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

2019-04-16 06:54梁煜康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恐高症悬空寺走钢丝

梁煜康

虽说我是个男孩,虽说我热爱运动,可我却有个从小到大始终无法战胜的缺点:恐高!别说什么游乐场中让人尖叫的“林中飞鼠”或是“云霄飞车”会让我魂飞魄散,即便是“滑梯”“秋千”之类的小玩意儿,我也敬而远之。①

小时候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可长大后却发现,我的“恐高症”常常让我陷入尴尬的境地。家住高层,“临窗凭栏天涯远”是父亲眼中的诗意,而我只有“临窗凭栏双腿抖”的恐慌;和同学一起登山,登顶后,“一览众山小”是他们的豪迈,我却需要“顾左右而言他”。②终于有一天,我试着说服自己,去挑战这个一直以来不可能战胜的“恐高症”——我选择去游览山西大同的悬空寺。

悬空寺,顾名思义,就是挂在绝壁上的一座寺庙。我到的时候已是深秋,山色斑斓,层林尽染,抬起头,能看见绝壁上挂着的几排小小的寺庙,险峻中透着飘逸。可一想到要往上爬,那些畏惧的情绪便瞬间复苏,张牙舞爪地从我心底肆意涌出。眼前的壮美让我冷汗涔涔的,心中无数个“不可能”几乎把这次挑战淹没殆尽。可既然来了,那就硬着头皮上吧!③

前半程還好说,坡度相对较平缓,路边还有花树掩映,跟走平地没有什么区别。可真到了寺庙跟前的时候,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悬崖绝壁和依壁而立的寺庙了。是照例找个理由回去呢,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呢?我尝试着跟自己说:不能回去,至少得比过去多捱一会儿吧,否则,怎么能叫“挑战”?④

当我抬起微微发抖的双腿开始攀登时,心脏剧烈地跳动着,感觉像走钢丝般命悬一线。⑤我微微睁开双眼,看见前方的寺庙只是被一根根木桩斜撑在悬崖上,旁边就是高耸入云的峭壁。我立刻紧闭着双眼,双手紧握栏杆,每个毛孔都渗出恐惧,心也悬在了半空中。⑥可偷瞄一眼其他游客,他们都面带笑容,如履平地,轻松自在地观景拍照。

毕竟是七尺男儿,我碍于面子不得不故作镇静,但又不敢继续往前走。踌躇间,我暗暗告诫自己,不能怕。也许是渐渐适应了这个高度,也许是长期的恐惧反而麻木了我的神经,也许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带给我力量,总之,我感觉到没有刚才那么恐惧了。⑦

我慢慢睁开眼睛,像一名时刻准备浴血奋战的勇士,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一步两步三步,我看到了“生”的希望,也感觉到裹挟在身体里的“怕”正在渐渐消失。微寒的秋风吹不灭内心勇敢的烈火,等我终于可以从容四顾的时候,才第一次清晰地看清周围的世界:身后壁立千仞,眼前天高云淡,远方人烟袅袅。渐渐地,我居然可以靠着最外层的栏杆走了……

站在悬空寺的最高处,我明白一个道理:困难就像一座城堡,看上去庞大,但只要下定决心,拿出勇气撬动第一块城砖,再坚持一会儿,城堡终究会轰然倒塌。

我将抱着这种信念,勇敢地向更高的山峰迈进!⑧

①开头如话家常,直白的表达中透露着些许无奈和自嘲。这么一个亲切自然、略带喜剧色彩的开篇,怎能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增加作品的文学意味;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把自己的尴尬写得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

③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张牙舞爪”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写得真实可感。而后笔锋一转,“硬着头皮上”的想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习惯性的退缩遇上主动发起的挑战,内心的挣扎在所难免。

⑤把登上悬空寺比作“走钢丝”,“命悬一线”,把“恐高”的感受写得相当逼真,让读者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⑥调动多种感官细腻地刻画内心的恐惧,颇具感染力。

⑦心理活动描写极其成功,几个“也许”是小作者事后的反思和分析,感性的文字加上理性的思考,写出了自己懵懵懂懂的状态,这种“不自知”却恰恰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的。

⑧“更高的山峰”一语双关,一是指现实世界里更高的山峰,“我”将继续挑战直到真正战胜“恐高症”;二是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也会依靠信念和勇气去战胜它。

总评

作文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内容接地气,立意有深度。作文围绕“我”主动挑战“恐高症”展开记叙和描写,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结尾充满自信的议论更是掷地有声,引人深思。二是欲扬先抑,对比突出。作文开头写自己“恐高”的种种无奈和尴尬,中间写挑战“恐高”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最后写战胜“恐高”的兴奋与骄傲,前后对比鲜明,有力地凸显了作文中心。三是细节生动,真挚感人。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刹那间的心理变化,再用细致传神的文字表达出来,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史云波)

猜你喜欢
恐高症悬空寺走钢丝
学走钢丝的乐乐羊
走钢丝的演员
悬空寺的风声与心语
周起的诗
恐高症
走钢丝的山羊
章含之:在婚姻与政治中走钢丝
你该向哪里看
登悬空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