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区系分析

2019-04-18 02:32周正彦张微微孙志勇陆宇燕李丕鹏马建章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爬行动物黑斑自然保护区

周正彦 张微微 孙志勇 陆宇燕 李丕鹏* 马建章*

(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2.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实验与教学中心,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4;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

凌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宁都县西北部东韶乡境内,为宁都县西北部天然屏障。拥有我国亚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森林湿地类型,是赣江支流—梅江河的源头,为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最具潜力和最有价值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一直缺乏相应的调查研究,2012—2013年,笔者多次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及生境进行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自然概况

宁都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26°50′42″—27°02′11″N;115°50′16″—116°01′40″E,雩山山脉中段,宁都县西北边境。保护区总面积11 342.64 hm2,区内最高海拔1 454.9 m,最低海拔300 m,相对高度1 100 m;区内海拔1 000 m以上山峰22座,500—1 000 m的山峰69座。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岩多样,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和板岩。土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性相当明显,依山体海拔高度自下而上依次分布有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保护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明显,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年降水量1 670 mm。

凌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其中较多的科属种类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茜草科(Rubi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山茶科(The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等。其气候条件和植被条件都十分有利于两栖爬行动物栖息与繁衍[1]。

2 调查方法

2.1 前期工作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大致了解凌云山保护区内自然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现状,根据各类生境(农田、人工林、林缘灌丛、阔叶林及林溪等)、植被、海拔、季节的特点,深入到小布镇、东韶乡、小布垦殖场、琳池垦殖场的10个行政村、1个乡办林场、2个工区。走访当地林业单位和保护区科技人员,明确两栖爬行动物具体分布地(包括历史上有分布的地点),对分布地进行实地踏查,并根据实际调查中两栖爬行动物垂直分布、分布地山脉和水系特点,通过Google Earth最终确定分布范围和面积。

2.2 实地踏查

调查选择访问调查和样线法,样线法主要是沿河流线路行走,观察并记录两栖爬行动物实体和卵团发现信息,少数不能确定物种采集标本。GPS标注发现点,记录发现点的微生境、海拔和经纬度等。每次样带调查时考察人员2—3人沿样带中线彼此平行前进,仔细搜寻样带中线每侧5 m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其中1人负责记录物种种类、数量、生境特征等数据。

2.3 调查时间及样带设置

调查时间分别为2012年7月1日—16日和2013年7月10日—8月1日。白天调查时间选在8:00—15:00和夜晚17:30—22:00。综合考虑保护区地形、地貌、植被、两栖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最终确定代表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样带,其中包括7条样带(图1)。

图1 江西凌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样带设置Fig.1 Locations of transects in Lingyunshan Nature Reserve,Jiangxi

2.4 标本鉴定

标本鉴定和分类系统参考《中国两栖类检索及图解》《中国动物志》[2-4]。大部分制作成的浸制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3 调查结果

3.1 物种多样性

对本次调查照片、考察记录和所获100号标本进行鉴定,已知凌云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52种,隶属37属13科2目(表1)。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属于14属6科1目,占江西省39种两栖动物[5-6]的48.7%;爬行动物33种,隶属于23属7科1目,占江西省80种[5,7]的41.3%。保护区52种两栖爬行动物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8],其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chinensis)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过度捕捞,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平胸龟(Platysternonmegacephalum)、滑鼠蛇(Ptyasmucosus)、舟山眼镜蛇(Najaatra)共3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表1 江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名录

Tab.1 List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Lingyunshan Nature Reserve,Jiangxi

续表1

注:资源状况:+少见种,++常见种,+++优势种

保护级别:△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Ⅱ《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A表示拍到照片或者采到标本,其他种类来源于参考文献

Note:Resources status:+ rare species,++ common species,+++ dominant species

Protection grade:△Land wildlife under state protection that is beneficial or of important economic or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Ⅱ The appendix Ⅱ in the CITES.※ The second rank in national protected wildlife of China.A means to take a picture or collect a specimen,other species come from references

3.2 区系特征

宁都县位于动物地理分布区中的东洋区系区的偏北位置,向古北区靠近,古北区的种类也会扩散到这一地区,成为东洋区、古北区的共有种。因此在两栖爬行种类组成上以东洋区的种类为主,具有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特点。两栖动物中除黑斑侧褶蛙和中华蟾蜍是广布种,东洋界种类达17种(占89.5%),其中黑斑肥螈主要分布于华南区,大树蛙主要分布于华中区外,其余15种均为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爬行动物中北草蜥、赤链蛇、黑眉锦蛇、虎斑颈槽蛇、短尾蝮和福建竹叶青为广布种,占18.2%,东洋界物种占81.8%,其中除多疣壁虎为华中区物种,其余均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

3.3 优势种及生态分布

凌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数量优势种有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陆蛙、棘胸蛙、花臭蛙、斑腿泛树蛙、华南湍蛙和小弧斑姬蛙。爬行动物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北草蜥、锈链腹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铅色水蛇和福建竹叶青。

低海拔区(300—500 m),农田,居民住宅及水塘附近,以黑斑侧褶蛙、东方蝾螈、中国雨蛙、泽陆蛙、斑腿泛树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中华蟾蜍、黑眶蟾蜍、石龙子、铜蜓蜥、短尾蝮、多疣壁虎常见。

中海拔区(500—1 000 m),灌木,河流,优势与常见种为棘胸蛙、华南湍蛙、花臭蛙、蓝尾石龙子、北草蜥、福建竹叶青蛇等。

高海拔区(1 000 m以上),山林茂密,小溪流,常见种为黑斑肥螈、华南湍蛙、棘胸蛙、竹叶蛙、蓝尾石龙子等。

3.4 保护动物和中国特有种

保护区52种两栖爬行动物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其中虎纹蛙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2种两栖爬行动物为中国特有种,其中两栖类有黑斑肥螈、沼水蛙、阔褶水蛙、竹叶蛙、华南湍蛙和花臭蛙共6种[9];爬行类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北草蜥、锈链腹链蛇、赤链华游蛇和环纹华游蛇共6种[10]。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江西凌云山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独特,是江西中部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散中心和生物廊道,现已记录52种两栖爬行动物,占江西省119 种两栖爬行动物的43.7%,全部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物种数多为41种,占总物种数78.8%,有12种两栖爬行类为中国特有种,占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23.1%。这表明凌云山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丰富,且物种的不可替代性高,是华中区与华南区物种交流的重要扩散地与过渡区,其综合保护的价值高。

同距离凌云山较近的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比[5-6],凌云山两栖动物总物种数少10种,而爬行动物少8种。两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上的差别,与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资源调查深入程度不同有关,凌云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调查,应该有更多的物种被记录。

4.2 保护建议

江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受到重视,保护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为了加强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建议(1)加强保护区管理,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社区共管。(2)保护区内部水坝、电站较多,影响两栖动物迁徙和扩散,建议因地制宜,修建生物通道。(3)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加强生境保护,减少使用农药化肥。(4)加大对当地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两栖爬行动物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爬行动物黑斑自然保护区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我不是恐龙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