了4 040人实现就业增收,其中贫困人口901人,年收入10 58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26 190元。

推动“旅游+生态农业”泉涌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肇兴镇瞄准绿色农产品,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做大生态种养产业,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家里养了100只鸡、鸭、兔子,很快被酒店抢购一空。”在肇兴旅游公司上班的陆建强告诉笔者。

陆凤姣是肇兴镇侗寨贫困户,随着家乡旅游业越来越兴旺,游客对原生态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陆凤姣看准这个商机,于2015年开始养牛,现在发展到48头,最多时80多头。

陆凤姣告诉笔者:“今年卖了12头牛,大的每头牛能卖7 000~8 000元,小的每头牛也能卖3 000~4 000元,2017年生产牛崽18头,获黎平县农业部门扶贫项目资金补助1.8万元,全年收入15万元左右。”

陆凤姣大女儿今年18岁,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为了养牛,她家还种了10亩皇竹草,农忙时雇请2~3名村民帮忙,支付每人每天工资130元。陆凤姣是女强人,2016年不但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榜样。

肇兴镇中寨村贫困户陆海兵说:“3年前贷款10万元,在坡上养羊,今年存栏羊80只、鸡100只,每只羊能卖1 000多元,去年仅养羊收入就有4万多元,加上政府赠送的300只鸡,今年的收入会更多。”

“依托肇兴旅游景区,今年皮林村流转300亩土地种植蔬菜,白瓜、丝瓜、番茄、苦瓜等蔬菜供不应求,共带动26户,其中贫困户19户增收。”村支书吴万良告诉笔者。

近年来,肇兴镇以旅游兴业为契机,引导村民种植绿色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全镇发展油茶基地2.1万亩,厦格村、纪堂村等生态蛋禽基地日产绿壳鸡蛋6 000枚,岑所村小香鸡养殖基地养殖小香鸡1万只,皮林村、岑所村蔬菜基地800亩。这些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带动了366户1 287人增收,其中贫困户124户512人,实现销售收入350余万元,人均收入2 720元。

撬动“旅游+电商”壮大

在旅游业的助推下,撬动了“网货下乡”和“黎货出山”快进键,黎平县的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步入了“快车道”。

随着旅游人才、电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壮大,肇兴镇物流服务体系和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电商服务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建立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9个村寨电商站点,建成侗品源旅游产品O2O体验店,促进线上、线下销售,推动申通、中通、韵达、圆通等10多家快递公司延伸到景区。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月均工资3 000元,年工资收入108万元。如:肇兴镇陆港春农村淘宝服务站,日均包裹快递量500件,带动2人实现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4万元。

据统计,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肇兴镇电商站点代买销售额达1 053.05万元。2018年上半年肇兴镇交易额达525.67万元。其中肇兴镇网络零售额11.57万元,农村淘宝代购金额达到514.1万元。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多种经营模式及品牌带动,肇兴镇侗品源旅游商品服务有限公司改过去单一的展示销售为品牌及电商销售,人均月收入由2 000多元提高到3 000多元。

带动“旅游+服务业”扩容

旅游旺,商机多。肇兴镇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周边酒店、民宿、餐饮、运输物流等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提供方便。

村民陆有才说:“3年前我家门面房出租才4万元/间,现在8万多元/间。”

肇兴镇侗寨现有1 012户4 146人,共租赁门面房屋492间,平均每间年租金5万元,租金年收入达2 460万元,涉及218户977人,其中贫困户36户158人,户均年收入11.28万元。

肇兴旅游公司服务部副部长陆建强告诉笔者,2007年前,他在外地务工,当过仓库管理员,家乡旅游业发展后,便返乡创业。肇兴旅游公司现有员工180多人,70%是肇兴本地人,其中贫困户13户,员工月均收入2 500元,如今在肇兴就业机会多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少了。我爱人当导游,每天导游补助200多元,每月接待10多个旅游团,扣除保险,月收入3 800元,兼职其他业务也有1 000多元收入。公司还为景区内的贫困村民提供10多个摊位卖糯米,日均增收200元。

据肇兴镇党委副书记阳超介绍,肇兴镇计划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出资将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精品民宿,并按协议提供客源,公司收回投资成本后,将经营权交给贫困户,收益归贫困户。通过摸底调查,59户村民愿意参与,其中贫困户46户。目前,肇兴旅游公司与3户家庭商定装修等合作事宜。

肇兴镇中寨村寨老陆艳东说:“陆德海家人口多,以前家庭生活困难,现在他通过卖糯米脱贫致富,思想转变很大。游客多了,分紅也多了,80%的村民享受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在肇兴,只要愿意,就业不是问题。”

据了解,肇兴镇景区管委会为走街串巷商贩设置固定摊位50个,安排就业人员100人,其中贫困户12人,日均收入300元,年均收入10万元,年总收入1 000万元。陆玉娇是肇兴镇上寨村贫困户,被景区管委会安排在固定摊位卖烤肉、卖糯米饭,日纯收入300元左右,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寨老陆振才说:“肇兴镇侗寨新成立侗戏表演队,每人每月2 000元收入,由肇兴旅游公司支付。”

肇兴镇景区管委会、旅游公司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分别在保安、保洁、协勤等岗位安排了268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5人,年均收入2.64万元。

肇兴镇多措并举,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市场,先后建成蓝靛种植、侗布生产、织染绣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镇500余名贫困妇女创业就业,其中织染绣娘486名,实现人均年收入3万元。引进旅游运输企业,年收入近1 800万元,带动就业212人,人均年收入8.5万元。全镇62家饭店、农家乐和小吃店,一次性能满足5 000人用餐;景区现有宾馆、精品民宿、客栈128家,床位3 000余张。全镇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多达460人,其中贫困人员84人,年人均收入2.4万元,旅游服务业年创收1 104万元。

2018年,肇兴旅游公司多方融资,计划投入1.5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景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240个。

2018年7月13日,黎平县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简称肇兴景区)举行2017年度景区门票分红大会,分红资金255万元,涉及1 400户。据了解,肇兴景区村民分别以民族文化、自然和人口等资源入股肇兴景区,占肇兴景区门票收入25%。2015年至2017年,肇兴景区村民门票分红金额累计558.55万元。截至2018年4月,肇兴景区门票收入达513.4万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97.27%,预计年内肇兴景区村民门票分红户均3 500元以上。

肇兴镇民族风情浓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游。有吉尼斯世界之最——肇兴侗寨及鼓楼群,有全国惟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堂鼓楼,是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其中肇兴镇和堂安村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保护和开发的民族村寨,全国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

因为美,老外迷恋肇兴……新世纪十大音乐大师之一的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不远万里,多次来到黎平县肇兴镇。

2017年,黎平县肇兴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37.31%,直接帶动肇兴镇464人实现脱贫,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旅游井喷,肇兴镇真正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绿富双赢”的新路。

(联系地址: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委宣传部 邮编:557300)

猜你喜欢
旅游+肇兴黎平县
酸的思念
肇兴侗寨
肇兴旅游扶贫的“四活改革”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开发下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
侗族春社节女性盛装服饰考察——以黎平县龙额镇为例
贵州最美乡村——肇兴村·构造之美
贵州黎平县亮叶含笑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