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用微信品读唐诗中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2019-04-16 10:32黄定立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咏物诗品读创作

摘 要:调查发现,微信交际快速、便捷的大容量传输功能,有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文章提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内容相对简单、容易引起师生共鸣的唐诗为品读对象,再利用微信朋友圈,开展师生互动品评,由此,通过相互交流,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作品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学习朋友圈”;咏物诗;品读;创作

作者简介:黄定立,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新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 511385)

基金项目: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编号:ZC2016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033-03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诗人尤重家国情怀,集浪漫刚毅于一身,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歌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豪迈的建功报国之情,确实令人赞叹。因此通过学习唐诗,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才能有效提升语文能力素养,达到由知识外化接受到内化融会贯通的效果。为此,笔者组建唐诗“学习朋友圈”,开展了主题为“唐风诗韵,文苑馨香”的《唐诗百话》(施蛰存)品读创作实践活动。

考虑到唐诗是格律诗,诗歌内容距离现实生活久远,流派诗人浩繁众多,学生理解内容时肯定会有不小障碍,要鉴赏和创作就更加困难。因此,笔者尝试结合校区级课题(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相关理论成果,借助微信朋友圈交际便捷功能,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多手段来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模仿唐诗内容格律进行咏物诗体验创作方面取得突破。

一、组建唐诗“学习朋友圈”

本活动的“学习朋友圈”是指线上借助微信“朋友圈”,线下模拟微信“朋友圈”的模式与功能,即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础上组建的及时分享、交流、点赞学习资源与思考,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学习圈子。[1]

1. 定好群规,设立群员奖励机制,保持圈群的活跃度。在确定唐诗“学习朋友圈”的群名“唐诗风韵”和群主后,接着定下几条群规:一是群员不得发布与近体诗无关的内容;二是群员每周最少发主贴一次跟帖一次;三是规范用语表情包,如“狗血”“蓝瘦香菇”等禁用。这样既能让群员有秩序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杜绝一些无聊的聊天、视频等无意义行为,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奖励机制方面,笔者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只设立两个奖项,即优秀主贴奖和精彩跟帖奖,每周评奖一次。奖品可因地制宜,利用学校社团经费购买小奖品奖励。实践证明,多频率持续性激励,能够对群里成员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2. 以兴趣为导向,开展《唐诗百话》名诗名句趣闻谈。在寒假期间,笔者发一套《唐诗百话》给每一位群员,并要求他们进行选读,对书中的名诗名句做好积累品味。在活动开始的阶段,在“名诗名句趣闻谈”专项发帖交流分享中,群员相当积极。其中一学生发的主帖:全靠写诗来救命,王维清高打个折;当安禄山率领叛军攻陷长安后,号称“野老与人争席罢”蛮清高的王维,居然屈服做了伪官,当唐肃宗李亨重回长安对附逆乱臣秋后算账时,高明的王维呈上当伪官时写的诗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以表心迹;唐肃宗李亨龙颜大悦,不但赦免其罪,还继续留任。一学生跟帖:写诗救命经典的是曹植的七步诗,你们想知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活跃对话交流,交流中进步,进步中交流。

二、分阶段、多渠道利用微信交际功能

1. 依托“唐诗学习朋友圈”,开展同伴指导,读懂咏物诗。同伴指导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角色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指导者和学生之间角色非常相似,学生觉得经过努力就能获得学生指导者现有的成绩,在同伴指导下他们可以看到进步的希望,有更强的学习动机。社会生态观认为最有利的学习环境就是对话,以互动和合作为特征。唐诗“学习朋友圈”创设了以上的有利环境,在同伴指导中,指导者和被指导者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交往、平等对话的机会。“学习朋友圈”让学生在同伴中共同合作、相互學习、相互影响,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

学生选择咏物诗作为品读对象,因为咏物诗内容相对简单常见,不同朝代各个时期都大量出现,所咏之物很多是日常生活所见,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共鸣,从而方便交流讨论。此项活动以群员发帖交流为主,重视同伴激励指导。主贴一次:精选咏物诗一首并附注喜欢的原因。跟帖三次:点评群员的附注。

一学生的主帖:《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大人,我挺你!石灰是你的化身,光明磊落是你的襟怀,崇高清白是你的人格。“要留清白在人间”和“留取丹心照汗青”都直抒心志,你们很好诠释了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不怕牺牲的浩然正气。

一学生跟帖:中华民族历来不乏有气节的人,我们刚学了“苏武传”,来个抛砖引玉吧!看一下现代人眼中的苏武。咏苏武:雁断胡天北海遥,牧羊羝乳允还朝,咽旃啮雪节弗弃,骂律诀陵志不销,旄落风霜肝胆耿,心悬日月腑肠昭,丁年出使归白发,一代忠贞万世标。由点带面,学生在平等轻松又带点竞争的氛围下,互相学习。既了解到咏物诗中的“物”可谓包罗万象:有自然界的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山川日月,也有现实生活的可歌可泣之人、可宣可效之事、可赞可弹之举。又能积累大量从古到今的咏物诗。例如,有学生上传现代诗人的时作(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鬼斧神工奇迹成,一国两制三地通,联珠合璧铸高就,百里汪洋飞巨龙。此诗虽然不算上乘,但有时代新气息,通俗易懂,比较适合初学者。

2. 线下讲座与线上品谈相结合,掌握评诗的方法思路。线下开设讲座,辅导老师分专题进行面授。内容安排上,先是总体介绍《唐诗百话》基本情况,然后对唐诗各个流派(山水田园派、边塞派、咏史咏物派)作重点学习交流,最后分专题选择李白、王维、杜甫、杜牧、王之涣、刘禹锡、李商隐、王昌龄等八位诗人诗作进行讲解,共讲10节课。讲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格律诗的格律组成、创作技巧及情感表达。

笔者尝试由浅到深,抓典型诗例讲透。例如,格律典型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对仗工整,平仄相协,哲理深刻,不愧是唐诗五绝压卷之作。创作技巧典型诗是李商隐的《锦瑟》,此诗评判历来众说纷纭,但不掩读者对它意境、形象、典故和精致完美的语言形式的喜爱。它的意境美、形象美、用事美、语言美、形式美,表达技巧堪称完美。情感表达典型诗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情感表达相当复杂,情感宣泄波澜起伏,可谓酬赠诗佳品。通过典型诗的引领,学生触类旁通,明白评诗的基础是了解诗歌“写什么、怎么写、情如何”。

线上品谈侧重师生交流,它借助“学习朋友圈”平台,利用微信交际快速便捷的大容量传输功能,用比较品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格律诗进行词句鉴赏。

首先是鉴谈题咏诗。题咏诗大量存在于我国名川大山的名胜古迹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很多精品诗文至今蜚声中外。例如,寒山寺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滕王阁刻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在题咏诗对比品评中,笔者选取两个案例。一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登黄鹤楼》比较,通过座谈交流,让学生明白格律诗上等作品共通之处都是构思精妙而又各有千秋。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起句高度概括力令人惊叹,而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蕴凄迷绵长,正所谓情尽而意不尽。二是评判《红楼梦》第十八回关于大观园题诗,贾元春先题诗: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然后叫众姊妹及宝玉等为大观园各景点题诗,借此一试其诗才。此项活动要求群员阅读该章节后,用高中低标准评判各诗作。主贴一:最高的应是林黛玉,“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在贾元春面前,连花都要献媚,贊誉之意天衣无缝。

其次讨论图配诗。画中有诗,看图附诗,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现今也很常见。笔者把自己朋友圈里群友拍的几幅荷花图上传,图里配有诗(夏荷,粉黛姹紫出污泥。披绿映红蕴荷池,冷丽清雅淡如水,纤腰婀娜舞风姿。),提示学生仔细看图并对诗展开讨论。跟帖一:披红映绿与冷丽清雅有前后矛盾之嫌,不像荷花特性。跟帖二:尾联“舞风姿”给人很不庄重的感觉。这些点评很中肯,笔者也同题和其一首供交流。跟帖三(师):《和夏荷》植净冰清掩淤泥,碧云剪影入荷池,一股幽香一斛水,应怜玉桂黯风姿。通过微信传送图片,这样不仅增强了直观效果,而且丰富了诗歌探讨内容形式。

三、举办采风创作活动和成果交流展览

1. 咏叹家乡美景,采风熊氏宗祠。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缺少生活中的物,往往会空洞无味。采风活动意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其艺术灵感,作出一首可圈可点赞美家乡的咏物诗。为此,笔者选择了学校附近的一处古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熊氏宗祠,带领“唐诗学习朋友圈”群员进行一次采风实践活动。要保证本次采风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做恰当安排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是将熊氏宗祠介绍资料上传圈群供交流,让群员对采风对象有初步了解。其次是邀请当地的历史老师现场对熊氏宗祠文化构造人事进行讲解答疑,请学校摄影老师对活动过程进行跟拍。再次是布置采风任务,创作一首咏物诗,对象自定,建议是熊氏宗祠。

2. 咬文嚼字出精品,交流展览,传承唐诗溢馨香。群员写好作品后,教师安排一次集中面批活动,通过精讲精评,个性化交流指导,让学生对创作诗歌的基本思路(起承转合)、立意述志、遣词平仄等有深刻认识。学生作品一:游熊氏宗祠,徐循曲曲过祠堂,青石斑斑影夕阳。男儿卫国淡名禄。嗣承先圣族风扬。师面批:族风为立意继承传统可行,合乎主题平仄虽不工整但押韵顺畅。建议改动两字,“循”改成“寻”(语出“丞相祠堂何处寻”)“寻”有敬仰之意。“淡”改成“赐”,熊氏宗祠的开建是因为熊氏子弟接连中了两个武魁后,在晚清中兴时建立军功,嘉庆皇帝恩准并予以教化子弟。“赐”既可以表现历史的真实,又突出其昔日的辉煌。经过面对面交流探讨推敲,学生能深刻领会格律诗遣词造句的精妙和情感表现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的喜爱。在弘扬文化自信的今天,学习传承唐诗,让唐诗风韵散发馨香,确实是好的选择。教师面批完学生作品后,统一在学校文化走廊公开展出本次采风活动成果。

借力“学习朋友圈”进行鉴赏唐诗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结本次活动成功的原因,一是利用了“微信”的信息处理技术,充分发挥“朋友圈”交际指导影响功能;二是兼顾传统教学中师生主观能动性作用,在教师引领下,每个实践环节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建议,整个过程学生都热情参与,信息反馈及时通畅;三是依靠备课组团队力量,内容安排有梯度,培训通力合作。知易行难,唯有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知识技能的真正领悟。

参考文献:

[1] 李银雁.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高作文讲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7,(7):44-46.

[2] 李燕燕.同伴指导的理论解释和组织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20-22.

[3]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评鉴[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

[4] 施蛰存.唐诗百话[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咏物诗品读创作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Jazz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