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网络舆论表达与公民意识

2019-04-18 07:44俞又琪洪亮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结构化网民舆论

俞又琪 洪亮

【摘 要】互联网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舆论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舆论井喷的现象,这与我国当下社会背景和网民意识有密切的关联。网民网络舆论汹涌澎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变量值得研究,就是“公民意识”。我国正处于深刻复杂的社会转型期,这一过程最终引发到最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公民意识是其中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民意识

本文引用网络舆论的概念为“网民利用网络手段公开发表对公众事件的意见总和”,①该定义涵盖了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主体是网民,客体是公众事件,本体是意见总和,方式是网络手段。网络舆论的相关研究方向众多,其中之一就是影响网民网络舆论表达的因素,而在研究影响网民意见表达的诸多变量之中,有一个变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就是“公民意识”,这正是本文要研究影响网络舆论表达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网络舆论的特点以及中国网民网络舆论表达的行为,网络舆论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一种显现形式,是现实社会需求在网络虚拟社会的一种展现和释放。正是基于此,本文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出发,该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其著作《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中提出,他主要论述社会结构概念与个人能动性概念之间的张力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结构化理论。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和个人行动之间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将二者进行整合,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不是彼此分离的和孤立的,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个人行为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社会结构也被个人行为所建构。从其结构性理论视角来看,网络舆论是网络公众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且有一定的社会事件表现出来的。” ②从结构化视角来看,网络舆论是人与环境互动,并借由一定的社会事件表现出来,因此网络舆论可以划分为网络民众、社会环境、社会事件三个要素,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分别对社会环境与网络民众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公民意识”成为社会意识形态

2007年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报告中出现了许多顺应时代改革而生概念,“公民意识”就是其中之一,提到“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表的报告中,作为新时期公民的一种基本社会意识形态被确立下来,成为“影响公民个人是否积极担当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直接指引和引导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公民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型态,也是通过公民自己的行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方式之一。公民意识是一种民主法治的意识,是一种追求自由、平等、正义、公平的意识,体现了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权利的诉求意识,体现了一种主动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③

我国正处于深刻复杂的社会变迁进程中,这一过程最初由物质层面的变革引起,进而引发到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而精神层面的变革当属其中最深层次的变革,因为一个国家法治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形式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转换上,公民意识是最主要且复杂深刻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网络舆论中公民意识与网络表达的相关性,当前我国公民意识观念的树立和形成已经具备规模,能够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它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力也日渐显现,正是从这个角度本文将公民意识作为影响网民意见表达的研究变量。

二、网络民众——通过网络舆论展现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履行和实践除了需要健全的国家法律政策、良好的社会风尚,更需要一个实际的体现途径,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意见自由交流的平台,在公民意识提高的今天,更是在事实上提供了一个体现网民公民意识的言论表达平台。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权利观念,每个公民都能平等而自由参与到互联网中,发挥自己公民的主体角色并影响政治、社会生活,参与相关事务,真正履行公民权利的平台,借助网络媒体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发帖、博客微博发言、微信公众号回复的方式参与国家社会等公共事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我國互联网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这说明已经有更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手机微博、微信等由于便捷性及时性等,已经成为社会交往和沟通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实体空间向网络虚拟空间“移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公民的生活产生的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公民通过网络的运用,逐渐加入到社会的公共生活及管理中来,可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展现提供了契机,在此基础上的网络舆论成为公民意识的显示平台。

“网络时代下我们享有了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媒体发表个人意见,以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国家社会事务中,实践公民意识,而这正是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影响因素,我们的公民意识越强,公开发表意见的意愿也就越强,实际的意见表达也就越多”。④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政治气氛的不断宽松,我国民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变化。而且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社会事务的实践活动,也确实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可否认,公民意识已然成为了网民参与网络舆论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未来社会事件网络舆论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③④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②吉登斯.A.著,李康,李猛,译.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参考文献】

[1]彭健楠.网络在我国公民意识觉醒和养成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

[2]杨宜音.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J].社会学研究 2008.2

[3]吉登斯.A.著,李康,李猛译.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3.

[5]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2.

[6]郑满宁.共振与极化:社交网络的动员机制[M].人明日报出版社.2016.3.

[7]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

[8]余红,李瑞芳.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发生机制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结构化网民舆论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