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亮着多盏书灯

2019-04-18 01:53谭旭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几本书针线煤油灯

谭旭东

1

小时候爱读书,缘于家里有书。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赤脚医生,和村里多数人家一样,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更何况,我和两个弟弟都特别能吃能喝。

即使这样,爱读书的父亲和母亲买了不少书。除了四大名著,还有《说唐》《三言二拍》等古典文学著作,也有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以及《红与黑》等欧美名著。小小的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就开始接触这些书,虽然很多根本看不懂,甚至完全是囫囵吞枣似的翻阅,但也渐渐迷上了这些书。

记得每次放学,如果父母没有安排我去挑水、喂猪或者摘菜,我就会拿起一本书,坐在屋里或门槛上认真地读起来。母亲喊我吃饭,第一遍我往往听不见,“快来吃饭呀,菜都要凉了。”母亲又喊了一声,我才回过神,合上书,赶紧坐到餐桌边端起饭碗。

2

母亲从来不因为我读书耽误了干活而责备我,对我看课外书很支持。那时候,老师几乎不布置课外作业,我也不用担心没写好作业而挨批。

很多个夜晚,煤油灯下,我手捧一本喜欢的书认真阅读,而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纳鞋底,做一些鄉村女人常做的手工活。有时候,母亲还会一边做着活计,一边哼着歌。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经常哼唱《九九艳阳天》这首歌曲,还有一些我不知道歌名的民歌。

母亲勤劳坚韧,质朴无华。她纳的鞋底,正反面的图案一模一样,就像工艺品。她缝制的衣服,和街上的裁缝相比一点不差。村里谁家添了孩子,她都会缝制小鞋小帽,再用手绢包上两个鸡蛋,送给人家。我在读书时,不时地观察母亲的手工,像钉扣子、补破洞之类简单的缝补我也学会了。每当母亲要换针线的时候,都会让我帮着把细细的线穿进针眼里。“我的大仔心眼细,做事也细致。”母亲接过我穿好的针线,总会开心地看着我,夸我一句。

母亲也像一本书,让我读出无尽的哲理与关爱。

3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类武侠小说,喜欢书里的战斗情节,羡慕书里的男人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常幻想自己跟小说里的英雄一样,执剑天涯,行侠仗义。到了四五年级时,我阅读范围更加广泛,开始接触国外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复活》等经典名著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这几本书我读了好多遍,每一次,都让我更加感受到沉默的力量——好的文字让人安静。

读书不是一件热闹的事。真正的读书,得在安静的环境,让心静下来,才容易进入文字的世界,与书里的人物对话。

现在,我很难说出以前读过的哪几本书对我影响最深。小时候读过的书,尤其是经典,它们都化成了我记忆的一部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一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我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养分,变成了我成长路上的指路灯。

我想,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作家和学者,一定与小时候读过的那些书有紧密关联。那些书教会了我理解生活,学会爱,发现美,找到了希望与理想。一本好书,就是一盏灯。我庆幸,我的心里亮着多盏书灯。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几本书针线煤油灯
衣柜上的煤油灯
最多能买几本书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手中的针线哦
童年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