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三县茶园投入使用与品种应用情况调查

2019-04-17 07:35娄艳华严芳何卫中叶火香朱彩虹刘祝安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丽水茶农茶树

娄艳华,严芳,何卫中*,叶火香,朱彩虹,刘祝安

(1.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 323000;2.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3.遂昌县农业局,浙江遂昌 323300;4.景宁县农业局,浙江景宁323500)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部,现有茶园面积3.63万公顷,是中国绿茶一类适生区,也是浙江省茶叶主产区之一。丽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使得丽水茶叶别具特色。茶产业已成为丽水的富民产业,也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支柱产业。茶农作为茶园经营的主体,在茶树种植和生产环节中占重要地位。同时茶农也相当重视茶叶的技术采用与需求情况[1],由此,文章主要调查了茶农的主要用工情况、家庭总收入及茶叶收入情况,技术采用、农药使用、施肥及有机肥使用情况,茶叶种植年限、茶青产量及品种选择情况,掌握丽水市松阳县、遂昌县和景宁县三县茶农的基本情况、茶园投入使用状况,了解茶农在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的需求,并提出应注重茶树品种引进和茶叶技术培训的建议。

1 调查样本构成

研究选择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遂昌县和景宁县为调查地点。以上三县是丽水主要产茶区,茶叶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处于全省中上水平。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技术(PRA)开展调查,根据三县经营技术水平差异,每个乡(镇)选取3个村,共9个茶叶重点产区为调查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样本村中抽取30个以上农户进行参与式农村评估,每户派1人参加,采取半结构访谈的形式,按照实际情况选择8~10人作为访谈对象,对调查结果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得出有效的调查结果与样本[2]。

2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

根据有效调查的农户,整理得到调查样本的统计特征表,参见表1。其中,松阳县调查农户共285个,有效份数279个;遂昌县调查农户共280个,有效份数270个;景宁县调查农户共270个,有效份数258个;调查农户共835个,其中获得有效份数807个,有效率达96.65%。

807个有效调查的农户基本特征见表1,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农户占19.83%,小学占41.38%,初中占32.22%,高中及中专占5.45%,大专以上的占1.12%。从事茶叶生产人数为1人、2人、3人和4人的分别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38.54%、53.53%、4.58%和3.35%。家庭年资产收入20万元以上的占1.24%,10~20万元的占3.10%,3~5万元的占 10.04%,小于 3万元的农户占51.79%。种茶收入1万元以下的农户占24.41%。根据对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发现,从事茶叶生产活动的人数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紧密相关,家庭人口数越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人数越多。不少茶农家庭收入最大比例是来自外出打工,稳定可靠的在外劳务薪资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被调查农户茶叶的平均种植面积为0.52公顷,0.07~0.20 公顷的最多, 占 38.29%;1.00~1.33公顷的所占比例最少,为2.85%。被调查农户的茶树平均种植年限为14年,其中1~3年的最少,占3.47%,10~15年的最多,占39.53%。由此可见,目前丽水茶产业的发展瓶颈主要是产茶区用地零碎散乱,用地规模范围小,茶树品种更新缓慢。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茶农的施肥行为情况

茶农施肥行为情况的调查结果参见表2。在807个农户的有效调查中,年施肥次数为1次、2次、3次、4次、5次及以上的样本数分别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 26.15%、23.54%、18.71%、26.27%和5.33%。施肥办法为中间沟施的占36.43%,叶片撒施肥等下雨冲洗下去的农户占48.45%,人行道撒土上面的农户占15.12%。肥料投入为2238.8元/公顷的农户占 50.19%,4477.6元/公顷的占29.86%;其中,使用有机肥的农户占37.67%。茶农使用有机肥料大部分为菜籽饼、畜禽粪便和腐熟的绿肥等。但是使用氮肥和复合肥比例较大,化肥平均每公顷用量已超过推荐量,严重影响到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叶品质。茶农不合理施肥降低了茶叶品质,并导致土壤酸化严重;此外,撒施等施肥措施也会引起水体污染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日后要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角度出发,采用适宜的功能性肥料,改善施肥效率。

3.2 茶农的病虫害防治行为情况

茶农的病虫害防治行为情况调查结果参见表3。在807个农户的有效调查中,未接受过系统的茶叶技术培训的农户有496个,占61.46%;接受过系统的茶叶技术培训的农户占38.54%。被调查农户中认为当地没有专门的茶园病虫害预测信息分布的占91.33%;了解政府公布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内容占59.11%;按照农药包装袋说明规定的剂量用药的农户占90.71%,说明对于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规定,茶农已知晓并自律;知道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农户占56.88%;参加茶园统防统治的农户占13.38%。茶农攫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一般情况靠自学、个人经验、乡亲“传帮带”来获得茶叶新技术,但是通过互联网、专业大户、农技人员指导、合作社等渠道汲取新技术的茶农较少。可见绿色防控依然是茶叶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有质量安全隐患,如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日后需引导茶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侵袭[3]。

表1 807户茶农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Table 1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807 tea planters

3.3 茶农对茶树品种使用和应用情况

由图1所示,茶树种植面积最多的是白叶类品种,占26.63%;其次是嘉茗一号,占25.55%;黄金芽较少占0.17%。与白叶类品种相比,迎霜、龙井系列品种、嘉茗一号、鸠坑群体种和黄金芽种植面积较白叶类品种分别减少2.55%、7.10%、1.08%、22.59%、26.46%。白叶类品种生长势强、成园快、优质高产,深受茶农喜爱,但纵观茶农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情况,目前依然存在优良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名优新品种栽植比例低、传统老品种更新缓慢等问题,日后要对茶树品种进行结构调整、择优汰劣。由图2可以看出,在影响茶农品种选择的因素方面,排序依次为价格优势>品种品质>产量优势>采茶期早,可见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茶农选择品种的主要原因。其实丽水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多元化开发、更多的茶树品种或品种组合来支撑,这样丽水茶产业的发展才会持续健康。

表2 807户茶农施肥行为的描述性统计Table 2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fertilization action of 807 tea planters

表3 807户茶农病虫害防治行为的描述性统计Table 3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pest control measures of 807 tea planters

图1 807户茶农茶树品种种植面积情况Fig.1 The planting area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for 807 tea planters

4 讨论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投资者,其文化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自身施肥方式,一般随着农户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对肥料了解的加深,其施肥行为则更趋向于科学的施肥技术。为此,建议完善丽水现有的农化服务体系,丰富科技知识的宣传途径,加大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提高全市农户的科学素质。从农户施肥行为的综合分析表现来看,现今茶园存在施肥量偏高、结构失衡和有机肥利用率低、偏施氮肥和过量施肥的问题,导致土壤板结和退化,土壤酸化严重;化肥撒施和中间沟施较为普遍,导致水体污染和肥料利用率低。因此,今后必须考虑茶园土壤供养能力、肥料利用效率及目标产量等因素,贯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结合”原则,改变单一使用氮肥和复合肥,推广商品有机肥、水溶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均衡养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现有支持有机肥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提高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导向的要求,补充和完善有机肥支持政策。

在农户病虫害防治行为表现的调查中,发现农户并未全面了解农残限量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状况,存有质量安全隐患。在管理上,禁用农药的销售应受到严格控制,病虫害预测预报需及时告知茶农,在病虫害高峰期间应加强对田间农药的监管力度,农药品种使用时间需一致;在技术上,农药使用的种类、用量、机具和施药技术加以规范。茶叶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是绿色植保和科学用药,往后要以综合治理、绿色防控为核心,注重落实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提高农药利用率,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目前,农药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丽水市周边县乡销售的农药品种约200种以上,而茶农在选择农药种类上主要依靠个人经验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推荐。为提高茶农的农药利用率,茶农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合理使用除草剂、除菌剂和杀虫剂等农药品种,提高防治效果,提倡和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茶树品种使用过程中,种植面积最多的为白叶类品种,其次为嘉茗1号,对茶树品种使用意愿主要受茶农的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茶青价格优势、产量优势、品质和采茶期的早晚、参加茶叶技术培训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丽水这一产茶大区,首先应注重引进与选育品种相结合,推进茶树品种多元化,满足丽水茶为主导的名优茶适用品种搭配,早中晚型、高抗型、高品质型的茶树品种需合理搭配,为丽水茶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开发提供核心竞争力;其次应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户对茶叶新品种的认知,通过对新品种及其种植特性的讲解,提高中老年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促进新品种的推广,通过科学试验示范效应以及面对面指导形式来提高对茶树新品种认知能力和接受意愿。

猜你喜欢
丽水茶农茶树
老党员“卖”茶忙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丽水发现新物种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丽水古堰画乡
“早春茶”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