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遗址景观规划设计及文化价值研究

2019-04-18 00:45刘畅詹秦川杨伊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帝陵文化价值景观规划

刘畅 詹秦川 杨伊文

摘 要:如今数字艺术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日渐丰裕,文化精神层面意义愈发凸显,推进文明相互交流,重视人文区域合作,成为新时代下创建开放包容的人文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历史遗址中蕴涵的宝贵文化资源成为现下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和宣传端口。有中华民族始祖之称的轩辕黄帝,其桥山之陵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神标识,是炎黄子孙的灵魂立根之本,对于国家、民族文化价值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地位。黄帝陵风景名胜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是桥山黄帝陵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设计研究可以为当前时代下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民族设计提供现实思考和关注。

关键词:黄帝陵;景观规划;文化遗址;文化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陕西重大景观规划设计与人文精神”(11EH138);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品牌文化与重大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2013KTCQ01-57)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黄帝被炎黄子孙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部落首领,为五帝之首,《极言》篇述“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黄帝所建立的赫赫殊勋,福泽华夏,促使我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相传黄帝于桥山乘龙升天,桥山是《史记》记载中唯一遗址黄帝之陵,古称“桥陵”,是最为长久最为正式的轩辕黄帝祭祀场所。自汉武帝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陵以来,历朝历代君王子民皆于此举行国家大祭,缅怀先祖,郭沫若于祭亭石碑之上书“黄帝陵”三字。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立根之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兴的文化产业伴随着国民文化消费升级,社会资本参与量日益丰富,现代市场培育日趋广阔,依托传统民族文化创意升级,带动国民文化消费,提升物质文化内涵需求,弘扬民族精神,建立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成为时代设计师的责任和担当之举。轩辕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蕴含中国古典风水学,遵循国家和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形成“一中心、两对轴、三片区、六组团”的格局。

二、地理区位

黄帝陵地处陕西省黄陵县子午岭分脉桥山之巅,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连印台山峰一同构成黄帝陵的风水轴线,面朝东南,背向西北,顺应有龙脉之称的昆仑山脉走向,与国家版图西高东低的地势相吻合。现黄帝陵作为国家民族公祭、海内外中华子女祭祖的著名风景名胜景区,北距著名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160余公里,南距文化古都西安180余公里,桥山占地566.7公顷,三面沮水环流,山林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粗计81600余株古柏,其中30000余株千年以上古柏,为中国现今生态保存最为完整、时代历史最为长远、种植覆盖面积最为广阔的古柏群。

三、黄帝陵价值属性

黄帝陵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在华夏大地之上,是中国民族的圣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甚至放眼世界都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自黄帝陵建成以来,每逢清明时分,华夏炎黄子孙纷纷前来参加轩辕黄帝国家公祭活动,不论身处何处,中华儿女皆心怀敬畏和感激,对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进行深切缅怀,这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有着重要的民族价值。黄帝陵建造所遵循的规划理念集中国古代风水学理论大成,四周群山环抱,陵区内沮水贯通其中,将人文景观巧妙隐于自然景观之内,协调自然环境同陵区建设关系,空间格局依势而布,肢干体系穿插其中,功能布点结合自然优势造景造势,通过历史文化内涵保留原始空间格局,开发隐性空间价值,更完整完善地进行陵区开发建设和存留保护。

黄帝陵祭祀主体思想情感的历史变化、文化内涵的延伸演变以及多角度取向性的祭祀意义在人文价值研究方面产生迭代变化,现代旨在通过公祭仪式来传达“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目的,承载着中华儿女对根本的认同和全球华人的美丽乡愁,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标识和面向世界的文明窗口,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感召海外华人共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中国规划设计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集智献策、合力推进的共同结果,为打造全球华人人文祭祖目的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精神遗产汇集多方力量。

四、黄帝陵自然景观空间布局

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为核心,协调自然生态环境中山川、河流、林木的奇秀壮丽之美,将人文景观资源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构造出山清水秀、千潭叠瀑、奇峰叠列、竹林葱翠、万壑江川、重峦叠嶂的景象。与原有黄帝陵核心区地貌、水体、动植物景观构成的主體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围绕着桥山黄帝陵冢共同形成了“一中心、两对轴、三片区、六组团”的独具特色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

“一中心”指以桥山祖陵为中心。其是黄帝陵景观规划的核心部分,黄帝陵冢、下马石、功德坛、龙驭阁、汉武仙台等人文景观皆聚集于此,极大丰富了核心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游览趣味,对于增加消费者游览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两对轴”指的是祭祀空间轴线和景观空间轴线。以“轩辕庙—人文初祖殿—轩辕大殿”人文景观连线为祭祀轴线,以“印台山—印池—功德坛—汉武仙台—墓土冢—龙驭阁”为自然景观轴线,通过功能归纳、设计分区、导览梳理对祭祀路线和游览路线进行科学再设计,减少人流矛盾点,舒缓动线交叉冲突。

“三片区”指拱卫祖陵景区的祭祀景区、印台山景区和外围景区。其中,祭祀景区作为黄帝陵景观规划的核心区域,具有悠久的时代痕迹和深沉的文化气节底蕴,主要包涵轩辕庙、祭祀大殿和祭祀大院等;印台山景观区具有人文之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址,以其原生态保护区的魅力吸引着消费者的参与,包涵仰韶文化遗址遗迹、千年柏树林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外围景区作为黄帝陵景观规划中重要的补充部分,其配套设施体系是主要的经济消费带动区和文化服务区,包含住宅、商业街、文化街等。三大片区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将祭祀功能、游览功能、观景功能、旅游消费功能、餐饮娱乐功能、休憩居住功能等进行划分整理,依托片区的自身优势进行客体的设计导览。

“六组团”是根据黄帝陵现有的分散景观布局进行组团式景观集团划分重组,对单一的景观节点,扩大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影响,进行复合式的景观设计,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现实价值。六大组团分别为核心区景观组团、县城区景观组团、暖泉沟景观组团、黄花沟景观组团、周家洼景观组团、聂洼景观组团。

(一)核心区景观组团

处于皇帝陵核心区域,是以“一中心”和“三片区”为主要景观点,汇集黄帝陵风景区内所有的景观节点,是游人驻足、产生互动接触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民族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高的重点保护区域。

(二)县城区景观组团

处于黄陵县城区域,包括轩辕街和宁城遗址等,是结合原住人民守护黄帝陵、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结合方式,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源和物质保障。

(三)暖泉沟景观组团

处于黄帝陵核心景区东南方向一公里处,记载了黄帝时期的伟大成就,包括仓颉始造字、缫丝以制衣、修德振兵、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步丈田亩制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氛围气息最为浓厚的区域。

(四)黄花沟景观组团

处于黄帝陵核心景区西南侧,其内部设计多为古城遗址和名人墓葬等,是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延续历史文化文明的重要节点,包涵古杏城遗址、大苏城遗址、狄青墓等景观,丰富了黄帝陵景观规划的设计层次,增添了景观的多元化。

(五)周家洼景观组团

处于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南侧长寿山处,包括了秦长城遗址、周家洼汉代居住遗址、螺祖养蚕织帛处等。它的特点与黄花沟景观组团相似,在这里不多赘述。

(六)聂洼景观组团

位于黄帝陵核心景区西侧,记录了黄帝陵区早期住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研究黄帝陵区内居民栖息繁衍、历史传承、文化脉络的重要现实依据,包括了聂洼西周居住遗址、下古城、古城塔等。

五、结语

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中国正以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励爱国主义热情,促进祖国统一。轩辕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长久以来受到华夏子孙的崇拜和祭奠,是华夏民族神圣的精神寄托,是维系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的主旨和核心正是为了延续传承不可替代的悠久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通过对陵区及周边规划设计,达到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和遗址遗迹价值的可利用开发,为全球华人建立一个寄托民族情感、乡情家念的集合地。通过对景观片区、组团的功能性设计,结合人文景观,实现文化价值与物质展现,带动周边黄帝陵原住居民的经济發展,实现文化创收,为寻根祭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出适宜的环境。黄帝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当前时代下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民族设计提供现实思考和关注。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黄帝陵文化价值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我党派代表祭黄帝陵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