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植物识别与应用”教学法探讨

2019-04-17 11:24张莉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方法

张莉

摘 要:蔷薇科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是学生在行业企业工作的核心技能。本项目来源于园林树木课程,隶属农林大类。下面我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拓展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植物识别;高职;教学方法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体系

本课程选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园林树木》,根据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为辅助,并结合西安地区常见园林树木种类130种,将教学内容整合十二个典型项目,本次内容选自项目五,4学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学生已有知识为中学所学的植物学知识。中学的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只是常识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构建本课程够用的理论,并且针对这些理论,巧妙地与实践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让他们学到技能。对于爱探索愿实操,手机不离身的00后,他们爱拍照,爱发朋友圈,思想活跃,动手力强,理解力差。他们愿意接受大量信息图片,直观感受性强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蔷薇科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是园林中应用最广泛的技能,是园林企业公司技术员必备的岗位技能。也是学生参加景观设计、景观施工技能大赛的重点测试项目。所以根据行业、企业、课程标准来确定本次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园林植物识别术语的名称;列出该植物识别的要点;知道该植物的园林用途。2.能力目标:理解识别术语的含义;利用术语正确识别该园林植物;能够区别鉴定相似的蔷薇科园林植物。3.素质目标:在实践操作中能发现问题,并与团队协作,初步解决问题;在识别植物的过程中,培养爱植物、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与植物接触爱上景观设计,爱上这个行业,认识到我们这个行业充满了美好和诗意。

(四)重点和难点

根据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确定了本项目的两个教学重点。1.形态识别术语的含义;2.该植物识别要点的理解。一个教学难点:相近似植物的区别鉴定方法。

二、教学策略

通过布置项目,在有趣的学习任务下,学生自主探究、群组讨论,以学生为中心攻克重点难点。教师依托精品专业教学平台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学生问题,针对学生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微信群、QQ群、教学平台等系统随时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探讨。

三、教学过程

教师借助精品专业教学平台,建立课程学习空间、上传相关学习资料,提供在线学习任务发布以及课前检测。

(一)通过学生提问情况和课前测验结果反馈,找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1.识别术语难理解;2.该园林树木的识别特点总结不出来;3.相近似的植物区分不开。

学生的问题基本上围绕了整个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根据学生的需求将项目分解成三个任务.

(二)布置任务

任务一:制作校园蔷薇科植物识别的腊叶标本8一10副;任务二:制作这些植物识别牌8-10个;任务三:制作相似的蔷薇科植物鉴别识别的PPT。

三个任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具有游戏的进级性和挑战性。分组协作完成,每组四人。

教学重点难点与任务一一对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了逐个突破。

(三)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三场景结合

教学三场景为教室+植物现场+多媒体机房。1.场景一,教室: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术语不理解,老师利用挂图,动画等形式讲解术语的含义,总结出每一个术语的要点。然后四个同学交流讨论,把术语的名称写在硬纸片上,制成园林树木形态术语卡片。2.场景二,地点为园林植物现场:比如我们要识别桃花,就把同学领到了桃花跟前。先让同学们用识别软件如“花伴侣”等拍照识别。这一环节同学进行得很开心。拍照识别后,问同学们问题:“软件识别的正确吗?”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理解桃花的识别要点,识别要点都是由术语组成的,如:“互生、叶披针形、蔷薇花冠”等,这时候就面临第一个重点——理解术语的含义。如果釆用传统的教学法,用一些文字来解释术语,同学们不容易理解。我们现在来到桃花现场,直观地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术语的理解形象了,简单了。而且现场总结了桃花的识别要点,原来就是这些术语的组合,第二个重点——该植物识别要点的理解也攻克了。在现场识别中还要完成任务一,采集枝条,利用课下时间压制标本,压制标本的过程包括采集、压制、翻凉、装订、书写标签等五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要求同学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和植物充分的接触,把这些识别术语进一步理解交流。最后要求同学们发挥手工制作的技巧,制出精美的植物腊叶标本,做得好的标本可以装订以后挂在本班的墙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的观赏识别。3.场景三,利用手机或多媒体教室。这一场景是课下线上进行的。完成任务二、制作校园园林植物识别牌和任务三、制作鉴别识别的PPT。在这一环节,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老师针对每一组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个性化的辅导。

(四)学习结果考核

三项任务完成以后,每组同学带着他们的作品,开展总结评比。每组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其他组的组长在下面当评委,给出这一组的成绩并说明理由。最后老师点评,画龙点睛,突破难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同学爱植物,爱生活,保护环境,培养学习专业的兴趣,为从事这个专业奠定基础。

(五)教学特点

我们教学的过程始终是与春天开放的美丽的蔷薇科繁花为实物教材进行的。每年随着春天的来临,桃花、杏花、海棠花、樱花次第开放,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识别蔷薇科植物难能可贵的机会。

我们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序化的,根据蔷薇科植物开花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识别过程与这些花的开放是同步的,当这些花开得最美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来到了现场去识别它的时候,这样同学们欣赏着美景,学习起来心情愉悦,大家争着拍照,拍出精美的照片,发朋友圈,与其他朋友交流。拍照交流也是识别的重要环节。

四、教学效果

生动有趣的教学气氛,直观美好的教学场景,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爱上了识别植物,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为他们毕业后在园林景观公司从事景观设计、施工、植物养护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第二,学生参加业内竞赛获奖。第三,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企业骨干打好基础。

五、课后拓展

第一,务企业。为校企合作的园林景观公司设计施工的小区制作园林树木识别牌。

第二,服务社会。青龙寺樱花开放,兴庆公园牡丹开放时,到现场当义务讲解员,讲解相关的植物知识。

第三,服务校园。为校园树木挂识别牌,组织“绿林社”等校园社团,开展爱花草,爱树木,建设美好校园活动。

这样的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同学们欣赏了春天次第开放的各色繁華,培养了爱赏花,爱生活的情操,同时花开花落,春天很快就要逝去,也知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正如人的青春,也如春天一样容易失去,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张衡,来博旭,王婧,等.园林植物在公园空间营造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7):116-120.

[2] 张凤英.浅淡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2):225.

[3] 许殊.浅谈园林植物特征及园林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2):232.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