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RCEP的产品贸易效应分析

2019-04-18 07:44覃芹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覃芹

【摘 要】在WTO的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由于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需求而停滞不前,各成员国便纷纷寻求建立双边或是多边的自贸协定。自美国放弃TPP以来,RCEP成为亚太地区多边经贸协定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现状并发现问题,通过选择2009-2017年我国与RCEP内部其余成员国以及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国家的GDP、进出口额以及地理距离的面板数据作多元对数结构模型对我国加入RCEP产生的贸易经济效应作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与成员国的产业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趋势。最后,基于分析得出结论鉴于加入RCEP后对我国贸易产生的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国应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的多元应对机制,避免成员国贸易波动对我国贸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RCEP;贸易创造;产品贸易

RCEP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WTO谈判受阻,因此部分国家之间实施“零”关税,相互开放市场,密切合作关系,来寻求合作发展。RCEP产生的经济效应深深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引领“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有效率地提升世界人民的福利增长水平。

一、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的经贸现状及在加入RCEP在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由“10+6”成员国组成,由东盟发起并吸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参与的区域一体化进程,致力于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1]。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2]。中国-东盟自贸区由于关税的大幅降低使得两国的进出口逐年增长并带动了两国GDP的增长。

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据日本海关统计,2017年1月日本对华货物出口额为103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其中出口472.0亿美元,增长4.3%;进口566.7亿美元,增长11.7%[3]。

中韩两国自建交来在经贸、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中、日、韩三国正在谈判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在自贸区内取消了关税壁垒以及其他贸易壁垒以及投资限制,这使得商品得以在区域内自由流转以及中日韩三国的福利增长。

印度成为我国第七大出口市场,棉花、铜及制品、建筑材料是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国生产的纺织品、机电产品、家具等在印度进口的同类商品中具有较强竞争力[4]。

中澳之间的贸易也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畜牧业及矿产资源等,是中国经济发展原料需求的主要供应国[5]。中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尤其在农牧业、服务贸易、环保技术等领域。

中国加入RCEP后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后形成区域内的一体化市场,同时成员国间取消了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后区域内的产品流通更加频繁。但是中国加入RCEP后在贸易方面也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国部分产业易受到冲击。在RCEP内部诸如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这类的工业国家在进口初级加工品或者在中国、越南、菲律宾这样的国家进行海外投资时会优先考虑越南、菲律宾这样的人力资本费用更低的国家来进行出口和投资,因此会把中国的部分产品出口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去。同时RCEP建立后形成“零关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具有成熟竞争优势的国家会以更低的生产成本进口到我国国内市场,冲击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降低对外出口的能力[6];第二,我国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易被区域内成本更低的国家代替。RCEP建立后向东盟这类的在这方面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对区域外的国家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挤占我国在区域外的出口市场使得RCEP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

二、RCEP对中国产生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RCEP建立后取消了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这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后通常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运用Eviews8.0软件,采用多元对数模型作为结构模型,其回归方程如下表示:

lnTjt=β0+β1ln[(GDPct)*(GDPjt)]+β2ln(DISTj)+β3ln(RCEPj)+εj (式1)

该模型中选取中国对RCEP成员国贸易的出口、及对非RCEP成员国进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Tjt指的是t年中国对j国的进口或出口额,GDPct指t年中国经济规模的大小,GDPjt指t年j国的经济规模大小,DISTj指中国和j国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ln(RCEPj)指的是j国属于RCEP成员国,其赋值为1,若不属于RCEP成员国其赋值为0,εj属于误差项。其中ln[(GDPct)*(GDPjt)]用两国的GDP相乘来衡量两国之间的经济规模大小,DISTj来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来度量两国之间的运输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文化差异成本等。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说明

本文的样本选取期为2009年到2017年,研究对象为RCEP的16个成员国以及非RCEP成员国组织一共27个国家,其中非RCEP成员国的选取都是以与中国有着紧密经贸关系的11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印度、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NAFTA成员国以及欧盟成员国等国家。

该模型中我国的GDP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其余国家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其中缅甸和柬埔寨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距离是指中国距各国首都或者中心城市的距离。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上述多元对数结构模型的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回归方程一表示中国对成员国的出口额的样本运行结果,回归方程二表示中国对非成员国的进口额的样本运行结果,回归系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值为P值,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中国加入RCEP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国与j国的经济规模乘积的回归系数为0.7808与0.9363,表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GDP大小与这两个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中国与j国的地理距离与我国与j国的进出口额回归系数为-0.6302和-0.7471,表明我国与j国的地理距离与我国贸易额呈负相关,两个国家距离越远则中国与j国的进出口额越小,因为距离越远越容易增加交通运输、时间以及文化差异的成本从而影响其贸易往来;回归方程一调整后的R值说明了模型中的两国经济规模、距离及是否为成员国的三个解释变量解释了中国对成员国出口额及中国对非成员国的进口额两个被解释变量分别解释了78.06%及72.64%;从F值看出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有显著影响。

同时ln(RCEPj)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763及0.2927,与被解释变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RCEP建立后中国在成员国之间的出口增加且对非成员国的进口也增加了,RCEP的建立对中国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中国加入RCEP是可行的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對我国与成员国的经贸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对我国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通过对中国与RCEP内部其余成员国的经贸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得出中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往来日益密切,各成员国之间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得RCEP内部之间的贸易收益上升。同时中国加入RCEP在贸易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我国的部分产业会由于统一市场后受到冲击,我国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易被区域内成本更低的国家代替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第一,应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某个领域的创新优势就必须培育自主创新理念,明确自主创新定位,敢于在创新发展中另辟蹊径,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来避免因RCEP整合市场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受到冲击;第二,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的多元应对机制,避免成员国贸易波动对我国贸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我国可借助国内相关高校的专家来协助进行国际经贸市场的调查,收集所涉及国家、区域集团商品检验、技术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等标准在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涉问题反复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尽早建立预警机制使得最大化地解决贸易波动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中国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战略考量[J].亚太经济,2014(2):134-135.

[2]卢冠峰,李磊,李荣林. RCEP与TPP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双多边合作,2014(1):33-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fuwzn/ckqita/201703/20170302525077.shtml,2017-04-09.

[4]袁波,王蕊. 对我国当前推进RCEP谈判的几点思考[J].区域合作,2014(1):27-31.

[5]文婉明.构建RCEP对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亚太经济. 2015(2):67-73.

[6]汤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整合困境及其对中国经济福利与产业的影响分析[J]. 财贸经济,2014(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