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述评

2019-04-18 07:44隆琴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

隆琴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活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国内学者围绕着改造原因和必然性、主要领导人对改造的影响、对改造的评价及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观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应当从多学科相结合,多角度进行思考方面着手。

【关键词】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述评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将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这是新中国初期“三大改造”(1953-1956年)的重要一环,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本文对这些研究做出梳理,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

一、改造原因分析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其原因和必然性的,是与当时的国情和世情相对应的。学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寻求原因,分别是经济因素,政治原因,国际影响及理论角度。以下将具体分析四个方面的研究。

(一)经济因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与当时的国内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经济方面的因素是较为基础和根本的要素。有学者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指出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唯利是图的,消极的,与计划经济建设对集中调配国内有限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私人工商业进行限制,避免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对国计民生的破坏。i也有学者从工业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指出改造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改造,建立社會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国家的工业化问题。ii还有学者着力于生产关系,提出社会主义改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iii

(二)政治原因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我国当时的政治需求,也有利于提升党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学者提出阶级矛盾论,认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进行对资改造,可以强化无产阶级政权的经济基础,削弱甚至消灭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增强工人阶级的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iv也有学者从阶层利益出发进行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是干部阶层整合各阶级阶层人民利益的必然结果。v还有学者从共产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出发,认为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利用始终是一种策略的考虑,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改造是必然的。vi

(三)国际影响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国内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包围的政策,我国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重压力。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学者着眼于苏联的引领示范作用,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给予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极大鼓舞和示范作用。vii也有学者从苏联施加的压力出发,认为中共的新民主主义没有得到斯大林和联共中央的认可,这给中共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中共执政后不久便进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改造。viii

(四)理论角度

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视为党的奋斗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终将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有学者从理论信仰的角度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党的理论支撑和人民的精神信仰,是我国既定的大政方针政策,是历史的必然。ix也有学者从决策层中找理由,认为决策层中的大多数人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要性以及过渡时间等问题认识模糊,因此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x也有学者从民族工商业者的角度出发,突出国家在宣传方面做出的成效,指出私营工商业者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日益提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基础。xi

二、主要领导人与“改造”

国家领导人是改造的设计者、参与者与推行者,对改造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影响重大,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多,主要是对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人的历史贡献作了深入探讨。

(一)对毛泽东“改造”思想的研究

以毛泽东为核心共产党领导集体为国家发展及大政方针的制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界关于毛泽东与对资改造的研究颇多。毛泽东指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资产阶级要消灭掉,但资本家需要团结、教育与改造。xii有学者认为毛泽东通过制造相应的社会舆论,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分步骤分阶段逐步进行改造资产阶级xiii还有学者探析毛泽东在改造过程中的反应,指出在对资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有过深刻的反思,并力图纠正改造中出现的偏差,但因对社会主义认识片面,对阶段错误判断,对过渡的理论思考和准备不足,未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突破苏联模式而使得纠偏的失败。xiv

(二)对刘少奇“改造”主张的探讨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对资改造应当按照各行各业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多方面需求分别地解决它们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努力构建公私双方良好工作关系,继续加强政治教育,目前还只达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xv有学者从刘少奇的思想价值出发,认为刘少奇在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经营方式、商品交换和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的思想观点,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很宝贵的思想财富。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xvi还有学者从刘少奇的经济策略思想出发,指出刘少奇在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上做出了巨大贡献。xvii

(三)对陈云“改造”写法的探析

从1954年开始,陈云便开始主持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工作,在对如何改造资本家和资方人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界通过研究其理论与主张,并探析其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主要从改造资本家和资方人员方面来论述陈云的贡献,陈云团结了大批资方人员,减轻了他们对于自身改造的抵触情绪,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xviii还有学者提出,陈云参与了改造的酝酿与启动,领导和推动了改造的进行,其思想不仅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而且对于指导此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xix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评价及经验教训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思想上也倾向于多元,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评价,也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一)对改造的整体评价

纵观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因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所持观点相异,本文将其归纳为积极说、消极说与辩证说。

1.积极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符合历史潮流的。例如有学者指出党和国家正确地实行和平改造的政策,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赎买的方法,把企业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xx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既反对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反对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xxi还有学者提出生产关系变革是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衡量该变革是否正确与必要的天然标尺,并根据改造期间的经济情况,肯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xxii

2.消极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合时宜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不是照搬苏联的经验,在具体实践上体现了中国特色,但是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健全的,是一个畸形儿。xxiii有学者指出改造对社会主义认识片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判断错误,对过渡理论的思考和准备不足,同时并未真正突破苏联模式。xxiv还有学者从认识偏差上着力,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的认识上偏离了同时并举的根本方针,存在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并且高估了农民的积极性,忽视了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作用。xxv

3.辩证说:综合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好”与“坏”,一分为二进行论述。有学者将改造的开始与结束区分,认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是适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是匆促的。xxvi也有学者从工作方式着手,认为改造成功是由于采取了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足在于改造不适应我国工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形。xxvii还有学者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局限和误区是造成社会主义改造偏差的根本原因。xxviii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新中国成立便开始了,学界通过调查研究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也得出了宝贵的教训,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有学者着眼于改造的中国特色,认为改造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特色的改造道路;在改造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的某些积极因素;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xxix还有学者关注改造具体政策,认为改造区别两种资产阶级,采取不同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坚持实行赎买政策;改造企业同时改造人;利用原工商业者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些都是较为成果的经验,但改造挫伤了资本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在全行业合营后,裁、并、改、合的步子过大,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不当的问题。xxx

四、深化拓展研究的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成果颇丰,为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研究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改进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面应当多采用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目前,学界在对资改造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定性研究,偏重宏大叙事,较少采用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这样会使得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不足。因此在研究对资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将研究结论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史料之上,同时应避免局限于一处,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进行解读,得出研究成果。如在对资改造的研究之中,应当多关注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使研究成果建立在对真实、可信、有效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尽可能避免以后见之明的态度来进行主观分析。

(二)丰富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应当多元化,进行多学科思考。“改造”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及社会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多角度思考,将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探究,这样会使得历史更为活泼也更为真实生动。例如,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经济发展规律是一方面,不同人的心理也是一方面,领导人从政治角度的思考与探索又是一个侧面,如果能够立体的呈现历史面貌,会让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展开情况、最终结果充分展现。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运用多元的研究视角更能够促进研究成果的更新。

(三)挖掘研究史料

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研究过程总应当对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多运用“一手”资料。在对资改造的研究中,大多是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对“一手”资料的研究不够,因此容易受到误导,难以展現改造的真实面貌,现有资料尚未揭示或研究不够深入的部分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从现有出版物中难以发现。应当利用档案馆馆藏的资料,并查阅对资改造期间的报纸、文章,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或许能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注释:

i 刘德萍.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前进行的经济原因[J].社科纵横,2009(8)

ii 柳兆铭.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iii 黄金家,蔡天新.论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必然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1)

iv 柳兆铭.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v 张家芳.社会主义改造决策形成的阶级阶层因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2)

vi 李敏昌.历史与现实的审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以湖北为实例[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vii 游庆括.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的多视角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0(1)

viii 王韶兴.陈海燕.对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2006(8)

ix 付靖一.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多角度探析[J].党政教学,2012(7)

x 陈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问题的再评价[J].前沿,2008(5)

xi 徐军婷.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认识[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xii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D].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8.535

xiii 沧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其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xiv 李敏昌、程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J].文史博览(理论),2009(3)

xv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8.57-58页

xvi 陈绍畴.简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J].中共党史研究,1993(5)

xvii赵增彦,张玉玲.刘少奇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思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6)

xviii 左腾飞.陈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的历史贡献[J].党史党建.2015(6)

xix 宋月红.陈云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北京党史,2011(5)

xx 黄如桐.最光辉的胜利之一——50年代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真理的追求,1999(10)

xxi 沧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其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7(1)

xxii 沙健孙.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再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

xxiii 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xxiv 李敏昌,程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J].文史博览(理论).2009(3)

xxv公方海.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偏差的思想认识根源[J].理论学刊,1996(4)

xxvi 林元旦、李心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再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xxvii 黄如桐.最光辉的胜利之一—50年代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真理的追求,1999(10)

xxviii 刘秀萍.三大改造的偏失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J],河北学刊,2001(3)

xxix 邢丽雅,于耀洲.试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驗教训[J].理论探讨,2002(6)

xxx 邵纬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J].中州学刊,1982(3)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