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9-04-17 12:51夏眉莎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然体验情感

夏眉莎

摘 要:绘画是一种复杂的视觉心理活动,情绪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心理体验,深刻地影响到了绘画者的状态。本文以高职美术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美术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文章以体验式教学背景、体验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

关键词:体验;教学;自然;情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美术专业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美术教育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改革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过于强调美术学科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了有效课程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更应在课程体系中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借由艺术的感知带来不同个体生命的交错与“在场”,重新思考艺术智性与美术课程的初衷,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学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美术是借于各种物质媒介,表现瞬间特定的物象,而作用于人的视觉艺术。体验则是美术活动的基础,任何美术活动的方式都是在观察、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是一种活动和结果,建立在大量感性思维线索上,是创作初始阶段对相关信息及素材的认识与感受,作为一种美术教学形式它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背景

体验,本意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的经验。体:指身体(包括大脑、肢体、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验:指经验(既包括经验的过程又包括获得的结果)学习要重视亲身参与以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才能升华出理性认知。这一过程追求个体性,杜绝标准化。

体验式教学最早起源地是欧洲,后期才在美国盛行,从产生以来它和传统教学就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我国推广的新型教学理念与其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该种教学方式把学生需求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利用创建具体的场景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独立等主体精神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学生在自我体验过程中获得认知。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的情绪,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相结合,争取学生可以在课题上主动积极的探索知识,从而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自然,离不开我们自身的细心体察和感悟。作为学生更需要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中汲取灵感,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在画面上[1]。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由感而发,由感而画。

体验式教学是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解读。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对认知活动起阻碍作用。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快乐的事情。这种把教学由“静态”“平面”转化为“动态”与“立体”的划分,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說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化学习方式,而体验性则是现代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征。

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学习者的反思内省是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传统学习注重知识技能,很少让学生参与实践,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而体验式学习则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重视的是第一手的感觉经验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注重情感、态度,强调直接接触,突显学生主体和创新思维。所以,课程不是“老师的文本课程”却是师生真切地体会到、领悟到的“认知、行为、情感的体验课程”。美术活动的乐趣除了让学生会画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使美术学习进入更高的生命层面。只有亲身经历探索,才能获得新知的“体验”,美的认知[2]。

三、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

美术课的体验式教学,要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实践、自我总结,从教学内容中获得第一手经验的过程。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更不能一味的强调技能的学习,而是在美术活动中结合专业的特点自然地将他们对美的感受激发出来,深入体验其内在精神。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合理设计教案,让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和思考,以丰富他们的内在意象。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唤起他们的情感记忆,诱导他们的动作和行为。如“风景写生”的教学活动中,我对原有教法作了新的尝试:先下达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搜集自己拍摄的最喜欢的风景照片或风景名画数张,然后阐述它吸引你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面,发现它们的色彩、构图、意境、主题等不同特征带给你的不同感受。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分析,由我最后总结风景画的构成特点,接着将课堂延伸至户外,带领他们到附近公园作风景素材采撷,直观感受春天绿意盎然的景致。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从日常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创造美。学生脱离了教室与课本的束缚,真正融入自然,感受到山泉如练,山花烂漫的美景,这样的尝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不同主题内容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个人体验,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提倡学生个性体验,创造多元的评价标准。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喜好的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导致有些学生改变自己的绘画个性去迎合老师。美术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意和个性,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发展的、鼓励的态度去评价学生。如在传统文化训练课中,笔者设计“探秘敦煌”为主题,通过视频欣赏、临摹线稿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素材,最后要求提取元素、创编出你心目中的敦煌形象,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感受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课后追随学生画面的差异性,结合学生自己作出客观评价。

(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看、倾听的机会。

通过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思考,让他们逐步把握自己与他人作品中所展示的审美层次。第一节素猫造型训练课笔者下达的任务是:《自画像》,要求学生拿出手机从多角度摆拍自己的各种表情,选一张最有感觉的来描画。学生接受到任务既兴奋又为难,兴奋着卖力的呈现各种表情,为难的是思考着如何表现自己,太过潦草面对这个任务(自己)总是过意不去。于是一周后收到作业几乎70%的学生都是认真完成这项任务,而且呈现的绘画风格多样,创造力地不断涌现使教师有了更多的惊喜。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要设计一些以人为本、师生互动的情景,把培养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作为前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结语:

美术活动的最基本因素是体验式教学,“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活意义的方式”,体验作为“体验课程”和教育学的一种话语,值得每个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去探究。当然,以上提及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只是一部分。它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在观念上作出彻底的改变,不断尝试和总结,真正认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6﹒

[2] 王晓云.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J].教书育人,1999(4):34.

猜你喜欢
自然体验情感
情感
台上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