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9-04-18 07:44熊淳涛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

熊淳涛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金融集聚效应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力不可小觑。本论文就从此引申,通过研究我国东中西部31个省份2007-2015年的金融集聚情况,运用Eviews从研究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与地区经济的关系和对15个不同城市区位熵的计算得出: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集聚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最强,西部最弱。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东中西部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已经快速崛起成为现代经济核心,是我国二十多个省份的支柱型产业。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使金融在经济增长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同时在此基础上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各个金融机构联动起来以一种集群的态势在某一城市或者是某一地区集中出现,即出各种形式的金融集聚现象。金融集聚是指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中介机构、跨国金融企业、国内金融企业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在地域上向特定区域集中,并与其他国际性(跨国)机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之间存在密切往来联系的特殊产业空间结构。

(二)研究意义

金融集聚的研究将对我国不太均衡的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地理区位划分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而利用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合理的使整个经济朝着稳定,使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二、文献综述

本部分重在总结概括目前各国学者对金融集聚理论的研究,其主要集中在一下三个方面:

1.金融集聚的形成和特征

国外研究比较早的是Kindleberger(1974),他发现规模经济促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选择特定的区位并形成集聚;随后,Davis (1990)调查金融服务业领域发现,大、中、小型的金融服务产业都倾向在大都市区域里形成集聚;复旦大学陈铭仁博士后(2010年)在《金融机构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视角》一书中指出,金融机构空间运动和发展呈现出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这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2.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關系研究

谢非,谭朋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金融集聚的区位熵值理论,整理了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区)1998—2014 年面板数据(2017年),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起固定效应模型,并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3.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

Gehrig(2000)从金融产品流动性和信息敏感程度研究产业集聚的因素,表明对信息较为敏感的金融交易更可能集中在信息集中与交流充分的中心地区。李正辉、蒋赞(2012)采用省域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的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的影响,且我国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已经转向依靠市场力量。

总体来看,过去学者对金融集聚的研究着重放在了其本身,研究了其形成原因和积聚的特征,对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主要就是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或者过少地涉及了不同地区金融集聚的差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研究。

三、现状和理论分析

(一)现状

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保持在6.7%,CPI上涨2%,均在政府目标区间。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绩。2017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防控风险将面临挑战。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可能会给已经聚集起来的泡沫、杠杆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给经济金融带来风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情形,金融集聚高的地区更应该做好防范举措,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理论分析

金融集聚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种动因作用的产物,可看作是金融运动区域选择和金融效率空间调整,所引起金融参与者在特定区域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地理上高度集中的产业群体。

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金融集聚效益,企业扩散效益,金融溢出效益和金融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金融溢出效益是由于金融集聚因素形成的额外效益,具体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加快技术进步效应、自我强化机制效应、形成创新网络效应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本文旨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城市的金融集聚程度以及不同地区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三)提出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并考虑实证分析所需数据的可得性,学习、借鉴并结合国内外学者观点,本文提炼出如下关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假说:

(1)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即某区域的金融集聚越强,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快,经济实力越强;

(2)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集聚程度不同,且东部最强,西部最弱。

四、实证研究

(一)模型选择和数据来源

根据所提假设,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为三个,分别为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选取的控制变量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建立模型为:

Y=C+X1β1+X2β2+X3β3+X4β4+ε

其中,Y表示区域经济增长,用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978年=100)来表示。x1为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个);x2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x3为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X4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c为常数,ε为误差项。

本文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主要选取了从2007-201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共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各项数据。

(二)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9.0软件,对各项数据的分析结果如下:

所有自变量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P值<0.05),说明其结果是显著。

可以看到,x1、x2、x3的系数都为正数,说明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其中控制变量p值较大,故认为其对区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些情况正好也与散点图的整体趋势相符合。

(三)金融集聚程度的分析

本文采用各城市金融业区位熵系数衡量其金融业集聚程度。

其表达式为:

Rij=(Eij/Ei)/(Ekj/Ek)

其中,Eij为该城市n年的第三产业增长总值,Ei为该城市n年的总产业总值,Ekj为该省份n年的第三产业总值,Ek为该省份n年的总产业总值。

区位熵指数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的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该指数的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集聚化水平越低;相反,则说明该产业的集聚化程度越高。

根据以上关于区位熵的阐述和中国金融集聚的特点,通过计算,得到各个省份的结果如下:

可见,所选东部地区的城市大部分是较大于中西部的。而北上广更是大于1,金融集聚性远超全国其他地区。

五、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由上实证分析可知,两个假设均成立。

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都与一个地区的金融积聚性密不可分。金融业法人单位数越多则显示出该地区的金融机构越多,则说明该地区金融产业多,积聚性更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越高则反映了人民生活越富裕,说明该地区经济越发达;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则直接与该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挂钩,越大反映了该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越好。

从区位熵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集聚性差别依然较大,其中东部金融积聚性最强,中部第二,西部最弱。从时间轴上可以看出,近年来东中西部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全国当中尤以中部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金融积聚性最强,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二)政策建议

1.注重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避免金融业过度集聚而产生马太效应。国家要从战略上注重全国平衡发展,加大对中部、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中西部本身也要加快发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促进金融的发展。

2.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战略, 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从分析中看出,东部的金融积聚性虽然是最强的,但也有少部分地区还比不过发展起来的中西部,比如吉林。所以,东部应该借助京津冀,江浙沪和珠三角的优势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打造更大更强的金融集聚中心。

3.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注重扶持有潜力的金融机构。从实证看出,一个地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强弱取决于该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产业的实力,所以,要想经济實力提升当然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4.完善金融市场和法律监管机制。金融企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期货市场等。地方政府在全国统一的监管架构下应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当地的政策和法律监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入驻,从而有助于加快金融业的聚集。

【参考文献】

[1]李芳芳.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2013.

[2]谢非,谭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基于我国 31 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2017,(4).

[3]陈雅琳,梁新潮.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九地市空间面板数据[J],2017,(3).

[4]丁艺,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2010,(2).

[5]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

[6]David Eite man,Arthur Stone hill,Michael Moffett,刘园.国际金融[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李正辉,蒋赞.基于省域面板数据模型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4):12-16.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经济增长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