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探究

2019-04-18 07:44杨丽静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审计创新质量

杨丽静

【摘 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审计机关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家审计在规范经济秩序、维护公众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审计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让审计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审计;质量;管理;创新

本文阐述创新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机制,研究如何构建科学的审计质量标准体系和完善的审计质量保障体系。

一、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就是要整合审计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增强资源配置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

1.围繞审计人员专业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频繁性和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等方面的不断变化,更新审计知识已刻不容缓。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要狠抓学习培训,提升审计干部素质。

2.进一步完善审计人才库。要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审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开发、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和监督管理等机制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和谐型“五型”审计机关,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机关的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3.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各项措施,优化人才资源组合,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拓宽了用人渠道。通过公开招考和选调,优化审计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结构。

二、创新质量监管机制

1.推进审计业务流程法治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和中心环节。应当建立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库建设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调配、审计组业务例会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项目审计查证实施办法、审计项目现场工作量核定、审计咨询专家库管理、审计业务成果利用和统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为人力资源保障,以审计法治化建设为基础,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审计创新提升为动力,高标准,严要求,边实践,边探索,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审计机关的优秀成果,并从自身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固化发展成果。

2.前移审计复核关口。审计复核制度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审计法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必须常抓不懈。要坚持开展审计现场督查:监察部门不定期开展审计现场廉政纪律检查,确保各项廉政纪律执行到位;审理部门专职审计人员进驻审计组,在审计组复核的基础上,重点复核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审计评价及处理处罚的恰当性、问题定性及其法律适用的准确性等。此外,对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及其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送审稿、审计报告审议稿、正式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开展自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至局主要负责人的逐级复核;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同步开展跟踪审理,实时管理审计质量。以上各项审计复核工作均要求出具复核意见书,责任到人。

三、创新权力制衡机制

1.推进审计审理,实现审计权力的分权制衡。为实现审计各环节权力的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目的,审理机构应运而生。审计机关根据分权制衡原则,对审计全过程,基于分段管理,各负其责,实行审计计划权、检查权、审理权、执行权的分权制衡,实现以权力监督权力。审计审理是通过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和审计实施方案,对电子、纸质等资料进行跟踪式审查、复核、监督和评价,从而实现对审计全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和审查,达到规范审计权力运行过程的目的。

2.拓宽审理职能,实现对审计权力的监督

(1)增宽审理覆盖面。审理覆盖面的拓宽,就是改变以往对审计项目的档案性材料复核的事后监督和形式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的交互,全面关注审计实施全过程,关注审计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

(2)改进审理方式。审计复核是在审计现场实施结束,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将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文书,送法制部门复核的事后审查。审计审理实现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是从审计进点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审查,从审查结果转变为既审查结果又审查过程,从事后审查转变为事中事后相结合,提高了审理的实效。为实现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将审理方式由过去单一的报送资料审理改进为数字化审理、书面审理、审计现场审理三者结合。

3.实行全过程跟踪审理,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

(1)对审前准备阶段的审理。审理内容包括制发审计通知书的格式是否规范,审计依据的引用是否适当,制发、送达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回避的原则,审计工作方案中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组织安排等是否完整、具体,有关审计执法要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宏观层面把审计执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对审计实施阶段的审理。审理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否经过调查了解,收集相关资料,编制调查了解记录;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是否明确,审核、批准、调整程序是否合法、完备。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的审计目标、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是否一致,并相应作出细化安排。安排审计工作时间是否合理,审计组成员及职责分工是否明确。督促业务部门按照流程,完善审计程序;对重点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报经业务会议审定。

(3)对审计终结阶段的审理。审理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都依法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审计证据;审计组组长是否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按规定进行了审核,并签署意见;审计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是否具有适当性、充分性,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审计报告的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事项、审计发现的问题否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是否履行了审计处罚的法定告知义务。以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审理。

4.完善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执法行为

(1)制定审理操作指南。现在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审计准则,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审理程序、范围、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审理目标定位、职责权限也不够清晰。制定审理操作指南,有助于实现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明确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从而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建立审理情况通报制度。审理部门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将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好的工作做法以及应注意和改进的事项,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并定期通报各业务部门,从而发挥指导规范业务部门行为的作用。

(3)建立兼职和特邀审理员制度。可以推进审理工作公开、缓解审理人员较少和专业人员缺乏等矛盾,变“闭门审理”为“阳光审理”。充分发挥兼职审理人员的作用,开展审计项目的审理时,兼职审理人员与专职审理员一并参与项目审理,提出专业审理意见,以保证审理意见更为专业、客观和公正。

【参考文献】

[1] 孙富军.审计处理处罚应“四要”[J].中国审计,2001(10).

[2] 庞明茂.审计处理处罚权的应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12).

[3] 游鹏飞,寇玮华.浅析墨菲定律及海因里希法则对控制事故的作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8):14-15.

[4] 覃卫群.浅谈审计处理处罚难的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审计,2003(15).

猜你喜欢
审计创新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