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辱华事件频发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思

2019-04-17 00:55熊剑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熊剑峰

摘 要:近来,反华辱华事件频频发生,引发大学生热议和社会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政,提升政治敏锐性,增强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频发的反华辱华事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华辱华事件

反华辱华事件的类型

目前,影响比较广泛的反华事件有:加拿大无端拘押华为负责人事件、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越南发起反华游行、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辱华事件有:D&G创始人辱华事件、瑞典电视台辱华事件、亚裔网红YouTube辱华事件、德国Spreadshirt公司出售辱华T恤事件、日本宝丽店张贴“中国人禁止入内”标语事件、戴姆勒在华高管辱华事件、DOTA2菲律宾竞赛选手辱华事件等。从这些事件的侵权主体来看,大致有四种:外国政府、外国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外国企业及商业机构、国外个人。从反华辱华事件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对中国国家战略、政治经济的遏制打击;对中国机构企业、公民侨民的制裁侵害;对中国国家荣誉、民族形象的中伤诋毁;对中国历史文明、传统文化的轻视辱蔑;对中国人生活方式、言行举止的嘲弄讥讽……这些事件或大或小激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抗议和抵制。大学生群体往往展现出先锋意识和团结力量,表现出爱国热情高涨、行动迅速、声势浩大的态势,采用网上声讨、游行抗议、消费抵制等方式,迫使侮辱者道歉反省或者交由有关部门作出严肃处理,针对反华辱华事件开展斗争,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由于一些大学生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不明真相、受到蛊惑、立场错误,故意散布扩大谣言、恶意攻击甚至使用暴力,呈现出不和谐因素,严重地破坏了大学生形象,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反华辱华事件的深层原因

1.西方国家故意丑化为难,企图遏制中国

西方国家一直用陈腐的“冷战”思维对待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敌对偏见,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政治不正确”的,始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视为“异类”。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渐渐超越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些西方势力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或制造事端、或炮制话题,对中国进行不切实际的批评,尖酸刻薄的谩骂,恶意攻击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期丑化中国形象,阻挠中国发展。一些西方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积极资助中国“异见人士”,培养“代言人”,让他们成为反华辱华事件的幕后黑手和助推力。更为可怕的是,西方势力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重视对华舆论深耕,通过新闻、网络、影视等手段或直白地或浸润地开展渗透宣传。有的人明目张胆为美国利益代言,倡导西方的民主、人权和自由;有的人阴阳怪气、煽风点火,诋毁英雄、否认历史,更有甚者,混淆视听、杜撰造谣,煽动民族分裂,宣扬暴力恐怖……往往这些反华辱华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企图拨弄是非、激发不满、削弱互信、动摇信念、涣散民心、摧毁根基、引起内乱……如西方媒体破坏民族认同,扶持“异见人士”,宣扬极端“民族主义”, 故意将新疆地区的职教培训描述为“集中营”“监狱”等,就是为了损坏中国国际形象,破坏中国安全稳定,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

2.西方国家具有优越感,难以平等心态接纳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短短四十年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越发响亮,中华民族正在努力实现伟大复兴。面对国家实力和国际格局的重大转变,西方国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未能摆正心态,以平等、尊重、认同的视角来正视和接纳崛起中的中国和愈发自信的中国人民。西方一些社会精英和保守力量对中国的旧有认识还是根深蒂固的,经常拿西方的价值观度量中国。大部分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严重滞后,保持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刻板印象,对中国的理解偏负面,认为中国经济很落后、政府执政方式不民主、老百姓生活方式很落后。他们调侃、嘲笑、贬低中国就是建立在昔日的优越感之上的。

3.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了解

西方社会整体对中国认知落后,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后时代,有的甚至还保留着满清时代留长辫子、“跪着的人”的落后印象。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存在诸多偏见误解,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和摩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创造力,既自成一体,又开放包容。但不少外國人对东方文化了解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容易形成观念上的隔阂、文化上的误解、生活中的矛盾。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应该是普世的价值观,凡涉及种族歧视、民族侮辱,应该是全世界都不能容忍的事件。既使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缺乏深入沟通了解,也不能以所谓 “幽默”和“言论自由” 为借口,成为侮辱和戏谑中国的理由。

4.竞争对手故意打压,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伴随着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在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中实现共享共荣。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已经正式走到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当“中国制造” 和“外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进行正面较量时,一些国家和国外企业感受到来自中国同行的压力,嫉妒中国的快速超越发展,从自我保护战略出发,利用反华行动来抹黑中国经济,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中国企业,对中国正常的产业政策横加指责,针对《中国制造2025》高科技领域,企图通过政治经济打压、贸易战、关税战等遏制中国科学技术追赶,逼迫中国改变原有发展模式;还有一些企业故意借中国话题博出位,通过辱华进行炒作,激起中国民众愤慨,企图另辟蹊径打响知名度,剑走偏锋赢得市场。

5.少数国人损坏国家形象,西方故意以偏概全

现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国民收入大幅提升,不少中国人开始出国旅游,见识世界。不可否认有些素质比较低的人存在无视规则、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撒泼”式的行为,种种不文明的表现让人汗颜,令国人颜面扫地。西方媒体故意夸大宣传国人过错和失礼,借机批评贬低、毁誉全体中国人形象,让全球抵制、敌视中国,达到抑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此外,民族自信的建立往往是伴随从自卑到敏感再到膨胀而成长的,在反华辱华事件发生时,如果以简单的爱国情愫激荡出过激的反击行为,甚至煽动群众违法闹事,就可能会让本身抱有敌意偏见的西方人更加警惕紧张,进而故意以偏概全、夸大其词、引为借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正确理性对待反华辱华事件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喧嚣和杂音,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局面,理性正确处理反华辱华事件,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

1.密切关注时事,厚植爱国情怀

大学生应该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策,增强政治敏感性。要养成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密切关心国家时政要闻的习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及时、准确了解新闻动态和事件的来龙去脉,面对自媒体、微博、朋友圈、社区论坛等平台的众说纷纭,要提升政治敏锐性、保持头脑清醒、坚持独立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传闻中把握事件的真相,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突发反华辱华事件,要掌握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扣准真相实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工作预案,要及时掌握网络舆情,构建一个理性的互联网舆论空间;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利用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公祭仪式、时事政策宣讲等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化满腔的爱国热情为报效国家的强大动力,有分寸、遵法纪、守底线,旗帜鲜明地展示青年人的爱国热情。

2.认清国际形势,懂得斗争策略

目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处变不惊,顶住压力,坚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展现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西方一直掌控国际话语权,国际、国内形势空前复杂,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对外策略是长期的,有些交锋可能是隐性的,有些斗争要做好艰苦卓绝的坚持努力……如果有些事件能用民间力量处理的、用经济手段可以应付的,就没必要上升到国家对抗层面;如遇到须动用国家力量或上升到外交层面的交涉,要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有能力、有担当处理好。例如:孟晚舟被捕事件从本质上来看,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是国家利益之争、是国家意志之争,中国政府的表态和表现让人称赞。对此,大学生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充满信心、充满自豪,衷心拥戴伟大的党,热爱伟大的祖国,为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学会理性思考,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应带着仇视和对抗,需要包容和气量,对不同观点、认知可以理解,对世界各种优秀文化、思想学术可以包容,共生、共存、共赢。但有一个底线不可逾越:对国家、民族的辱蔑万万不能接受,在国情、在文化、在政治问题上,不存在博弈和交易,不能退让半分。面对反华辱华事件,大学生要理性思考,沉着应对,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是要鼓励青年人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担当护国使命。号召大学生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旗帜鲜明,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尊严的角度出发,运用掌握的知识、成熟的见解和缜密的逻辑,对涉及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事件进行大义凛然的反击。二是要培育开放、包容、进取的大国国民心态,以客观、冷静、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内、国际的矛盾和问题,辨明是非、懂得隐忍,从容自信地表达爱国情感。三是要防止将宝贵的爱国主义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告诫年轻人切勿头脑发热,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造谣生事、口诛笔伐,更不能鲁莽冲动,酿成伤害他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国家安全的事件。四是如果没有原则上的冲突,只要对方能真心意识到问题和错误,真诚道歉、努力改过,我们不必穷追猛打,可以大气地原谅,以观后效。对于态度恶劣且拒不道歉的侵辱行为,应予以重点打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记耻辱、坚定意志,避免三分钟热度,遵照国家和相关部门指示,从抗议施压到商业反制再到外交交涉等各方面予以坚决抵制。

4.注重国家形象,培养规则意识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人们对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經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决定该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正面的国家形象让人更容易理解、亲和、接纳该国及其民众的信息和行为;反之,负面的国家形象,会让人们产生敌对、排斥、偏见的印象。从某种意义来看,国家形象正是由一个个公民的个人形象组成的,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而且更需要每个公民、大学生具备维护国家形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学生要树立规则意识,加强自我约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模范执行规则,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热情友善、有礼有节,就是对国家形象维护的最好方式和手段。

5.注重对外推广,讲好中国故事

以往,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茶道、武术、书法、京剧等有着特别的兴趣,中国以这些元素作为形象推广媒介迎合了西方世界的猎奇心理,但也可能会给西方造成神秘感和误读。当前,我们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只有让更多人了解现在的中国,才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6]这是对宣传推广中国对外形象的重要指示,不仅主流媒体应担负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依托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而且开展对外交流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在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积极进取风貌,展露智慧、理性和风度,在展现与世界同步的科学文化水平之余,以日常化、形象化的语言宣传推广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水平航天航空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增信释疑、联结中外、沟通世界,让外国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6.加强教育引导,沉着应对干扰

大学生是国家的公民、民族的希望,是爱护国家荣誉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面对频发的辱华事件,高校要加强中国历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交往意识、国民观念和价值判断,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加大时事政策宣讲力度,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从容面对外来干扰,激发青年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保持大国定力,冷静沉稳应对外来干扰;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审丑的意识和水平,提升人文素养;要阐发民族自立精神,树立国货自强意识,倡导使用民族品牌商品,唤起大学生对民族品牌的支持,让民族品牌在青年人心中扎根;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教育学生理智文明地使用网络阵地和网络语言,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控;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将真挚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用切实行动彰显大学生的魅力风采。

在当前国际交流和民间交往急剧扩张的时代,反华辱华事件以往发生不少,以后也还可能持续不断出现。面对攻击和反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张惶失措,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信心、有能力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激于义、发于理、合乎法,用自己爱国之心、护国之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洋洋.从韩星朴宝剑“辱华广告”看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J].新闻传播,2018(2):34-35.

[2]杨鑫宇.日本演员辱华?这次公众变理性了[N].中国青年报,2017-12-06(2).

[3]单仁平.当遇到“辱华”时,中国公众该怎么做[N]. 环球时报,2018-11-22(15).

[4]孙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路径选择[J].南方论刊,2018(11):108-109,112.

[5]郜馨.講好中国故事 增强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8(5):95-9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